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針對當前一些廣電機構過于依賴境外節目模式,原創節目比例較小、精品不多、影響不大、動力不足等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發出《關于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不斷研發生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現中華文化特色的優質節目,尤其特別注意提高晚間時段自主原創節目播出比重。
這則通知的內容很詳細,應該說是經過深入研究后寫出的文件,也非常具有指導性。這對于做原創電視節目的生產商來說,絕對是個利好消息,而對于那些靠洋人版權搞定中國市場的廠商來說,則是極大的壞消息。對于唐德這樣的利用海外節目版權在市場上賺快錢的企業來說也具有極大的損傷性。
電視劇市場也曾經被外國劇集占領,以致于中學老師每每到寒暑假都要給電視臺寫信,限制播出境外劇。韓劇也曾經幾百集幾百集地連續在電視臺播出,經過廣電總局的治理后,今天我們再看不到這樣的現象了。盡管境外劇都轉移到網站,但是電視屏幕干凈了許多,國產電視劇的制作機構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大量小公司迅速成長為現在的主力軍。
綜藝市場也會是這樣的發展結果。目前市場上成熟的團隊,具備的主要能力是可以把有腳本的節目變成實際播出的內容,而能夠把內容創作出來的團隊還很少。我們看到的關于內容方面的創新創造,基本都是源于海外節目模式。每年兩次的戛納電視節成為中國電視人觀摩學習的機會,是他們節目靈感的來源。這方面不必忌諱,因為原創確實需要時間,需要有一個學習到自主創作的過程。
美國CBS研發機構CBS VISION總裁在中國講學,詳細介紹過CBS的原創過程。我們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創意被槍斃的過程,這種高淘汰率背后還有借助高科技的大量播前測試。在商業上的成功推銷和制作團隊的精心努力下,真正的好節目才會原創而生。但就算這樣的高投入和大市場的吸引,美國的原創電視節目在全球市場上也并不算很突出。這說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創意相當重要。創意的誕生取決于很多因素,我們很難說清其中的道理,但我們堅信在中國也會誕生很牛的電視節目。
當下的電視原創節目應該寄希望于社會公司。最近幾年,電視臺的制作團隊紛紛脫離體制。他們的出走說明目前電視臺的體制并不適合他們的生長。從原創來講,社會公司承擔著巨大的研發風險,但這對于電視臺來講也降低了研發成本。這幾年很多電視臺都熱衷于搞研發,主流電視臺都有戰略發展研究部等機構,有些電視臺還就原創搞起品牌來,如某某智造,可是成功者寥寥,其原因在于搞研發的低成功率。如果電視臺只是項目的選擇和播出平臺,原創的成功概率將會極大提高。
說到鼓勵原創就脫不開鼓勵制播分離。只有在制播分離的體制下,才能讓制作人得以充分按市場機制運作節目。當下的中國還缺少一個電視節目交易的平臺,能讓制播分離的節目得以廣泛公開地呈現在市場之上。當然這需要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后,中國原創電視的交易機制將得以確立,參與其中的電視人將從中受益,這大概就是原創電視節目將迎來的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