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盤安
盈余管理在實務中的應用一則
文/王盤安
目前研究企業盈余管理的文獻很多,但是大部分是定量研究,通過統計軟件進行實證研究,側重于理論方面的研究,缺少真實的實踐案例。本文通過一則案例,從一個會計實踐工作者的視角,來一窺盈余管理,以求能夠管中窺豹。
盈余管理;視角
筆者一直認為,會計的最高境界是管理,會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傳統的通過做假賬,虛增收入等手法來調整盈余太低級了,因為盈余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會計準則中有大量需要職業判斷的地方,會計本身就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會計的藝術性與魅力也在于此。
盈余管理,定義比較多,筆者比較傾向于以下盈余管理的定義。盈余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鑒于此,筆者通過閱讀大量文獻,把盈余管理總結為2大類:(1)第一類,業務發生后,會計人員只是被動地根據職業判斷來處理并做賬。最典型的就是或有事項,根據會計準則要求,或有事項在符合條件時,需要確認為費用,會影響當期損益。比如未決訴訟、擔保事項及產品質量保證等,需要會計人員判斷其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來確認。其實很多上市公司就是通過或有事項來在不同年份來調節利潤的。(2)第二類,事前通過合理的安排與策劃,通過一系列主動的動作行為來影響損益的變化,這里的記賬只是事后反映而已。如并購,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行為,通過并購來取得并購收益從而影響損益。現實中很多上市公司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不能夠達到規定的盈利要求,面臨退市風險時,能夠使用的手段不外乎就是資產重組、剝離不良資產以及政府補貼,可以說就是盈余管理方式的體現。
筆者曾聽一位上市公司CFO說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可以說是每個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盈余管理在實踐中有很多的應用,有為了盈利,有為了避稅,有的為了銀行信貸,總之,不一而足。下面本文就以某個上市公司為例,主要根據上文第二種盈余管理方式具體來分析,看看現實中的企業財會人員是怎樣通過事前安排來進行盈余管理的。

國內A上市公司是我國A股中小板塊上市公司,主營紡織與服裝業務,A公司擁有多家子公司,其中包括本省B子公司與外省C子公司,經營范圍與母公司一樣,合并報表由母公司A上市公司統一編報。由于近兩年我國經濟下行,A公司也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已經被證監會做ST處理。根據 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將被退市處理。形勢非常嚴峻,請問,你如果作為財務總監,面對企業如此困境,該如何處理才能避免公司被退市?
(注:C子公司為新上項目,設備為進口設備,很多進項稅沒抵扣,C子公司向B子公司銷售半成品)
(一)通過“明股實債”的方式把C子公司部分股權轉讓給外部D公司,使A上市公司所占股權比例低于50%,從而將C子公司名正言順地從A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中剔除出去。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作為一種融資手段,通過每月向D公司支付利息來為C子公司融資。二是為下一步盈余管理做準備,可以約定 D公司只每月定期收取利息,不參與C子公司的經營管理,只要D公司不參與C子公司的經營管理,只要A公司控制了C公司的人,就等于控制了一切,并且這在工商登記上都會體現出來,能看到股權變化。同時由于跨省和信息的不對稱,即使監管部門和廣大社會股東想調查,由于成本效益的原因,也可能需要大費周章,只需要C子公司的高管從A上市公司辭職,到C子公司任職即可。
(二)改變銷售模式,變B子公司向C子公司采購半成品加工后再銷售為C子公司委托B子公司加工,C子公司向B子公司提供半成品,B收取加工費,成品加工完成后再委托B子公司利用自己原來的銷售渠道對外銷售這些產成品,這樣B子公司不再承擔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變化帶來的的風險,只收取加工費,利潤固定,把風險與虧損留給C子公司,留在上市公司之外,這樣A上市公司合并財務報表就會扭虧為盈,同時產品生產出來后由B子公司代銷,還可以再掙一筆代銷費收入。這樣B子公司利潤固定,其成本只有人員工資和機器廠房的折舊費,再不行還把設備售后回租(既可以融資,又降低成本,可以參考第3步)。這樣通過銷售合同就改變了B和C子公司的經營方式,只需要修改合同,連產品和原材料都不需要改變物流方向與存儲地點。
(三)C子公司把設備賣給A上市公司,可以讓A上市公司來抵扣設備包含的進項稅額,然后再根據重置成本把設備租回來,這樣C子公司的成本主要就是租賃費,不再是設備的折舊費,就大大降低了C子公司的產品成本,為提高C子公司產品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最主要的好處就是A上市公司可以抵扣大量的進項稅額,避免了大量的資金流出,同時購進設備再出租,也是可以通過設備的折舊費來稅前扣除,來達到少繳所得稅的目的。
本案例即是充分利用了第2種盈余管理的方法,即通過事前精妙的安排與規劃,在不違背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達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其實第一種盈余管理的手段的應用也很廣泛,如在事后會計核算中,最典型的或有事項以及計提壞賬準備等,具體需要確認多少費用,就需要會計人員的判斷了,需要大家去認真體會。
總之,盈余管理不論采用哪種方式,都必須建立在遵守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合法的手段來實現,那種通過違法的手段來實現利潤調節,不僅沒有體現會計的藝術性,而且違背了會計的科學性原則。
[1]鄭朝暉.財報粉飾面對面[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11:188.
