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部高新區產業選擇研究——基于一帶一路建設背景

2016-11-09 08:57:39薛偉賢
中國軟科學 2016年9期
關鍵詞:發展

薛偉賢,顧 菁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

西部高新區產業選擇研究
——基于一帶一路建設背景

薛偉賢,顧菁

(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一帶一路的建設使向西開放戰略進入了以內陸開放為趨勢的深度推進階段,西部高新區發展也在同一時期進入“后二次創業”時代。但是現有研究無法完全解決新時期下西部高新區產業內容調整問題,適應新環境所需面臨的挑戰。本文基于波士頓矩陣的思想,結合高技術產業特征及新時期環境特征構筑了產業選擇矩陣。研究結果表明,強勢型產業需要集中力量扶植并建設重點產業帶,挑戰型產業需要拓展市場壯大產業規模,平穩型產業需要產業合作打破技術約束,升級產業結構,而弱勢型產業可以通過與其他區域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進行資源整合推動產業升級或者逐步清退。

向西開放;西部地區;高新區;產業選擇

一、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國向西開放戰略已經歷三個時期的漸進式發展。第一階段(1985-2006)是以向西開放理論研究為主的探索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制定全面對外開放戰略,開放態勢以東部為重,對外口岸以東南沿海為主。東部地區經濟在對外開放的帶動下日益活躍,逐漸與西部拉開差距。自此,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部分學者籍由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經驗,開始探索向西開放戰略。這段時期內,由于受到開放水平、經濟基礎、發展階段等因素制約,國家只批準了部分沿邊城市*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內,國務院先后批準了滿洲里、二連浩特、伊寧、塔城、博樂、畹町、瑞麗、河口、憑祥、東興共10個西部地區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陸地邊境口岸對外展開貿易活動,向西開放戰略的發展多圍繞戰略的提出[1-2]、調整[3-4]及內容的規范[5-6]等方面。第二階段(2007-2013)是以全面推進沿邊開放政策實踐為起步的初步推進階段。十七大明確提出“提升沿邊開放水平”為政策要務,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和《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我國第一次全面部署了西部地區沿邊開放的具體工作任務[7],推動西部地區與周邊國家的全面戰略接軌,并為西部高新區的發展在金融投資、土地政策、財務稅收、開放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8]。隨著開放的深入,西部地區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受益程度卻遠不及沿海地區、內地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其貿易內容多為資源、農貿等初級生產產品[9],其開放區域多集中于新疆、寧夏等省份[10]的沿邊城市。第三階段(2014至今)是內陸地區透過一帶一路經濟走廊,與西部毗鄰地區形成全新開放渠道的深度推進階段。2013年末,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使中國參與國際區域合作的內涵與外延逐步產生深刻變化,西部地區各類要素支撐功能的顯現亦使其具備了深入實施向西開放的條件。西部地區既需要借助沿海地區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也需要擴大與周邊國家的交流,使內陸地區通過沿邊省市參與各項合作,在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上謀求新的發展。在堅持向東開放的同時,使對外開放的重心西移,成為目前開放階段的主要任務,這將拓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空間,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東快西慢、海強陸弱的現狀,推進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構筑向東與向西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與此同時,隨著高技術對時代發展的推進動力越來越強,貿易需求層次也隨之提高,傳統的低成本、低效率、低服務水平的初級產品的貿易地位不斷下跌,靠自然資源和初級產品出口取得比較優勢越發困難,知識性產品、高技術產品和由高技術決定的各類新產品的交易量占市場的比重逐步增大。2015上半年,我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逐漸下滑,但高技術類產品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如機電類產品的出口增值達3.78萬億元*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2015年7月13日發布的報告《2015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位居我國同期出口總值首位,醫療儀器及器械、手機通訊、軌道交通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也顯示出較快增速。我國向西開放主要面對的國家多為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以中亞國家為代表的經濟轉軌國家(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其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資金、技術、產品多為輸入型,發展水平類似或落后我國,這為相關產業的邊境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11],也為西部地區的高技術產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

