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高來強 薄其秀 聶 艷 魏艷蕾
?
膚癢顆粒聯合紅藍光治療特應性皮炎療效觀察
王海英高來強薄其秀聶艷魏艷蕾
特應性皮炎(AD)又名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常見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發病早,超過60%患者1歲之內發病,部分嚴重者可持續到成年[1]。 我科應用膚癢顆粒聯合紅藍光治療AD,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病例選擇選擇我院皮膚科門診及住院AD患者92例,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齡6~21歲,平均11.3歲。根據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7例,對照組45例。兩組性別、年齡經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1)1周內外用糖皮質激素者;(2)1個月內服用過糖皮質激素者;(3)皮損廣泛,且合并嚴重內臟疾病者;(4)局部皮膚無損傷或感染;(5)對于膚癢顆粒過敏者;(6)年齡較小不配合紅藍光治療者。
1.3治療方法使用Carnation-88c紅藍光治療儀(深圳普門公司生產)其中藍光波長460 nm,紅光波長630 nm,治療劑量均為60 J/cm2。兩組均給予膚癢顆粒(四川迪康制藥公司)。治療組在口服膚癢顆粒的基礎上,使用紅藍光照射,每周3次,每周第一次行藍光治療,后兩次行紅光治療,共8周24次。兩組常規使用硅油霜滋潤護膚基礎治療,照光后出現燒灼不適使用肝素鈉軟膏處理。
1.4療效觀察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自覺癥狀和客觀體征的變化進行客觀評分,包括瘙癢程度、皮損面積進行分級,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級。0分為無癢感,皮損面積消退>90%;1分為輕度瘙癢(不影響工作和生活),皮損面積消退60%~90%;2分為重度瘙癢(可忍受,對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響),皮損面積消退20%~59%;3分為重度瘙癢(不能忍受,明顯影響生活和睡眠),皮損消退<20%。總有效率以治愈率+顯效率計算。
1.5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1療效比較見表1。兩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不良反應14例患者經紅藍光照射后照射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燒灼感、皮膚干燥,經使用肝素鈉后均得以改善。兩組治療結束后均未見色素沉著。
大多數AD患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同時抗馬拉色菌特異性IgE水平也明顯升高。Bayrou等[4]研究,AD患者的抗馬拉色菌特異性IgE抗體水平和總IgE水平與臨床嚴重程度有明顯相關性。IgE介導的炎癥反應在AD發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
膚癢顆粒由蒼耳子(炒、去刺)、地膚子、川芎、紅花、白英組成。方中蒼耳子散風通竅、祛風除濕、解毒止癢,可外達孔竅肌膚,能祛在表之風寒濕邪,對風邪所致之癮疹瘙癢有效。現代研究表明,蒼耳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地膚子清熱利水、止癢,對因濕熱毒所致的皮膚瘙癢有顯著效果。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其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開郁,能抑制神經中樞,有鎮靜、鎮痙、鎮痛的作用。白英清熱解毒、祛風利濕,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反應[6]。現代藥理研究膚癢顆粒富含細胞線粒體成份,是最好的深層修復要素,在預防疾病復發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對免疫力較弱,慢性炎癥,疼痛,水腫也有良好效果,長期服用可以提高免疫力[7]。能縮短瘙癢持續時間,抑制IgE產生,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8],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調節肌膚,改善組織器官功能。其副作用小且安全,可長期服用。
高能紅光波長630 nm,是對組織穿透力最強的光線,直接作用于血管、淋巴管、神經發揮治療作用,照射后光子能量被線粒體吸收,產生一系列的光化學反應,產生多種生物學效應包括:可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抑制炎癥、促進傷口愈合、抗菌、調節免疫等。藍光波長415 nm,還可通過誘導細胞膜滲透性改變,使細胞內pH值發生改變而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增殖。藍光還可抑制HaCaT細胞產生IL-la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從而抑制了細胞炎癥反應。臨床主要用于痤瘡的治療,機制是通過殺滅痤瘡丙酸桿菌起到治療作用。有研究使用波長407~420 nm藍光照射對糠秕馬拉色菌同樣具有殺滅作用[9]。由于紅光可以滲透較深的組織,而藍光只能滲透1~2 mm的組織,所以把兩種光結合起來應用,可以達到不同深度殺滅致病微生物和抗炎、促進修復及減少瘢痕形成。因此紅藍光有改善皮膚微循環,加強新陳代謝,促進組織愈合,消除炎癥,減輕炎癥區域內的充血和水腫,提高局部免疫功能。具體表現在隨著照射時間的延長,菌落數和菌落直徑都有所減少,推測部分AD患者的病情改善和皮損的恢復與此有關。
膚癢顆粒聯合紅藍光局部照射治療特應性皮炎,不良反應少,療效顯著,未發現有明顯和長期的不良反應,且其操作簡單,經濟實惠,易為患者及家長接受。
[1] 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42-645.
[2] Lubbe J. Secondary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 Am J Clin Bermatol,2003,4(9):641-654.
[3] 林穎,陳達燦,陳淑慧,等.特應性皮炎皮損處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情況和藥敏分析[J].廣東醫學,2011,5(32):1140-1142.
[4] Bayrou O, Pecquet C, Flahault A, et al. Head and neck atopicdermatitis and malassezia-furfur-specific IgE antibodies[J]. Dermatol,2005,211(2):107-113.
[5] Wu KG, Li TH, Chen CJ, et al. Correlations of serum Interleukin-16.total IgE,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and total eosinophil counts with disease 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1,24(1):15-23.
[6] 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54-260,584-585,881-883.
[7] 楊廣平,張慶海.膚癢顆粒與復方青黛丸治療玫瑰糠疹36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4,4(3):52-53.
[8] 金永南,周高良,呂軍.膚癢顆粒為主治療小兒濕疹60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9):699.
[9] 穆艷蕾,楊蓉婭,王文嶺,等.藍光對痤瘡患者的療效及對糠秕馬拉色菌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9,31(22):2269-2271.
(收稿:2015-05-24)
山東省東營市人民醫院皮膚科,25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