[2]楊凌彬.精通財務出利潤[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 龔啟輝,吳聯生,王亞平. 兩類盈余管理之間的部分替代[J].經濟研究,2015(6).
[4]蔡春,朱榮,謝柳芳.真實盈余管理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1(12).
(作者單位:青海魯豐鑫恒鋁材有限公司)
上接(第103頁)
做到職責明確,責任清楚。做到資產、商品的進銷存以及其它部門的采購等管理工作系統統一。例如,物資的采購流程,首先需要經辦人在預算范圍內進行申報,然后由具體的歸口部門進行初審,再由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進行最后的審核,最后由領導進行簽字批準。此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利益的掛鉤能夠直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的完成既定的目標。
(三)健全預算管理制度
管理會計的重要應用就是全面的預算管理,健全的預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幫助煙草商業企業對未來的需求進行預算,一定程度的減少經濟項目的成本。以財務分析為切入點,對每年的定額指標進行分析完善,從而得到今年更為準確的預算額。在事前、事中、事后對各項經濟業務所需要的資源與最初的預算進行對比,找出預算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控制,從而推進管理會計的應用。
(四)加強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
員工的技術水平極大程度的決定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只有擁有足夠的管理會計人才,才能夠將管理會計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管理會計的應用。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財務、稅務等相關知識,更需要注重公司的治理、風險管理、戰略管理、經濟法、資產管理、行為學等知識,這就需要煙草企業的不斷培訓,以確保管理會計人員的水平。同時煙草行業要及時總結各個單位好的經驗與方法,定期舉辦管理會計交流會,進行交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管理會計的應用。
(五)強化戰略管理意識
確立管理會計的戰略地位。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以企業的目標為出發點,編制合理的經營管理計劃,從而對資源能夠做到最優利用,減少成本。管理會計人員在工作時要時常關注煙草行業的市場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對策,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方便管理層的決策。決定業務的先后順序,對于關鍵業務要在第一時間進行。不斷提升管理會計服務于戰略目標的能力,能夠更好地促進煙草商業企業的發展。
(六)融合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是把精益思想、目標、組織、方法、流程融入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以進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提高效率的目的。在企業內部開展精益管理工作,與管理會計相融合,可以有效的加強管理會計的應用。通過對管理流程的梳理與優化,找出各項業務存在的管理短板,從而進行改進。尤其是在營銷、物流和煙葉生產等方面。這些方面涉及的東西很多,往往會有一些東西忽略,從而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在各企業間對成本管理等數據進行對比,把行業中的先進指標作為參考,進行明確的導向作用,促進銷售成本、管理成本等向先進指標靠近,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煙草行業的特殊性,復雜性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能夠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更好的規劃與控制,并幫助決策者做出各種合理決策。
[1]宋瑋.淺議管理會計在煙草商業企業中的應用與發展[J].財經界,2015(35):301.
[2]宋瑋,張虹.關于煙草商業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幾點思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5(31):42-43.
[3]李艷燕.淺談煙草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211-211,212.
[4]陳佛鑄.新常態下煙草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J].經營者,2016,30(4):7-8.
[5]吳宇輝.全面預算管理在我國煙草企業中的應用[J].經濟視角,2013(6):59-60,62.
(作者單位:江西省煙草公司吉安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