此外,由于西部地區大部分高新區基本完成了二次創業,進入“后二次創業時代”,全面開放的國際環境賦予高新區發展全新的責任和使命,園區的產業結構及資源環境定勢將被打破并重新調整。如今,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正推動世界經濟的多極化變革,產業鏈和價值鏈在世界范圍內被重新規劃與開發,高新區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根據高新區階段發展理論,我國二次創業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高新區發展由產業主導式向區域創新突破式轉換,形成以原始創新為核心的區域競爭力[12]。但是,政治依賴、低端價值鏈鎖定、低開放水平、邊界陰影等一系列界面障礙制約了西部高新區階段突破的成果,高新區需不斷調整應對的戰略措施。可以認為,通過“后二次創業”打造升級版高新區既是“二次創業”的延續和深化,又是對“二次創業”的戰略提升。如何抓住新時期下的發展機遇,立足向西開放區域國際市場的需求,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調整區域內產業結構參與國際交換和競爭,實現優勢互補的產業分工協作,這些都成為未來西部高新區制定產業發展政策的重要前提。而推進創新網絡建設、綜合利用要素集聚區域內的勢能優勢、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等一系列行動,將是西部地區高新區在后二次創業時代中的主要任務,也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引領示范”功能、“孵化器”功能、“輻射帶動”功能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新區產業選擇立足于一般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方法,其定量決策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多準則型決策問題,選擇方法主要根據多個基準和基準下相應的評價指標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區域主導產業時,其選擇標準一般體現當前產業的市場潛力[13]、對相關產業的帶動和推動能力[14]、資源稟賦優勢[15]等基礎特性。然而,高新區的產業選擇是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突破帶動作用和具備發展潛力的知識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具備高研究開發投入、高智力密集、高風險、高收益的性質,用傳統的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理論不易體現高技術產業的基本特征。我國部分學者圍繞高新區的內涵和經濟特征,提出了針對我國高新區的產業選擇體系。秦智以柳州高新區為例,提出在分析當地產業結構和自然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市場潛力、產業相對優勢和產業集聚度對高新區進行產業選擇,并最終確定了產業關聯度基準、收入彈性基準、生產率上升基準和比較優勢基準[16]。趙玉林、張倩男將我國高技術產業特征總結為增長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技術進步快、就業功能強四個方面,并據此選擇二級指標構建主導性高技術產業指標評價體系[17]。張根明、劉韜則認為高技術產業選擇不僅要關注產業成長性,還應進一步關注產業運營效率,遂以固定資產和研發投入為投入指標,以工業增加值和利稅總額為產出指標構建DEA模型,通過判別DEA有效性為高新區進行產業選擇[18]。李新等認為低級自然生產要素和勞動力很難為高新區創造比較優勢和產業特色,根據產業發展、區域創新優勢及產業主導原則重新構建了高新區產業選擇基準體系[19]。邱立新認為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強烈依賴于技術路徑,他利用技術預見分析了青島市的技術水平,并據此為青島選擇了主導型高技術產業[20]。梁綺琪、易晨晨立足不同時期內不同產業表現出的結構特征,使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析陜西省5大高技術部門,根據部門偏離份額為陜西省鑒別高技術產業中的主導部門[21]。

高新區產業選擇的研究多側重于國家層面或封閉區域視角下,研究內容包括高技術產業特性、產業發展、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不同層面的問題。然而,產業選擇的過程不能將產業的空間和地域屬性抽象化[22],這是因為區域經濟體系相對于國家經濟體系更具開放性,為區域經濟選擇高技術產業時,既要體現區域經濟特性,又要適應全國范圍內區域分工與合作的要求。目前,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途中共有20個高新區,高新區成為了一帶一路建設與地方經濟對接的重要載體。但是,西部地區高新區內部的產業結構無法完全適應新時期產業發展的需要,各高新區之間的產業選擇亦需進一步統籌規劃,已有研究不能全面解決新時期向西開放背景下西部高新區產業選擇面臨的問題。所以,本文基于西部地區區域經濟體系的特點,分析高技術產業自身特征,結合向西開放為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特征,選擇主要基準,參考波士頓矩陣的構建思想,通過二維象限法利用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及環境特征指數構筑選擇矩陣,以陜西省典型高新區為案例進行研究,為西安、楊凌、渭南、安康高新區在后二次創業時期下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決策參考。

