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新穎
國慶期間,比出游和消費更吸人眼球的非樓市“新政”莫屬了。長假前后,北京等多地區的樓市調控政策接連出臺,為瘋狂的房地產市場注入了一針有效的“降溫劑”。政策出臺后,大部分地區的樓市出現量價齊跌,短期內看,瘋狂的樓市降溫明顯。
各地連放調控“大招”
2016年以來,全國的房地產市場“風景獨好”。伴隨著房價大幅上漲的是民眾趨之若鶩的瘋搶,地王頻出,離婚買房成潮……暴漲的史無前例,樓市瘋狂下的“火拼”,屢次刷新我們的三觀。面對著“脫韁野馬”般的上漲態勢,各地政府開始發力,整體調控房地產市場,“大招”“重磅”接連出臺,力度之大,也開創了樓市調控的先河。
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天津、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19個涵蓋了一線、二線、三線的城市發布了力度不一的樓市調控政策。在調控政策中,限購、限貸為本次樓市新政中主要的調控手段,其中17個城市明確實行限購政策,幾乎所有城市實行限貸政策。調控力度空前強大,此輪房地產新政堪稱是十年來最嚴厲的樓市政策。
具體來看,北京的調控力度最大,尤其在信貸方面,首套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二套房無論有無貸款記錄,首付款比例均不低于5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深圳10月4日發布文件,將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提高到70%;天津實施區域化限購,差別化信貸,在市內六區和武清區范圍內購買首套住房的非天津戶籍居民家庭,申請商業貸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
上半年房價漲幅最大的幾個城市,推行新政更不手軟,率先打起了“樓市保衛戰”的旗幟。鄭州、南京兩地逐漸加碼,一招更比一招強。以南京為例,8月18日、9月25日、9月29日南京市先后出臺相關樓市調控政策,在應對投資性需求方面南京的政策最嚴格,規定本市單身(含離異)限購1套,擁有2套以上禁購;非本市限購1套。本市首套付款比例不低于30%,無房有貸款記錄為50%;非本市已結清2套首付50%,未結清首付80%。

?
10月23日,上海房地產方面放出大招,調控幅度直接超過北京。上海規定掛牌憑證由交易中心發放,有效期二個月,中介只能掛3家中介,不能多掛,對于無法提供證明的不予掛牌。同時憑掛牌憑證開設結算賬戶,資金監管,從二手房交易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
“降溫”初顯效果
面對著不斷上漲的房價,真正苦惱的還是想要買房但沒來得及出手的“剛需族”。生活在長沙的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員。李先生在長沙已經生活了7年,小有成就的他一直都有買房的打算。“原計劃今年5月買房,但是沒想到‘房價洼地長沙的樓市也開始瘋狂,持續上演火爆行情。”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李先生也開始犯難了,“越晚出手,價格越高,但是二三線城市這飛漲的房價實在讓人心驚,萬一政府一調控,房價一下跌,自己很可能成為接盤俠”,李先生顯得顧慮重重。
李先生的顧慮并不多余,伴隨著國內多地接連出臺樓市調控新政,長沙房價也出現了降溫的趨勢,據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國慶假期周內,長沙市中心城區新房成交4776套,環比下跌了41.15%。
長沙房價的下降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樓市“緊箍咒”硝煙四起,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房價和成交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中,成交量環比下降60%~80%的城市有4個,下降40%~60%的城市有3個,下降20%~40%的城市有3個。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的網簽數據顯示,在10月前半個月里,全國主要的54城市網簽數為116892套,環比下降34%。
從具體的調控效果上看,北京、深圳帶頭降溫。根據我愛我家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5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共網簽1579套,與上月同期相比減少45%,與去年10月上半月同期相比則下降42%。國慶周期間,北京日均網簽量為170套,較9月日均248套下滑31.4%。二手房市場同樣出現下滑,10月上半月,北京二手住宅共網簽7386套,與9月上旬相比大幅下降了41%;深圳二手房市場日成交量下跌約一半,火爆時的日成交量300余套,現在只有100多套,下降趨勢十分明顯;二線城市天津遭遇量價齊跌,10月以來,房地產中介業務量下降20%至30%;南京的單日認購量也劇減至兩位數。幾個有代表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初顯“涼意”。
未來房價走向如何?
短期來看,各地在樓市上的調控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專家稱,此輪的房價上漲已經接近尾聲。對于投資者們而言,真正關注的點還是在于未來房價究竟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畢竟調控中使用的限購手段不是首次,但是長期的效果卻總是一般,每次限購之后房價會有一小波的回調,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后,往往還會抬頭瘋漲。
相關專家表示,房價飛漲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存在寬松的信貸政策“助力”又有瘋狂的投資需求“摻和”,去除影響房價的其他因素,從中期來看,貨幣政策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前實體經濟沒有轉好,貨幣政策收緊的概率很小,加之在資產荒蔓延,可投資標的少之又少的背景下,單單依靠限購舉措很難讓房價回歸到合理價位。
對于此輪調控效果,多數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給予了肯定的看法。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隨著各地政策的出臺,各地房價出現增幅收窄,部分城市投資需求得到積極的遏制。數據總體上增幅走勢和預期一致,呈現了價格增幅收窄或持平態勢。
關于未來房價的走向,交通銀行金融高級研究員夏丹預計,四季度一二線城市可能呈現量縮價穩走勢。購房門檻提高和金融端去杠桿將使熱點城市需求進入觀望期,加之基數效應,成交同比增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而價格上漲趨勢減緩,個別政策執行力度較大的城市房價還可能下降,但多數熱點城市難以出現明顯松動。嚴躍進認為,中期看,年底前市場需求依然是屬于高位的,尤其部分房企會加快推盤,個別大城市房價依然會上漲,只不過漲幅沒有近期大。但長期看,政策的效力依然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