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莎 王艷
(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 上海 200438)
對中國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丁寧技戰術特征的分析
阿尼莎 王艷
(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 上海 200438)
該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中國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丁寧三場比賽的發球搶攻段、接發球搶攻段和相持段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表明:丁寧“前三板”銜接較緊湊,進攻意識強,控制和防御技術使用較多,使比賽更多地進入了多板數的相持競爭階段,與此同時,在機會不好時多采用回擺短球等手段嚴密控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丁寧 乒乓球 技戰術分析
丁寧是左手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女子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她的技術全面,下蹲砍式發球其中尤其出眾,相似的動作,卻能發出旋轉變化多、落點不一的球,極具迷惑性,常常能在比賽關鍵時,起到最有效的作用,給予對手非常大的困難。她正反手均具備了較強的實力,中遠臺對拉對攻能力強,被動防御下的周旋與反攻能力出色。由于占據了左手的優勢,她的進攻角度大,落點刁鉆,在比賽中占據了一定的主動性,她屬于最典型的特長突出而無明顯漏洞的高水平選手。該文通過對丁寧技戰術的分析,總結出丁寧的技戰術特點,為進一步提高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提供科學理論和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丁寧參加2014年的三場乒乓球比賽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對該數據進行分析。

表1 丁寧對李曉霞發搶段得失分的統計

表2 丁寧對李曉霞接搶段得失分的統計

表3 丁寧對李曉霞相持段得失分的統計

表4 丁寧對于夢雨發搶段得失分統計

表5 丁寧對于夢雨接搶段得失分的統計

表6 丁寧對于夢雨相持段得失分的統計
2.1 丁寧對李曉霞三段技戰術的分析
2.1.1 丁寧對李曉霞發搶段技戰術的分析
由表1中看,丁寧在這場比賽中發搶段得分率62.50%。第一局比賽,發搶段得分4分,失分1分,在這一局中發搶段得分率為80.00%。丁寧以發正手的下旋球和側下旋短球為主,偶爾會下蹲砍式發幾個落點不一的長球,是以中路偏反手位為主,第三局和第四局發球直接得分3分;前三板相對保守,能一板直接上手的球不多,發過去的長出臺球被李曉霞直接搶攻。開局丁寧正手高拋發短球,轉與不轉相結合,反手位短球和中路偏左的落點變化,效果較好。在這場比賽中發搶段共得10分,共失6分,在這場比賽中發搶段得分率為62.50%,使用率為48.48%。得分率還是較高的,但使用率不夠多。丁寧在這場比賽中打得不夠兇狠,但發揮還算穩定,發搶段占有較大的優勢。

