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聰
摘 要:隨著生物科學迅猛發展,要求對生物課堂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強化生物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本質聯系,注重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使初中生物學課程和教學內容走綜合化發展趨勢,有利于學生素質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創新能力;生物課堂;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92-01
在生物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單純的知識積累已不在是對人才的衡量標準,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研究創造能力,所以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愈加被教育界重視。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自然學科,其研究范圍具有直觀可操作性,所以讓研究性學習走進生物課堂具有很大空間,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研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價值
生物因其學科獨特性,其研究的范圍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命現象,可利用的學習資源較也為廣泛。將學生可以置于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能力,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研究性學習是生物學科課改的必然趨勢。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發展關系到祖國未來的興衰,一群高素質人才的打造需要一種優秀的教育模式,開展研究性學習應是一種趨勢。研究性學習是“教的文化”和“學的文化”的震蕩和變革,進而改變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路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否建設和實施好研究性學習,是我國中學教育能否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社會挑戰、真正構建現代化課程體系的關鍵。
2、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打造優質的教師隊伍。
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具有進取的科研精神,而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教師對科研的重視,也是導致我們的學生缺少探索精神癥結所在。如果想讓學生具有實踐創新能力,就需要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指導,具有強有力的專業素質和引領技能,構建這種平臺的基礎就是加強學校的教科研力度,培養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最終形成一只適應課改需要的教師隊伍。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的這種素質和能力的形成應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應從根本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態度,同樣也應從基層教師的科研方向上加以重視,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要求教師必須首先自己學會科學研究,具有深厚的科研理論知識和素養,提前進行實踐歸納總結拓展,然后才能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整個過程的完成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一種升華,有利于形成一只優質的教師隊伍。
3、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素質綜合、創新發展。
研究性學習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達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創新發展。尤為在充滿情趣的生物教學中,眾多的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完全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在合作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智慧的火花、思維的升華都會不斷涌現,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研究性學習簡單的說就是利用科學研究的思想探究性學習,具體的講:是以“問題”為學習載體,制定符合實際教學要求的實施方案,通過教師創造科學研究氛圍,學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獲得形成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1、合理設計教學思路。
在生物課堂中,需要教師整理教學模塊,按照提出問題—明確目標—制定研究方案—合作探究學習—歸納總結整理—共享交流—實現學生三維目標整合的思路。生物學科知識是我們學生學習的目標,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是一個重要內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學習動物物種類別為例,魚類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的研究題目可以是《你了解“魚”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魚的分類、習性、身體構造等方面研究,并根據學生的差異確定學生的分工任務,學生通過電視、網絡、圖書資料等資源查找相關內容,再由小組合作歸納整理完成,最后展示成果、共享交流,教師針對不完善地方或重點位置予以指正和點播。相信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不光是知識面得到拓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學習經驗也得到了提高,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能力。
2、動態演繹教學過程。
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更加嚴格。曾經的“三尺講臺、三寸粉筆、三寸不爛之舌”已成為過去,電化、網絡等多媒體手段,更加吸引學生眼球,也讓知識的傳播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動態演繹教學過程已成為課堂改革的主流。
優秀的教學情景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學情景提供了科學的條件,例如通過網絡資源,檢索《遺傳與變異》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可以輕松的獲得遺傳與變異的歷史故事、名人佚事以及相關圖片,學生知識面不光得到拓展,而且學習的興趣相應提高;通過制作FLASH動畫,也可以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在細胞分裂、基因重組、新陳代謝等難于理解的篇章,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制作或下載課件,使學生的接受既簡單又快捷、既真切又明白;恰當的運用錄象視頻教學,更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對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在教學改革中新提出的學習方式,主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參與,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學會運用科研的態度去認識、發現、創造,以適應未來終身學習的需要,實現學習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