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超莉
分析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面臨問題及應對策略
文/朱超莉
經筆者分析,我國自2011年起開始推行“營改增”,原本的“1+6”個試點行業逐漸延伸到郵政行業以及電信行業。據悉“營改增”已經全面覆蓋。營業稅、增值稅作為我國稅務結構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增值稅主要針對進口、境內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以及勞務所征收的稅種。營業稅則是針對銷售不動產以及轉讓無形資產提供相應應稅勞務。本文將對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應對措施。
建筑企業;營改增;問題;措施
“營改增”在2011年11月正式實施。同時對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實行深入改革,受到國內很多企業的重點關注,同時也為建筑企業發展帶來很大影響。而建筑企業和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公眾生活等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對于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基于營改增下,我國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問題與日俱增,為了促進建設施工企業的全面發展,企業應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自身競爭力。筆者將分別從:營改增為建筑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基于營改增下建筑施工企業有效應對策略,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營業稅以及增值稅在我國稅務結構里面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正常實施并且推行營改增對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高效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我國基本國情,落實營改增制度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是:
(一)對企業財務指標造成的影響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建筑企業各項財務指標受到了嚴重影響。
第一:營改增的推行嚴重影響到建筑企業的收入。建筑企業屬于買方市場,這也是該企業與企業行業最顯著的差別,自營改增實施后,同樣標準材料的合同價格變化并不明顯,由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其合同總價會演變成含稅價格,在同等的條件之下,在固定造價合同的基礎上,營改增之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建筑企業的收入與毛利確認。
第二:營改增的推行也會對建筑企業資產負債造成影響。建筑企業在購買原材料時,應根據相關規定,將11%的增值稅的進項稅額直接扣除,直接從原價中扣除,在進行營業稅課稅時大于資產賬面價值,這樣一來資產入賬的價值會比進行增值稅之前有所下降,而且在負債總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基礎之上,很有可能會造成企業資產負債率不斷上升,而固定資產凈值持續下降,將會使企業的資產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
(二)對企業經濟效益造成的影響
1.對企業營業稅金方面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我國建筑企業開展營業稅相關會計核算工作的時候,一般選擇營業稅金及附加這種形式,對企業成本進行核算的過程中并不會考慮增值稅,所以,企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與企業增值稅之間是沒有關系的。國家在頒布營改增政策后,各個企業營業稅金具體核算方式完全改變:從以前營業稅金及附加核算方式變成了增值稅稅金及附加核算方式。
2.對企業營業收入造成的影響。在我國稅務結構里面,營業稅以及增值稅本身處于不同范疇之內,所以,落實營改增制度之后,我國建筑企業所獲得的營業收入不含有增值稅,和早期含有營業稅的相應確認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若未合理調整企業的定價,那么企業由于受到營改增帶來的影響,實際營業收入會產生降低的趨勢,從而使得企業經濟效益也明顯減少,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穩定發展
[2]。
3.對流轉稅額造成的影響。落實營改增體制之后,按照增值稅所具有的特性,通常情況下,建筑企業能夠抵扣一定的進項稅,在確保具體稅率不變的條件下,因為是某些企業先落實營改增體制,還有一部分沒有落實營改增體制的企業無法開出增值稅相應專用發票,使得進項稅額暫時處于不足狀態,可是這個時候企業具體流轉稅額講顯著降低,導致企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依然不能得到提升。
隨著營改增的推行,建筑企業經濟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由于諸多因素,企業稅務也逐漸增加,這對于企業發展而言產生巨大阻礙作用。筆者將對營改增下建筑施工企業有效的應對策略進行分析。
(一)充分提升企業財務會計核算水平
為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的有效發展,首先應對企業財務會計核算水平不斷提升。企業管理者必須對傳統管理理念充分轉變,將精細化管理策略應用到企業管理當中,以此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據筆者分析,現階段建筑施工企業在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為凸顯的問題的管理過于松散,這種現狀延伸到營改增實施后,據此,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對企業內控力度,將監督機制應用到內部管理中,促使企業現金流的有效運轉,充分降低企業成本。
另外,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對合同的管理,首先對合同中的相關制度予以完善,例如:稅費抵扣方面,部分施工企業之所以會在這方面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合同中的條款缺乏完善。針對這個問題,企業應將稅費憑證直接納入到企業內部的合同當中。與此同時,建筑企業應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從而促進會計人員自身素質及業務能力的提
下接(第1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