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碧強
管理會計在一次企業擬融資租賃實務的應用實例
文/莊碧強
融資租賃實務中,調查、測算、分析、決策等各個環節貫穿著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成本效益原則,強調管理會計在融資租賃決策中運用尤其重要。
融資租賃;管理會計;預測分析;決策
購入機器設備方(承租方):A公司(以下簡稱A)
代理進口商(第三方):B公司(以下簡稱B)
租賃融資方(出租方):C公司(以下簡稱C)
A經營情況如下(簡要):A成立注冊于2012年9月,屬于一般工業生產型企業,無自營進出口權, 2015年6月A擬投資一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為8000萬人,其中機器設備總額約2500萬元,須從德國進口。
A與B進口代理合同情況如下(簡要):于2015年8月初,AB雙方簽訂進口代理合同,合同金額共2500萬,進口設備到岸價2180萬,進口關稅320萬(其他清關費、代理費等忽略不計,不再敘述),機器設備應到港后,三天內完成驗收手續,驗收后,A付清B全部款項后,方可提貨。A自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5日止支付C公司共1300萬元,尚有1200萬未支付。
由于行業情況瞬變,A高層管理人員于2015年8月中旬意識到貨款回收有可能產生不利因素,經集體討論、選取后決定于2015年8月底與C進行溝通融資租賃事宜。
A高層擬出對C公司談判預期如下:2015年9月初,爭取C對A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盡職調查,9月底形成盡調報告后,2015年10月底雙方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等一系列協議,并將融資敞口確定在1200萬,融資租賃款項支付于2015年12月26日,也就是機器設備從德國運至廈門東渡海關口岸日后的第5天。
經過與C公司業務主管接觸后, C擬出融賃協議主要條款如下(簡要):該項目融資租賃目前是全新設備,機器設備使用期為5年(行業使用期限最短的標準,正常使用期限為10年)。本項目融資租賃期限36個月,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31日止。本項目融資租賃總額1375萬元,自行擔保余額175萬,凈融資租賃額1200萬;融資租賃利息總計159萬,每月融資租賃付款額(本金)支付方式為36個月平均分攤,融資利息則隨本金遞減而遞減。在融資租賃期內,如A無法支付每月融資租賃款,則C有購買該融資租賃資產的優先選擇權,購買價款總計1000元。A另支付C融資租賃手續費72萬(開具6%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手續費于2015年11月底一次性支付,如期支付后,則該融資租賃合同生效,否則A與C簽訂的一系列融資租賃合同自行作廢。C對本融資租賃每月收款額屬于本金收回部分的,開具收據,屬于利息收回部分開具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該融資租賃協議須A、B、C三方共同簽訂,屆時,C方融資租賃款項1200萬,直接支付給B方,無須B方提供擔保。
于是,經過C公司2015年9月初盡職調查后,2015年10月初,A公司高層急需支持融資租賃協議決策的數據,提出以下問題:
一、商業運作的融資租賃是不是會計準則規定的融資租賃,實際融資利率是多少,由財務部計算結果,以便與商業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相對比。
根據A高層傳達的信息,筆者作為財務主管人員判斷與計算如下:
(一)該租賃為融資租賃。以上信息資料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第六條的第一、二款。雖然,擬融資租賃協議主要內容,包含著C更多的選擇權,有相當的被投資A性質;擬簽訂的融資租賃協議也沒有出現最低租賃付款額、未擔保余額等專業術語,最重要條件是無須A公司提供擔保,而用標的物雙方確認的余值購買選擇權,以便用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進行職業判斷。
(二)融資利率計算如下表:(尾數有調整)
由于C開具利息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具有抵扣流轉稅作用,所以,就利率而言,應是不含稅的利率,年利率=不含稅月利率0.534%×12月=6.408%。
表1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擬融資租賃的履約成本是支付手續費72萬,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第八條的規定,要么一次性攤銷,要么分期攤銷。從生產經營角度看,手續費72萬,僅是本次業務數額較大的支出,應為融資成本的一部分,應計算轉化為利率。筆者贊同后一種觀點,且按與最低融資租賃付款額賬面余額相配比,遞減分期計算分攤。
筆者運用內插法(或EXECL表格公式)計算,將不含稅的手續費(開6%的增值稅專用票)的計算月利率為0.267%,則年利率0.267%×12=3.204%。
(三)經營管理上而言,擬融資租賃協議實際年利率=6.408%+3.204% =9.612%,雖然高出同期商業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利率(5.62%)3.992%,一者比當期市場利率12%以上略低,符合A公司高層的預期,二者此融資租賃節約商業銀行貸款授信額度。
二、72萬融資租賃手續費對公司利潤表影響較大,是一次性計入當年損益,還是分攤到以后各期間?如果是分攤,按什么方法計算分攤?
如果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不含稅手續費對2016年度損益影響太大,不切合實際情況;當然,也可以每月平均分攤,分攤額67.92萬÷36=1.89萬,筆者認為最佳分攤方法,是按與融資租賃的賬面余額相掛鉤的方法也相當于實際利率分攤法的應用為最佳方法。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間在商業運作上更務實、更實質。單純從會計核算的角度支持生產經營決策顯得“幼稚”,企業生產經營中,管理會計應用將更為頻繁和廣泛。
(作者單位:墩煌(福建)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