二、新時期開放戰略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環境特征

新時期的向西開放戰略包括內陸向西開放和沿邊開放兩部分*沿邊開放的重點地區為新疆、內蒙古,重點內陸開放地區為陜西、甘肅、寧夏、青海、重慶。,主要面向中亞、東亞、南亞、西亞、東歐及中歐等周邊地區和國家,其對外通道貫通中亞的新亞歐大陸橋,通過一帶一路國際經濟走廊形成了“內引外聯、雙向開放”的戰略環境。在此戰略環境下,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的合作區域覆蓋了53個國家,這些國家多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其高技術產業在產業基礎、技術水平、資源富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其具備不同的產業結構特征及發展潛力,構成了不同的產業合作基礎如表1所示。

一帶一路重點合作區域的高技術產業在要素結構、資源稟賦、產品需求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產業水平也存在一定梯度,以中歐地區的產值最大,其次是南亞、西亞、東歐、中亞及東亞地區。在技術方面,以色列以獨特的創新驅動及市場環境保持著世界一流的科技實力,印度在計算機軟件及生物制藥等方面同樣擁有世界先進的技術水平,而東歐及中歐地區在計算機、通訊、能源、生化、材料、航空等諸多領域亦具有廣闊的科技合作公共空間。在資源方面,向西開放戰略涉及一帶一路地區主要的戰略資源及能源供應基地,以中亞、東亞、西亞為主,涵蓋各種能源、金屬、非金屬礦產,區域內資源互補性極強。在市場需求方面,進口數量排名前3的高技術產品分別為光電機一體化、電子信息類、裝備制造類,這意味著電信業及制造業在此區域內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緊隨其后的還有現代農業及生物醫藥業,逐年上升的進口數額同樣為西部地區相關產品的出口指明了方向。在優惠政策方面,幾乎所有地區政府都會依據其經濟結構及發展規劃重點扶植部分高技術產業,在稅務、行政服務、海關等方面給予外國投資及合作者一定的優惠政策,這為西部地區相關產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西部地區作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內陸地區向西開放的樞紐站,極其有利于擴大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如何推動生產要素的流動,促進本地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參與國內、國際中的產業競合活動,對西部地區的開放規模和開放質量都提出了新要求,也為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賦予了全新的環境特征。

(1)全面開放的國際競爭環境,促使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由傳統的內向型特征向外向型特征轉化。外向型產業的發展是區域經濟外部要求和內在能力綜合作用的結果。過去西部地區的高技術產業受到區位地理、要素稟賦、貿易自由化程度、市場潛力、經濟規模及政治傾斜等因素的制約[23],參與國際分工競爭的機會和能力都較為欠缺。2015年西部地區產品出口貿易總額低于2014年,占全國的8.5%,表現出明顯的內向型產業特質。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構建起我國與沿途國家多層次、多方向的網絡式聯通格局,使西部地區成為向西開放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樞紐,為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對外貿易賦予了新的勢能。面向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外向型優勢產業將成為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打造的新重點。而深度參與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外資源,獲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避免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在對外開放中,由于國內市場、資源和技術的不足[24]而落入“比較優勢陷阱”,并改善其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使其優化出口產品類型,提升國際市場的產業競爭力。

表1 重點合作地區的產業基礎

數據來源:《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UN Comtrade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

(2)向西開放戰略為產業往西部地區轉移提供了巨大的牽引力,引導發達地區相關產業及大量關鍵企業向西部地區有序轉移,使西部地區產業鏈由縱向延伸發展為橫向拓展。生產要素分配不均導致產業鏈諸多功能環節散落在西部地區不同區域空間,各自集聚而不集群,造成了高技術產業鏈的“區段化”現象,產生了產業鏈配套不完整、產業鏈衍生困難的現實情況。一帶一路戰略下全新的國際合作格局,使向西開放戰略借由西部邊境地區的陸路交通等地緣便利,進一步推動了產業轉移進程。在產業轉移過程中,關鍵企業的轉移使西部地區能夠利用其“點發散”功能接通分散在不同集聚區域的產業鏈功能環節,使產業鏈趨于完整,形成“線連接”特征的產業鏈形態[25]。大量相關產業的轉移,將進一步推進本土產業與轉移產業間的分工與融合,創建區域間不同產業鏈的聯系,以“線連接”作用接通相同區域間相關的產業鏈區段,通過橫向拓展形成“面連接”特征的產業鏈,催生具有區域性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3)國際開放環境下經濟發展的生態安全格局和生態環境質量,迫使西部地區高技術生產從資源消耗型轉向環境友好型。高技術產業作為一把雙刃劍,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也產生了具有隱藏性的環境污染問題。西部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途地區,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缺乏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容量,生態環境欠缺自調節能力,產業發展活動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無法協調。確保區域生態安全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條件之一,迫切要求西部地區在高技術產業發展中突破資源瓶頸,防治環境污染惡化,通過使用清潔生產的方式,獲得優勢資源要素,促進循環經濟。避免只關注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承擔相應的社會環保責任[26]已經成為向西開放背景下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趨勢。

