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 要:當代攝影最本質的價值在于強調作品的觀念性,也就是對社會話題的介入。在當今消費型社會和景觀型社會的環境下對這一相對特殊人群的關注,以當代攝影的表現形式,將橫漂人的夢想和現實想結合,變成具體的影像,從而引出在當代攝影話題中對于“橫漂”身份的認知和思考。
關鍵詞:當代攝影;“橫漂”;社會身份;消費型社會;觀念性
中圖分類號:J41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133-01
在當代攝影的話題中,對于身份的探討和研究,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話題,這是對社會、政治、文化和現實的全新感受。自“北漂”以后,“橫漂”這個詞語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所謂“橫漂”大都靠當群眾演員生活,并懷揣“明星夢”,期望著從橫店起步,有朝一日成為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
在強調社會性這一當代攝影觀念上來說,《橫漂》這組攝影作品就是對這一特殊人群的關注。摒棄了現代攝影對作品形式上的追求,而是將目光放在作品的社會意義上來進行傳達,整個作品表現出來的是對消費社會和商品社會的某種態度,這些態度表現為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而他們此刻的身份與自身或許有幾分相似,或許已經完全不是真的自己,這些“態度”或“觀念”正是作品的靈魂,也是其當代攝影作品原創性的體現。作品輸出成紙質照片以后,會讓被攝者在作品上寫下自己的橫漂經歷,或者想說的話,照片整體會呈現一種荒誕、詼諧的視覺效果。
《橫漂》的人物設定就是年輕的橫漂人,很多都是90后,性格獨特,有個性。這組作品雖然每個人物都是“裝扮”好的,但是跟電視劇中的形象不是完全一樣,而是更為生動和鮮活,準確來說更像是一個“人”。固定的角色、固定的裝扮會像一個符號一樣出現在觀眾的視線中。此時的群演就像是一個道具一樣,恰恰是像道具一樣的橫漂演員,我們在表現這個人物的時候要加入一些他們個人的情感在畫面中,在畫面中就會有對比、有聯系,這樣整體的畫面既有夢想、又有現實。又拒絕了像電視劇照一樣的復制,摒棄了單調和乏味,拋棄了商業社會中濃郁的經濟氛圍,從“他們是誰”這個角度進行切入,一系列畫面地呈現折射著這個特殊群體的夢想與現實,反應了在這個消費社會、景觀社會中存在的夢想、奮斗與迷茫。
攝影師和被拍攝對象之間構成了一種表演與欣賞的關系,而照片成了這一對關系下的產物,當這些照片集中呈現于公眾之中時,將會是一個“演員”與更多觀眾之間的關系,它具有了一種特別的力量,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欲將觀眾帶回到攝影師拍攝時的那樣一種平等相處之中。角色與個人之間的互換,其實是真是身份與虛擬身份的互換,沒有哪一個演員是永遠沉浸在戲中的角色,一直延至到生活中,角色和生活可以混為一體的。說他們是有追求的年輕人可以,但看似有追求的一個追夢過程,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數的橫漂是無法真正看清楚自己到底是哪個角色的年輕人。在扮演多了丫鬟、士兵、護士、太監、宮女...而自己真實的身份、真實的情感往往會被忽視。無論這些想法我們能不能接受,思想不受控制,也會因人而異;行為同樣不受約束,勇敢前行,觀念的表達離不開人們的認知方式。對于身份的認知,這和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一個脫離社會獨立的人是無法生存的,那么對于身份的認知也要在其環境之中,處在整個社會的環境語境中去分析和理解。人的社會身份與人的真實身份之間的矛盾就會巧妙轉化,從而使畫面顯得不刻板和單調。
當代攝影的價值和意義更多的在于這一構建過程中生發出來。我們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家,從而將這些于現實結合想法和觀念用攝影的手段變成具體的影像。關注“橫漂”的現實生活感受,進而引出對于身份的討論。做到這一點一是可以避免無針對性和現實感的空洞影像;二是能夠結合現實生活,針對問題和處境進行冷靜的深入的理性文化思考。這樣的影像可以避免粗俗膚淺、矯情私語的庸常小資藝術,使影像具有力量,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夢想靠譜不靠譜,但能從照片中看到所“扮演”出來的真實人物,更深入地展現人物身份。
在今天,這個消費型社會、景觀社會中,我們對于攝影作品的思考、對作品的闡釋就要放到選擇所處的社會語境中去,同一件物品會因為語境的不同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意義。除了美學之外,攝影更強調其內容意義和對話題的介入。作為數量基數日趨增長的一個特殊群體,這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在他們這個獨立的群體中發生。也是所有前傾的新一代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對于自身的身體特征、個人身份的認知、性別的區分等等,我們又了解多少。
當代攝影的發展越來越品質化、劇場化、反透明,以攝影的手法來表現超現實與現實之的碰撞。在消費社會和景觀社會的壓迫下,在公共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當代攝影的創作跟跟社會實踐分不開,與社會話題緊密相連。在大屏幕的推動下,橫店影視城越來越吸引更多的年輕橫漂們在此闖蕩,每位橫漂演員在做著“白日夢”追求夢想的同時,社會是如何定義他們的,甚至于他們個人的社會身份與夢想身份之間的矛盾將會無休止的放大和定格,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圖像將會充滿一種人本魅力。
參考文獻:
[1]林路,唐衛 .當代攝影的多元突破[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4.
[2]蘇珊·桑塔格.黃燦然(譯).論攝影[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