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題解及導寫]
題目中的任務驅動有三個關鍵詞:“根據”“體會”“比較”,在三個關鍵詞下,來“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而不是“別人的”,據此,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立意。
1.從“課堂有效教學”角度立意:抓住“有效”,課堂上,老師傳授的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與寫作的方法,以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積累與整合、感受與鑒賞、思考與領悟、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等,都是我們語文素養提升的途徑;
2.從“課外大量閱讀”角度立意:閱讀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抓住“大量”,讀古今中外,讀自然人文,讀經典時尚,讀社會人生,等等;正確的閱讀方法,會使你事半功倍;勤奮的閱讀,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3.從“社會生活實踐”的角度立意:“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抓住“生活”,生活是語文素養提升最廣闊的舞臺,在生活實踐中體驗課堂上獲得的語文素養,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大量閱讀帶來的深刻領悟;
4.從三者結合的角度立意:“課堂有效教學”是語文素養提升的基本前提,是得“法”的過程,“課外大量閱讀”,是進一步運用課堂上的“法”的初步實踐,而“社會生活實踐”是上述兩種途徑的最終歸宿,是語文素養全面提升的過程,是沉淀語文素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