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成為當下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關鍵詞:自主與合作學習;課程設計;語文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這種教學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新的教學方式被不斷地開發出來,其中自主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成為新的教學模式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那么我們能不能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呢?下面筆者就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簡要談談如何構建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高中語文課堂。
一、潛心研究教材,做好課程設計
在講課之前,教師要潛心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然后根據教學要求做好課程設計。比如契科夫《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節課,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先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閱讀,然后思考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文章中各個人物的性格是什么類型的?等。在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安排學生進行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答案以及思考過程。組內討論的時間可以放寬一些。在學生進行組間討論的時候,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幫助,對那些因觀點不同而爭論的學生加以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同時也要監督學生,防止學生打著討論的幌子聊天、嘮嗑。在學生討論出結果之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闡述小組討論的結果,并讓其說出考慮的過程。
另外,教師在做課程設計的時候也要適當地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這樣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滕王閣序》這節課,教師可以從王勃的生平、喜好、家室等方面開始介紹,并交代創作這篇文章的背景,讓學生對王勃這個人有個大致的了解,這樣在講課的時候,學生就更容易體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
二、對班級學生合理分組,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該給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班級內的男女同學比例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讓每組學生選出一個組長。為了避免插科打諢這樣的現象發生,組長還要起到監督作用,不僅要監督組員是否是在討論問題,還要監督組員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避免交流。只有分清這樣的界限并堅持實行,才能把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有效結合起來。
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氛圍課前小組合作預習、課上小組合作學習兩個部分。在上課之前或者在課上的前幾分鐘,教師都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預習。例如:《荷塘月色》這節課,教師就可以圍繞課文的中心意思,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預習課文,并討論問題的答案。課上合作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針對習題課而言的,再一次測試或者隨堂檢驗過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對各自的錯題進行討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想法是相近的,讓小組內的學生討論錯題,可以最大限度上發現錯題的根源,并改正。這樣做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強化競爭意識,多樣化評價小組
學生的好勝心比較強,教師可以用知識比賽的方式強化個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在一個單元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留出一節課或者兩節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復習。復習的方式采用組間競爭比賽的方式,每答對一題這個小組就會得到一分,最后得分高的小組獲得勝利。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圍繞這一單元的知識重點出題,也可以結合高考的要求,給學生出一些找錯字、寫拼音的題目。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一方面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加強;另一方面學生的知識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在學生進行小組回答過后,教師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合理評價,在評價的時候,教師不能簡簡單單地說這組學生表現好或者這組同學表現優秀,而是要根據這個小組的具體表現進行贊賞。比如,有的小組在討論問題或者解題的時候分工明確,各個組員都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么,這時,教師就可以贊揚這個小組“組員之間配合默契”,而有的小組則比較擅長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問題或者總是能把問題提到點子上,這時教師就可以贊揚這組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高,思考有深度”等。在評價中,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語言外,教師不妨把評價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互評,讓他們發現其他小組的優點以檢驗自己小組的不足。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加強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即便有一段時間不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思維還是會比較活躍,對問題的思考也不會再浮于表面,最終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毛志強.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展架設平臺[J].語文天地,2014(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