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星
摘 ? 要:文化館面對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他們對美術的了解、認知程度不一,目前文化館開展的美術活動,以任務驅動型活動居多,較少考慮到群眾的實際需求。開展群眾文化美術工作只有堅持服務的宗旨,以滿足群眾需求為落腳點,創新工作思路,才能切實的提高群文美術服務的效能,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
關鍵詞:群眾文化美術;文化需求;服務效能
中圖分類號:G1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200-01
文化建設是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走向高度自覺、自信、自尊、自強的根本性舉措。群眾文化美術作為文化藝術有機組成部分,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重視群眾文化美術的發展與繁榮。
一、群眾文化美術的特征
作者多、團體多、作品多、表現形式多。廣大人民群眾中的美術愛好者是群眾美術的創作主體,由各類愛好者組成的美術團體、協會、研究會名目眾多,各類展覽也是源源不斷,協會展、社區展逐步常態化;群眾文化美術作品之多簡直令人目不暇接,其表現形式更是不勝枚舉,涉及面極廣,除傳統的繪畫形式外,還有農民畫、剪紙、灶臺畫等。
名家少、精品少。群眾文化美術作品“出生率”雖高、數量也大,但其中精品卻較少。群眾文化美術與專業美術不同,專業美術家以美術創作為職業;大多數群眾文化美術作者以各自的工作為主業,他們只能利用業余時間從事美術技法研究和美術創作活動。這一狀況從客觀上限制了群眾文化美術的發展。因此,相對而言,群眾文化美術很難產生技藝高超的名家、大家。
二、群眾文化美術工作現狀
受眾覆蓋面相對狹隘。群眾文化美術的服務對象大多數是業余愛好者。文化館為了追求高獲獎率,高質量,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的參與者局限為固定的 “專業”人員,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群眾文化美術骨干”。而過度的特殊禮遇增長了 “專業”的氣勢,很多人在獲了專項獎后,便不再愿意參與區級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甚至直接要求與經濟掛鉤,導致全區群眾文化美術水平難以提升,氛圍活躍不起來。
任務驅動型活動居多。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長期以來自身定位不明確,按部就班地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活動。文化館的年活動計劃也完全是按照相關政策或主管單位的文件要求制定的,如參照文化館(站)評估定級標準,任務性的完成一年要累積演出多少次、展覽多少次,較少考慮到群眾的實際需求。
三、創新群眾文化美術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效能
(一)加強群眾文化美術工作者隊伍建設
1.文化館公開招聘群眾文化美術干部時,可以加設一門專業考試;
2.定期舉辦群眾文化美術工作學習培訓班,督促組織文化館業務干部加強專業理論、組織能力、文學創作等綜合能力的學習,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3.針對文化館在編人員較少的情況,文化館可以以高校大學生為主創建群眾文化美術志愿者隊伍。
(二)以群眾的文化需求為落腳點
1.適應當地社會的發展現狀。文化館開展美術活動要從當地群眾的實際文化需要出發。如我館開展的“書法家送春聯下鄉”,就是依據郊區百姓“印刷的春聯不如手寫的年味重”的實際需求而開展的。在村里,現場寫的對聯往往來不及晾干,就被村民一“搶”而空,而同樣的活動在社區開展卻不一定受歡迎,因為居民樓對對聯的需求量很小。
2.充實活動內涵。文化館組織美術活動可以從年齡、行業、性別等各個方面劃分。如根據群體開展的退休企業職工書畫展、結合節日開展的 “慶國慶”書畫展等,這樣不斷變換活動內容和形式,充實活動內涵,有利于全面調動群眾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3.品牌意識。美術骨干在策劃活動時可以參考文藝演出創建美術活動“品牌”,可以從地區的發展狀況、地域特點等方面考慮,創建有特色的活動品牌。
(三)專業引路,業余提升,大眾參與
群眾美術和專業美術是整個美術事業的兩個組成部分,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的、發展變化的。開展群眾文化美術工作時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對于專業的,要加大扶持力度,激勵他們創作出更多技藝高超的精品;對于業余的,則要敞開門檻,多辦交流班、學習班,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對于普通大眾,要創造機會讓他們接觸美術作品,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如我區的油畫家楊玉貴獲 “2012中國百家金陵油畫展”金獎后,我館就組織地區的美術愛好者舉辦了楊玉貴美術創作專場講座,還在廣場、社區、畫廊等大眾化的地方多次舉辦展覽,既給楊玉貴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又為地區書畫愛好者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還調動地區大眾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群眾文化美術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合理開展群眾文化美術工作能夠 “提高全面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只有堅持服務的宗旨,遵循“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原則,以滿足群眾需求為落腳點,創新工作思路,才能切實的提高群眾文化美術服務的效能,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