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份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來看,最為引人關注的是2015年全年GDP增速自1990年以來首次跌破7%,中國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效率較低,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將更加錯綜復雜。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仍將處于階段更替、結構轉換、模式重建、風險釋放的關鍵時期,勞動力不足引發的“劉易斯拐點”現象、投資需求嚴重不足、政府債務負擔過重等問題或將使經濟運行呈現低增長、低通脹、高杠桿的局勢。此外,連續45個月的PPI指數持續下降,顯示工業制造業領域壓力較大。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效果顯著,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展現出了新特點。目前來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舊明顯,經濟結構轉型之路任重道遠,推進結構性改革,尋求穩定經濟增長和優化經濟結構之間的平衡點,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將是短期內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金融業橫跨供給和需求兩側,既可以為當前市場需求引入資金流,又可以為未來供給提供土壤,是政府進行市場結構調整時的重要工具。因此,抓住金融結構改革,就相當于同時抓住了供給和需求兩端。為了適度擴大需求,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2016年經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而對于銀行業來說,未來需要關注的是銀行不良貸款率。2015年部分商業銀行出現了盈利增速放緩的跡象,普遍面臨不良貸款率提升所帶來的資產質量壓力問題。市場的主要表現是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銀行要嚴控不良貸款,創新不良貸款處置手段和加速不良貸款的流通效率,完善指標體系全面評估銀行系統風險。
此次《銀行家》研究中心研究并推出的“2016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以整體行業為研究對象,以科學分析方法,在對以往評價模型不斷改進基礎上,通過大量實地調研,歷經一年多時間,為廣大讀者奉獻的“嘔心”之作。本次報告摘要部分包括中國銀行業總體評價和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