文/林建樹
淺談民辦非營利醫院財務監管問題及對策
文/林建樹
隨著民營醫院大規模的發展,其寬松的價格政策、專業的專科技術吸引了不同層次需求的患者,但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比如經營行為不規范和業務盈余分配不規范等問題,尤其在財務監管上主要包括財務報告分析、內部控制和預算執行上有所缺失,本文就民辦非營利醫院財務管理問題展開討論,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非營利醫院;財務監管
民營醫院于20世紀80年代開辦,但民營醫院大規模發展起來是在2001年。現在,民營醫院產生的主要模式包括:由個體診所發展成的醫院;通過兼并、注資改制發展成股份合作醫院;還有中外合資合作醫院等。經營特征一般以各類專科為主,綜合性醫院較少。其靈活的機制,特色服務等優點也滿足了人們多樣化、多層次的就醫需求。我國通常根據醫院舉辦的性質不同,將醫院分成公立的非營利醫院、民營非營利醫院和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同是醫院性質,由于缺乏醫療法人制度體系,所以稱謂不同,不能按照統一的醫院法人機構進行管理。
(一)民辦非營利醫院與公立醫院一樣,同樣受物價局監管和管理,規范醫療服務項目,實行明碼標價和住院病人收費清單等制度,但前者享有更為寬松的價格政策。
(二)民辦醫院可以說是一家企業,最大的優勢像普通企業采取多種融資渠道,甚至可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
(三)部分地區民營醫院納入醫保定點醫院的具體政策已經出臺,其符合規定的醫療服務項目均可納入各類醫保基金支付范圍。而且隨著醫保報銷政策越來越規范,將會逐步完善民營醫院醫保管理政策。
(一)從醫院層面出發
1.治理機構不規范,缺乏良性的運行機制和執行力,比如民間資金辦醫院,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因此投資者任意享用經營利潤;重大決策由民營醫院負責人個人決定等。
2.民營醫院人力資源缺乏,開發機制不合理;關鍵崗位管理不善,導致人才流失且人員變動大,不利于醫院穩定的發展。
3.社會責任缺失,部分民營醫院過度營銷,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夸大醫療效用;而且治療過程大額處方,檢查過度,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影響了正常的醫療秩序。
4.由于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申辦的標準不同,前者在機構準入、技術準入和人員準入等多方面也無法嚴格控制。目前,我國法律缺乏針對民營醫院管理的具體規定。準入過于寬松,導致醫療技術、人員和軟硬件都未能達到醫療機構的標準。
(二)民營醫院財務管理層面
1.預算編制不健全,導致企業經營缺乏約束。非營利性醫院是帶有一定社會福利性的公益性事業,享受政府財政預算等相關補助,但在人員經費、醫療設備更新等方面未給予撥款補助或補助較少一部分,影響了醫院收支平衡,為醫院經營管理帶來不利因素。
2.財務分析缺乏有效性。多數非營利性醫院不重視財務報表分析,過于重視記賬、算賬、報賬,缺乏對醫院的經營活動分析和控制;因而無法有效的為醫院管理者提供決策。
3.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組織工作不落實。如醫院基礎建設和設備購置等問題審核不嚴格,審批程序不嚴謹都會對醫院長遠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一)全面預算管理
醫院應當建立和完善預算編制工作,明確編制依據、程序和方法;醫院同時也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內外部的環境和政策等因素,按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程序完成預算工作;醫院負責人應審核全面預算草案,重點關注預算可行性和科學性;最后,全面預算一經下達,落實預算執行責任制;財務部門通過對財務報表分析、成本費用測算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日常監控,確保預算的順利完成。
(二)重視財務報告分析
醫院財務指標包括人員經費占總費用比例;人均門診人次;人均住院床日;人均業務收入;平均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平均住院床日收費水平;床位使用率;流動資金周轉次數;百元醫療收入衛生材料消耗;檢查診斷設備利用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涉及到經濟效益、醫院管理、償債能力、變現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方面。
醫院的財務數據是龐大的,財務人員
下接(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