(4)參與國內、國際生產力競爭,使產業成長基礎由以低級生產資源為主轉化為以高技術服務資源為主。在多重開放環境下,西部地區相對低下的勞動效率及資金效率[27],使以廉價勞動力和資本自然資源價格扭曲為支撐的高投資無法為高技術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競爭力。西部地區需完善高新區內的清退機制及科技資源配置機制:一方面通過清除低效率企業將資本存量向高效率的部門轉移;另一方面根據高技術產業建設的需要配置科技資金資源、科技人才資源及研發裝備資源等,用以縮小產業發展與技術服務效率失衡的缺口,增加高素質勞動力的比例,通過對產業組織結構進行深度調整[28],完成由高速增長向高效增長的過渡。這意味著要擺脫高投資驅動、低成本國際競爭的模式,使產業通過高效的技術創新和轉化獲得經濟持續增長的根基,將增長方式逐步轉型到高效率競爭路徑上。

三、產業選擇的技術要求

(一)產業選擇的技術路線

現代經濟是分工經濟,產業競爭關系已經從傳統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化為不同區域內企業集群之間的競爭[29]。特定區域下的產業環境對區域產業競爭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不同環境為區域內的產業帶來的環境特征左右著區域產業長期競爭優勢的形成,或者說決定著產業培育的前景。綜上所述,區域產業選擇應由兩個條件來決定。第一,高技術產業特征代表了相對一般產業所具備的競爭力及發展優勢。第二,一帶一路時期下向西開放對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特征,代表著產業成長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具有明顯的情景依賴性。由此可以認為,高技術產業特征和外部產業環境特征共同構成了產業選擇基準確定的依據。本文借鑒波士頓矩陣的構建思路,通過設定產業特征指數和環境特征指數,構建高新區產業選擇矩陣,從兩個維度對西部高新區的產業選擇進行研究,具體選擇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向西開放背景下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選擇思路

產業選擇矩陣中,橫軸為代表區域產業發展環境特征的環境特征指數,由左至右提高,縱軸為代表產業特征的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由下至上逐步提高,得分高于平均值的指數為強,反之為弱。兩種特征指數將矩陣劃分為四個象限,分別代表不同外部環境和高技術產業特征的組合,如圖2所示。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和環境特征指數都高的雙高產業,由于其良好的產業基礎、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和發展力被稱為強勢型產業;環境特征指數高而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弱的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短暫穩定的發展態勢,但是缺乏高技術特性正逐步淪為一般性產業,稱其為平穩型產業;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高而環境特征指數弱的產業多為新興產業,市場前景好成長速度快,但是產業基礎差,發展前途未知,稱之為挑戰型產業;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和環境特征指數都低的雙低產業,則是弱勢型產業,不具備進一步建設的條件。

圖2 向西開放背景下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選擇矩陣

(二)產業基準的確立

產業評價基準代表了主導產業所具備的主要特征,其選擇過程遵循三條原則,包括符合產業基本屬性、立足高新區發展階段及展望產業發展愿景,具體如圖3所示。

(1)符合高技術產業基本屬性。高技術產業發展中內部動力強于外部的帶動和影響,是一類以創新為內生增長機制,具備高速度經濟性、高附加價值、強范圍經濟性的知識密集生產技術產業[30],高于產業平均水平的內部關鍵特征是產業發展的絕對優勢因素。①技術進步基準對應的是高技術產業的技術水平,對產業發展的促進效用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而升級,是高技術產業形成及發展的核心。高技術產業作為一種通過技術產業化迅速發展起來的特殊產業,具有明顯的技術領先性,以迅速的技術進步為標志[31]。選擇技術進步基準是選擇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充要條件,亦是高技術產業基于“動態比較優勢說”的基本應用,強調了產業的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②產業增長潛力基準對應的是高技術產業的成長性,是產業規模擴張,贏得市場份額的關鍵。高技術產業的研發周期、風險大、一旦成功,較一般產業擁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能更有效地吸收技術成果,改善貿易條件進而引導未來消費,拓展長期而廣闊的市場空間。選擇產業增長潛力基準即是對產業成長階段的判別,又是對市場前景的預判。③產業關聯效應基準對應的是產業發展與其他產業間的關聯性、影響力和感應度,是高技術產業發揮輻射效應,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前提。高技術成長的結構效應使其在發展中具有強烈的滲透性和乘數效應,即優良的結構關聯度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推動了高技術產業的成長績效。在產業關聯效應基準中,高技術產業需通過關聯效應對西部地區相關產業產生支撐、拉動等一系列導向和促進作用,形成產業聯系,實現經濟外部性,推動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演進和經濟發展[32]。同時,相關產業結構的升級將為高技術產業帶來強烈的成長反饋,進一步刺激其發展。