表7 丁寧對劉詩雯發搶段得失分的統計

表8 丁寧對劉詩雯接發搶段得失分的統計

表9 丁寧對劉詩雯相持段得失分的統計
2.1.2 丁寧對李曉霞接搶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2中看,接搶段占有很大優勢,在這三局比賽中丁寧的接搶段分數分別為5和7。接搶段得分率為41.67%,處于良好水平,使用率除第一局較低外,其他兩局都較高,總的使用率達到了36.36%,其中第一局9.09%,第二局54.55%,第三局45.45%,在第一局比賽中丁寧在相持階段不占優勢,在第二局時及時調整戰術,使用發球搶攻來壓住李曉霞。在這場比賽中丁寧接發球的手段過于單一,幾乎所有的球都是以搓和擺短,拉和挑打等技術在這場比賽中運用較少。
2.1.3 丁寧對李曉霞相持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3中看,相持段總得分率為23.08%,使用率為78.79%。在第一局相持中處于弱勢,失分嚴重。第二局中得分率為33.33%,使用率較低為54.55%,丁寧相持能力處于弱勢,在這一局中她改變技戰術,多使用發球搶攻,擺脫相持弱勢。在該場比賽中正反手主動進攻和防御能力都較差,主要是步法不到位,造成擊球失誤。
2.2 丁寧對于夢雨比賽技戰術的分析
2.2.1 丁寧發搶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4中看,發搶段得分為56.25%,使用率為72.73%,發搶使用率較高,但得分率一般。下蹲式發球的速度快,旋轉強,在砍球的一瞬間會變換不同的拍面摩擦球,發出來的旋轉方向不一樣,對手很難判斷。對于對手輕拉起來的球,丁寧第三板能直接反拉,并且能較好地控制球的落點和線路。發半出臺球技術對落點的準確性要求較高,以至于給對手在接發球判斷上制造了一定干擾,增加了對手接發球的難度,丁寧在發球技戰術使用與后續的技戰術銜接上占據較大主動。
2.2.2 丁寧對于夢雨接發搶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5中看,接搶段得分率為53.85%,使用率為70.91%。使用率也非常高,得分率處于優秀的位置,在比賽中對于夢雨發球接的比較好,特別是于夢雨發到丁寧正手位的短球,她敢于用正手直接擺短,效果不錯。第一局與第五局使用率最高,均達到了81.82%,而第四局的得分率只有28.57%,這也是造成丁寧第四局比賽失利的主要原因。
2.2.3丁寧對于夢雨相持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6中看,相持得分率為59.09%,使用率為40.00%。第二局的相持段使用率較高,在前兩個段于夢雨的發搶與接發都處于比較好的狀態,并沒讓丁寧占到便宜,有7個球都進入到相持段。第四局比賽丁寧在相持段也不甚理想,相持段的使用率較低,對第四局失利的影響沒有前兩個段大。
2.3 丁寧對劉詩雯比賽技戰術的分析
2.3.1 丁寧對劉詩雯發搶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7中看,第一局比賽中丁寧在發搶段占到絕對的優勢,得分率為100%,她開始進入狀態很快,發球搶攻有很高的質量。在第六、七局比賽中,發球搶攻使用率僅為36.36%,劉詩雯對丁寧的發球很熟悉,控制球能力較強,使其搶攻的機會大大減少,丁寧需要變換發球種類以增加發球搶攻的使用率。她的下蹲砍式發球對中國隊員沒有威脅,丁寧所發的中路短球中,對中國運動員時采用立式正手發中路短球相對較多。
2.3.2 丁寧對劉詩雯接搶段技戰術的分析
從表8中看,接發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都很高,接發搶段得分率為66.67%,為優秀。使用率為54.55%,丁寧對劉詩雯的球路很熟悉,搶攻意識也強,尤其是關鍵的最后一局,丁寧的接發搶段給了對手很好的壓制,最終贏得了比賽,接發搶攻是丁寧本場比賽的主要得分手段,丁寧接搶時采用連續進攻,由于進攻質量下降,容易被對手反攻,丁寧積極控制線路和落點,對擊球的輕重把握比較合理,這是她取得比賽勝利的原因之一。
2.3.3 丁寧對劉詩雯相持段技戰術分析
從表9中看,在相持段里可以看出丁寧得分率為48.21%,使用率為72.73%。在相持段得分的使用率為63.64%。相持使用率較高,但得分率一般,表現并不突出。相持段的得分率僅為及格,使用率卻達到了70%以上,在第三、四局,相持段的使用率為100%。丁寧總的得分小于劉詩雯,在第五、六局,相持段的得分處于劣勢,兩局共輸掉8個球,丁寧能調整狀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最終贏得本場比賽。
3.1 結論
丁寧在比賽中發搶段的發球突出。主要以下蹲砍式發球,相似的動作,卻能發出旋轉變化多、落點刁的球,極具迷惑性,常常能在比賽關鍵時,起到最有效的作用;在接搶段,得分大都靠拉和挑打等技術,擺短效果不是太好,偶爾反手的劈長球、快速變化落點反而會更有效;在相持階段較為有優勢,進攻意識較強,控制和防御技術使用較多,使比賽更多地進入了多板數的相持競爭階段,但正反手主動進攻和防御能力稍弱,主要是步法不到位,造成擊球失誤。
3.2 建議
丁寧的發搶段的變化上還是不夠,在第三拍上多幾種方式搶攻,避免讓對手適應;接搶段優勢不夠,主要在意識和手段上要加強,要注重被動時的銜接球;保持相持段的優勢,并且更加注重相持段連續拉球的能力。
[1]鄭海波,楊忠華,郭琴.第51屆世乒賽丁寧技戰術特點分析與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8):79-81.
[2]喬紅.對國家乒乓球女隊重點主力隊員的技戰術跟蹤分析[J].北京體育人學學報,2008(4):471-476.
[3]張紅玲.對2010年倫敦奧會我國乒乓球女隊后備人才的技戰術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4-48.
G80
A
2095-2813(2016)10(a)-018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