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慈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19-01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促進、明確責職、合理分工,有效地解決組內的認知沖突,對小組活動進行有效評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只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的組織形式在課堂上使用。出現了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怎樣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
《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育理念是:既要讓每個學生獲得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由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要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的角色;評價的方法、手段及內容也要變化。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二、教師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
教師除了在理論上對小組合作學習應有正確的認識外,還要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學習。教師的合作學習教學技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合作學習的分組。合作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討論,所以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必須得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等等。
2、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另外,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還必須要考慮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么內容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3、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來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如教學《乘法口訣表》,根據已經學習了的“1-9的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出示討論問題的思考提綱,如“乘法口訣表的排列順序有什么規律?”“一般每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幾道乘法算式和幾道除法算式?”“是否每句乘法口訣都是這樣?”“根據乘法口訣表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根據這些疑問,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討論研究,共同探討,得出答案,再向全班匯報、總結,學生通過這種學習的形式,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又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4、合作學習的課后總結。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后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反思成果與不足、對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也可以設計“學習反饋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三、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合作,而小學生往往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樣合作,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更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總體而言,可以從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的能力入手:
1、會搜集資料。一般來說,合作學習的課題有一定難度,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往往需要搜集一些資料,例如:在教學《白色污染》時,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就應該指導學生學會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途徑,搜集什么樣的資料等技能。
2、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也是個人交際能力的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樹立起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觀點的教學理念,并且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指點。期間,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甚至不批評。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3、學會討論問題。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教師要在關鍵之處予以指導,讓學生逐漸學會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4、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由于人的個性的差異,有些學習好的學生不愿意合作學習,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有一些學生不愿意與他人交往。教師要使學生逐步體驗到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決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合作學習可以提高每個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處,從而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成員之間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才能以誠相待、榮辱與共,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對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也是有好處的。
6、增強成員的集體責任感。小組里的每個成員都要為小組的學習任務承擔一部分責任,不要有依賴思想,而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而激勵自己努力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7、以友好的方式對待爭議。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小組成員間會因為學習或其他事情產生一些爭議甚至矛盾,成員都要明確爭議是為了達成共識、更好地解決問題,目標是一致的。教育學生要以小組利益為重,爭議時對事不對人,始終保持團結。
合作是以優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謙讓、相互欣賞,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質。組際之間應開展競爭,引入競爭機制,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好的,探究積極的,獎給小組小紅花,或紅五星,或小紅旗,以資鼓勵。這樣有效地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也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更認真、更投入地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一種“合作-競爭-合作”的良性循環,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