(2)立足高新區的發展階段。高新區作為一種特殊的區域經濟形態,呈現出階段性的突出特征和規律,其發展階段是判別高技術產業積累的優勢特色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不同時期的高新區具備不同的發展特征,制約了高新區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部分西部高新區在二次創業發展中受限于生產資源結構層次,留下了技術結構水平低、區域內要素流動效率低下、產業集而不聚等具體問題,這些問題在新時期開放戰略下需要進一步得到解決。①產業增長資源基準對應的是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增長中資源稟賦結構急需調整的問題。依據Acemoglu[33]的研究,發展中國家必須和發達國家的技術結構相同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得生存潛力,且西部地區的技術結構不必過度被本土的要素結構約束,可以通過人為因素調控西部高新區的經濟要素流動轉型問題,得以提升本地要素稟賦結構。選擇產業增長資源基準,是通過判別高技術服務人才及資源在投入產出中所占份額的多寡,對產業的生產水平和競爭優勢類型進行衡量。②產業承接能力基準對應的是西部地區在產業轉移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一帶一路戰略下開拓的西部國際市場導致經濟活動向市場周圍的區域聚集,促進了西部地區對沿海等發達地區相關產業轉移的承接。但是已有研究顯示,多年來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并未成功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優勢培育出優勢產業,實現產業升級效應[34],產業轉移與承接之間的條件脫節造成了產業轉移陷阱。選擇產業承接能力基準則是對西部地區轉移產業的承載力(包括資源、設施、技術和環境)及發展能力[35]的綜合概括。

(3)展望產業發展愿景。符合發展愿景的基準不但要適時體現高新區潛在和未來應具備的功能,還需有力支撐高技術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帶一路經濟區發展戰略的實施,是我國與其他國家經濟合作結構轉變的結果。戰略指出,參與國際競爭并融入全球化發展環境,獲得可持續生產力,是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①對外競爭優勢基準對應的是比較優勢的動態演化下,西部地區高技術產品的外向競爭力。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多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產品,隨著對技術創新和資源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調整,其出口產品將向高級資本及技術密集型高技術產品轉化。對外向競爭優勢基準的選擇代表了高技術產業在西部地區對外貿易中的比較優勢,若能向外輸出更多的產品及服務,將獲得更高的產業價值。②可持續發展基準應對的是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對高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造成的主要約束。工業時代在大幅度提升人類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遺留了具有積累性、不確定性、不可逆性的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人類在未來發展中的重大挑戰,“一帶一路”沿途尤其是亞洲內陸大部分地區受限于其惡劣的地理及氣候特征,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我國已向國際承諾,以新技術改造生產方式,以生態文明理論規范和引領綠色絲綢之路的建設。可持續發展基準立足于產業與環境的協同發展,關注資源消耗(物耗和能耗)的效率,用以避免產業發展中只考慮經濟效益所引起的短期行為。

圖3 向西開放背景下西部高新區產業基準選擇的依據

(三)與一帶一路地區的產業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區域產業發展水平及資源稟賦條件的不均,形成了各地區間差異型比較優勢。為了實現一帶一路地區產業整體利益的最優化,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應當嘗試與其他地區的相關產業進行合作,通過在差異化單元組織間構建均衡的產業關系網絡,實現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產業配套水平和綜合發展力。基于產業特征的戰略性產業合作模式可以分為“探索發展型”及“利用完善型”及“資源重整型”三種[36]。

