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摘要:憑借強大和豐富的功能,計算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可利用計算機的音頻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利用計算機突破教學重難點、引發學生共鳴,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利用計算機豐富課外閱讀教學材料、拓展閱讀訓練范圍,幫助學生利用課外閱讀鞏固提升閱讀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媒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104-01
1.引言
計算機及網絡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也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媒介,為達到認識外部世界提供了途徑,引領人們認識世界[1]。初中語文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信息解讀能力,也對學生的思維和信息解讀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是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尚不完善,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成熟,解讀信息的能力較差。將計算機技術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思維和信息解讀能力培養,引導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人[2]。因此,將計算機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就計算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為初中語文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2.利用計算機活躍課堂氣氛
計算機具有豐富且強大的功能,閱讀教學中應用計算機可提升教學的靈活性,為教師營造閱讀教學氣氛提供便利,讓學生融入教學、參與教學,達到閱讀教學效果。
2.1利用畫面吸引學生注意。閱讀教學中可能設計景色、物體描寫,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文字描述內容,尤其文章描寫非常見物品,學生理解難度更大。如古詩詞內容、宇宙太空內容,這些內容抽象,準確解釋難度大,教師解釋后學生仍難以理解。針對類閱讀文章,教師可的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根據閱讀教學材料搜索相關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直接觀察文章所描繪的景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直接展示圖片或視頻資料后,教師也無需過多解釋,只需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和思考[3]。
2.2利用計算機創設輔助提問。提問教學是一種高效、常用的教學方式,高質量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思維發散,鍛煉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高質量提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基本感知,教師再提出教學問題,從而提高提問教學的質量和效率[4]。首先,教師可播放與閱讀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從視頻或圖片中對教學內容產生基本認識和理解,形成初步感知,教師再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方向與課文情境相結合。
2.3利用計算機創設問題情境。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之一在于難以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導致學生對閱讀教學失去興趣,造成教學效果不高,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利用計算機技術獲取網絡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弱化閱讀教學的抽象感,使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動力[5]。同時利用計算機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從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3.計算機在拓展閱讀思維中的應用
計算機為閱讀教學提供了獲取資源手段,豐富了閱讀教學內容。教師應善于運用計算機獲取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為新穎、靈活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1利用計算機突破教學重難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涵蓋范圍廣泛,教學內容或貼近學生的生活,或遠離學生的生活。對于歷史人物、科學原理等遠離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學生對這類教學內容的認知缺乏,教學難度高。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和全面的教學內容,并且使用更加多元化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生動化和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多元化呈現方式也有利于學生主動思考,形成動態思維,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2利用計算機引發共鳴。閱讀教學選用課文屬于經典或典型文章,每一篇文章滲透作者的思想情感體驗,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在于傳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思想共鳴。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被動,學生難以深刻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學也無法達到閱讀目標。不僅如此,如若學生缺乏思想共鳴,閱讀反而成為學生的負擔,學生也無法從閱讀中獲得情感體驗。計算機可以為學生營造合適情感氛圍,讓學生從其他方面體會文章的情感。例如根據課文設計的情感,選擇合適的音樂配合課文閱讀,利用音樂的描繪情境感染學生,讓學生結合音樂理解文章,以音樂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中,從而讓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形成共鳴。音樂營造情感氛圍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文章基調,有利于學生準確抓住文章情感方向,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
4.計算機課外拓展中的應用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課外閱讀是達到閱讀教學目標關鍵。完成課堂閱讀教學訓練后,學生必須主動做好課外閱讀訓練,才能達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無法制定統一閱讀計劃。計算機輔助課外閱讀訓練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制定閱讀計劃,實現因材施教。
4.1利用計算機鞏固的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所學知識制作成畫面,利用畫面呈現重點和難點知識,并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幫助學生全面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該方式提高了學生復習效率,減少鞏固練習時間,且不影響復習鞏固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不同課后閱讀訓練方案,讓學生根據個人能力和愛好選擇訓練方案,讓每個學生都愿意且能夠參與。例如,在期中考試之前,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復習,以計算機的形式,將語文教材中的1-5單元的內容作一個大致的歸納總結,學生再依據自己的情況復習。
4.2利用計算機拓展閱讀訓練范圍。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優勢之一在于資源豐富且資源類型多樣化,豐富的網絡資源有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資源類型多樣化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多元化發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課前或課后需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選擇課外閱讀內容。同時依據教學主題和教學所處階段,適當運用課外教學內容,使課內外教學內容遙相呼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5.結語
總而言之,計算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靈活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發展提升。但是利用計算機技術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履行"把關人"的職責,為學生提供積極正面的信息,幫助學生篩選有價值閱讀內容,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同時,利用計算機輔助閱讀教學需要師生長時間磨合,教師和學生應形成良好的互動,樹立新的教學思維模式,才能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商艷麗,王蕾.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閱讀中的運用[J]. 語文建設,2013,27:3-4.
[2]張亞杰. 教育技術裝備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 學周刊,2014,10:192-193.
[3]楊春梅. 評論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 語文建設,2014,09:17-18.
[4]李春茹. 淺談插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12:177-178.
[5]章后順. 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輔助運用的得與失[J]. 學周刊,2015,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