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 亮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文/詹亮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是影響國民經濟健康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包括內控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內控信息披露不規范以及外部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政府及企業應從培育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外部監管、建立統一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標準三個層面積極制定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中小企業;內控控制;問題;對策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導致內部控制缺乏有效性。部分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缺乏內部控制管理的意識,主觀上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執行內部控制。因為,企業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會造成一定的成本,同時,也會約束管理層的部分權力。有些中小企業即使有較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執行過程中流于形式,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督,最終都會導致內部控制缺乏有效性。內控制度不健全則無法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
(二)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
雖然有些中小企業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導致內控的執行也得不到有效的監督。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存在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審計內容單一、審計缺乏獨立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均會影響企業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
(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規范
證監會等監管機構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必須編制內部控制報告并按要求披露報告。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內部報告披露的格式、內容以及形式等內容都做了統一要求。但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監管部門尚未制定相關政策強制要求其必須編制并披露內控報告,只是鼓勵非上市公司編制并披露內控報告。部分中小企業雖然也披露了內控信息,但由于監管部門對其披露的報告內容、形式與格式等方面未做統一要求,因此,中小企業的內控信息披露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目的性。內控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性使得企業的內控制度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四)外部監管力度不夠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眾多,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但是,由于傳統的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監管部門在政策制定中容易忽視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因此,中小企業面臨著外部監管機制尚不完善的現狀。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缺失進而導致企業內部的監督意識不強,從而進一步導致企業內部審計機制作用不明顯,最終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一)培育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必須依賴于良好的內控環境。首先,強化企業管理層以及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讓其充分意識到企業執行內部控制能夠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合規,從而保證企業長久發展。其次,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參與構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最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并將內控的執行與企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賦予員工歸屬感,體現員工的主人翁地位。企業文化的提升與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升成正比,良好的企業文化能給企業帶來健康和諧的環境氛圍,更有利于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外部監管
雖然,部分企業已經構建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企業是否嚴格執行內部控制以及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如何,則需要對其進行審計,因此,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管是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舉措之一。一方面,企業應該建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體系,加強對內控的監督與評估;另一方面,企業可建立內審部門,專門負責對企業內控的執行效果進行審計;最后,企業可根據考核結果執行獎懲,做到賞罰分明,有責必究。最后,中小企業內控的執行也需要外部監管機構的監管,監管機構可制定相應法律法規進一步引導中小企業建立并執行內控制度。
(三)建立統一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標準
實施內控自我評價并出具報告已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硬性要求,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并非上市公司,因此不受此條件約束。中小企業在對其內控信息進行披露時缺乏統一的披露標準,因此,中小企業內控信息的披露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和目的性。監管部門應制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標準,要求中小企業定期披露其內控信息并加強對其監管,最終保證內控制度在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1]董雅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5(33).
[2]林森.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J].商業會計,2015(05).
(作者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