(1)探索發展型合作包括國際戰略聯盟、技術聯盟、跨境產業合作示范區等方式。合作內容基于長期的利益考慮,通過國際合作聯盟獲取學習機會,在技術創新、生產資源、金融、市場營銷、分配等方面與實力強勁的同行實現高效網絡化的互動與合作,用以增強產業的核心能力,帶動產能升級。這種聯動模式一方面通過對接國際標準,形成與國內經濟匹配、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優勢產業,鞏固強勢產業的領軍地位;另一面通過與國際一流相關產業的“技術聯動”在技術開發中結成技術研發主體的聯盟,通過合作網絡內部的交互式學習、知識創造和分享提升產業的能級,創造新的需求。

(2)利用完善型合作包括FDI(綠地投資、跨國并購)、定牌生產、興辦合資企業、許可協議等方式。通過有選擇的投資布點,發揮產業現有的競爭優勢,從不同的東道國中汲取與其母國互補的要素,獲得不同地區中的互補性資產,從而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開拓目標市場。若當前產業擁有較強的高技術特征優勢,則應把握核心技術并以所有權為基礎對外投資,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技術優勢的同時充分占領目標市場,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創新效率。若當前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則可通過跨國參股、跨國并購具有較高較科研水平的企業,或與技術開放型企業及科研型機構合作,學習并擁有先進知識及技術,促進技術遷移和技術提升,將外部力量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杠桿,升級置換核心要素,形成新的產業結構。

(3)資源重整型合作包括逆勢及順勢產業轉移。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占據更廣闊的市場或獲得知識信息利用跨國產業鏈,將當前產業遷移至其他區域內,整合目標地區產業發展的既有優勢,實現不同區域資源的最優式空間耦合。逆勢產業轉移是指處于劣勢的本地產業借用優勢產業國的生產要素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通過對優勢產業地區進行國際產業轉移實現對國際價值鏈的局部切入。順勢產業轉移則是指在本地失去競爭優勢的產業向相關產業的欠發達區域內轉移,通過與當地產業的對接重新構建產業鏈,籍此降低生產成本,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四種產業基于各自產業特征分別適用的合作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產業合作模式

四、產業選擇基準的計算

(一)產業基準的指標計算

1.高技術產業特征維度

高技術產業特征維度描述了高技術產業的基本特征,是產業競爭的核心能力,反映高技術產業天然的競爭優勢,包括技術進步基準、產業增長潛力基準及產業關聯效應基準,如表3。

2.西部高新區產業發展外部環境維度

西部高新區產業發展外部環境維度代表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優勢積累過程,以及產業應對向西開放戰略對產業發展帶來的問題和挑戰的能力,用對外競爭優勢基準、產業增長資源基準、可持續發展基準及產業承接能力基準表示,如表4。

(二)權重的計算

選擇層次分析法為基準賦予權重并排序,指標框架圖如圖4。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思路,分別對西安高新區、渭南高新區、楊凌高新區及安康高新區管理人員、高新區內龍頭企業的管理者及高校學者分別進行問卷調研,共得到有效問卷161份,并據此獲得判斷矩陣。根據判斷矩陣得到各層的權重關系并進行單排序合成,計算出產業選擇指標層的權重,再通過加權求和得到基準評分,如表5所示。

表3 產業特征基準

表4 環境特征基準

圖4 西部高新區產業選擇指標框架

基準名稱對外競爭優勢產業增長潛力產業關聯效應產業技術進步產業增長資源可持續發展產業承接能力指標名稱區位貿易競爭力指數需求收入彈性產業感應系數產業影響力系數技術進步率投入資源系數產出資源系數能源消耗產值率比較勞動生產率產業擴張彈性權重0144020101930096012903840196010200790098

五、實證研究:基于陜西省典型的高新區產業選擇案例

本文基于陜西省的典型高新區(西安高新區、楊凌高新區、渭南高新區及安康高新區)做研究實例,立足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依據產業規模、專業化水平及市場效益對備選產業進行挑選。西安高新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排頭兵,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高技術產業發展示范區,具有高水平的經濟活力和開放程度,其備選產業為高端裝備制造、新型材料、航天航空、現代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制造、精密機械及信息技術。楊凌高新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依靠科技示范和產業化,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及農業產業鏈延伸,被規劃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下的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其備選產業為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食品工業。渭南高新區作為西部代表性工貿技型高新區,是以高端技術產業開發為重點的戰略性試驗區,其備選產業為3D打印、先進制造、新能源、醫藥制造、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產及食品工業。安康高新區是新晉級的國家級高新區,初級生產要素豐富,但總體科技實力薄弱,其建設遇到了西部地區發展高技術產業發展中普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其備選產業為節能環保、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特色服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七大備選產業。所選高新區產業基準評分排名如表6所示。

表6 陜西省典型高新區產業基準評分

數據來源:《陜西省統計年鑒》(2014)、《陜西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西安市統計年鑒》(2014)、《楊凌市統計年鑒》(2014)、《渭南市統計年鑒》(2014),《安康市統計年鑒》(2014)、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門戶網站(www.xdz.com.cn)

在陜西省典型高新區中,除了西安高新區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楊凌與渭南高新區各有長短,安康高新區表現的較為勢弱,這四個高新區沿一帶一路周邊呈現出“一個龍頭,兩個支點,一個延伸點”的經濟格局。在綜合指數排名中,排名前十的產業中西安高新區占了七個,渭南高新區一個,楊凌高新區兩個。在通過產業特征和環境特征篩選的強勢型產業中,西安高新區占五名,渭南和楊凌高新區各占兩個,這些產業的雙重優勢使其在各自高新區,甚至陜西地區的競爭發展中都擁有強勁動力,在未來有望培養成為一帶一路沿途的重要產業帶,在對外合作發展中進一步提高產業水平和層次。平穩型產業類中,西安占兩個,渭南一個,此類產業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但需對其產業結構及技術水平重新評估,若不適時做出調整,產業發展將后勁無力并逐步淪為一般性產業。挑戰型產業中,西安、楊凌、安康各占一個,挑戰型產業擁有較高的市場引力及經濟效益預期,但是其規模和市場占有較低,產業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全新的開放環境,吸引更多外部投資的支持。其余產業皆為陜西省的弱勢型產業,相對其他三類產業處于較弱的發展態勢,在新西部市場環境中即欠缺先機又后勁乏力,不建議重點扶植,但是此類產業可以通過各高新區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相互借鑒經驗,并積極響應大區域內的產業分工協作,同其他地區相關產業協同互動,最大程度的進行資源配置,豐富產業鏈條,重新推動產業發展。

由此可見,綜合實力下的高技術產業排名與通過產業特征和環境特征篩選出的產業排名略有不同,綜合指數下的產業排名能提供的信息有限,而選擇矩陣不僅能反映產業的優勢,還能挖掘產業發展的劣勢及限制,為高新區指導產業推進方向,具體來說:

(1)西安高新區作為綜合實力最強的高新區,發展時間久,產業基礎雄厚,并無明顯的弱勢型產業存在,將成為陜西地區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對西安高新區來說,高端裝備制造及現代服務業,將成為西安高新區在向西開放背景下發展的優勢產業。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在一帶一路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可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等國的相關產業結成優勢戰略聯盟,提高技術標準,完善產業鏈條,加速產品升級,成為一帶一路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人物。新能源汽車制造及現代醫藥雖然有雄厚的產業基礎,但是在技術創新等高技術產業的基礎特征方面略為欠缺,在未來發展中亟需進一步的技術改造,可以通過對印度、匈牙利等地進行投資尋求先進技術完成產業轉型。航天航空及信息技術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需要吸引外資,擴展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形成集聚效應,而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產業雖然兩種指標都低于西安高新區的平均水平,但在陜西省內仍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可以考慮逐步向周邊地區轉移,積極發揮輻射帶動效應。

(2)渭南高新區雖然產業數量眾多,但產業間優勢差異明顯,優勢產業數量有限,總體實力欠缺。3D打印、新材料產業及食品工業作為強勢型產業都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尤其是3D打印產業,作為信息化和先進材料融合的新興產業具備強烈的變革性與創新性,若能成功與以色列進行強強聯盟,將有效加速其集成創新,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部分區域內的技術壟斷。新能源擁有較強的高技術優勢,有希望通過對伊朗等區域的相關產業進行聯動,擴大產業規模,實現向強勢型產業的轉化。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在高新區內的發展缺少一定的競爭優勢,需通過許可協議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調整產業發展戰略,對其發展進行具體的管理和指導。

(3)楊凌高新區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高新區,雖然產業數量較少,但其特色產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發展能力,其產業充分立足于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結果,通過科技農業延伸食品工業的產業鏈條,使食品工業成為其強勢型產業。由于“一帶一路”沿線有大量農業國家及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國家,如哈薩克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楊凌科技農業可以通過在當地建設產業科技示范區,對目標區域進行產品及技術的輸出,籍此支撐并領導“一帶一路”農業國家現代農業的發展。裝備制造產業雖然具有較強的高技術產業特征指數,但是受到產業基礎、產業規模、就業人數等綜合問題的制約,環境特征指數較低,可通過與西安高新區進行產業鏈整合推進其產業規模化進程,擴大生產范圍,改善經營水平,將其轉換為強勢型產業。新材料產業還需進一步尋找產業特色及發展空間。生物醫藥雖然在高新區內缺乏競爭力,但是在陜西省內綜合排名中上,可以通過產品投入產出的產品價值鏈與西安、渭南、安康等具有相關產業的其他高新區進行分工合作,進一步調整產業分工和結構。

(4)安康高新區作為新晉不久的國家級高新區,對比其他高新區缺乏明顯自我特色及優勢產業。安康高新區中的新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及特色服務皆為需要重點支持和壯大的強勢型產業。節能環保業作為高新區新興產業,還缺乏一定的產業基礎,可借鑒中歐地區的發展經驗引入優勢項目,增強產業對相關產業合作的吸引力。電子信息及先進制造產業無論是產業特征還是應對西部開放的產業生存力都不具備發展優勢,在未來的規劃中不適宜作為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可以向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等欠發達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利用資源優勢和政府的支持獲得新的競爭力。

六、結論

一帶一路戰略使我國對外開放的內涵與外延發生劇變,使向西開放戰略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高技術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除了充分發揮高技術產業自身的產業特征,增強產業競爭力外,其發展還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西部地區的開放不再局限于“接進來”,而是擁有更多“走出去”的期許。高新區作為引領產業創新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調整產業內容適應新的環境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但是,純市場環境下新時期產業內容及產業結構的形成是一件緩慢而漸進的過程,合理的產業政策能夠有效推動這個進程,幫助西部高新區把握新時期下向西開放戰略為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應對各種挑戰。本文構建二維產業選擇矩陣,以陜西省典型高新區為例,對西安、楊凌、渭南及安康高新區的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解析,對高新區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進行了選擇。

產業選擇結果表明,在今后的發展中,需推進強勢產業與以色列、印度、俄羅斯等產業優勢地區深度融合和無縫對接,加深穩定性產業對中東歐等地區的技術投資,積極引進外資擴大挑戰型產業規模,逐步實現弱勢產業向中南亞不發達地區轉移,最終優化一帶一路地區的產業鏈分工布局。首先,對于強勢型產業,需要通過合理和有效的產業政策,進一步依托關聯產業及基礎配套產業,在將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同時,集聚優質資源,集中力量擴大產業規模形成龍頭產業帶,以集聚效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開拓的國際產業競合活動。其次,高新區還可以對挑戰型產業重新進行規劃,確立新的產業政策,為其輸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才,在優化組織結構的同時加強其與國外公司的競爭,在維持產業特征優勢的同時擴充市場,促進其向強勢型產業的轉化和形成。再次,穩定性產業需要加快技術改造,盡量縮小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通過產業結構升級轉化產業性質,再打破不同區域間的分割狀,借助高效的資源流動和配置充分發揮對其他相關產業的關聯帶動效應。最后,弱勢型產業在未來的高新區發展中,可以通過與其他區域相關產業橫縱聯合,即由協同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抑或逐步清退出高新區。

[1]周延. 論非戰略重點下西部的對策[J]. 蘭州學刊,1985(4): 31-36.

[2]西安交通大學西部地區生產力研究課題組. 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1991(5): 56-60.

[3]洪惠如,趙江. 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戰略的初步研究[J]. 科學.經濟.社會,1986(4): 209-214.

[4]謝海平. 新疆對外開放的戰略與重點及其對策初見[J]. 實事求是,1986(4): 33-37.

[5]田廣. 論西部民族地區對外開放的戰略目標與模式[J]. 民族研究,1987(2): 1-9.

[6]馬洪. 中國經濟發展總格局與西部開發[J]. 管理世界,1990(6): 1-5

[7]張麗君,陶田田,鄭穎超. 中國沿邊開放政策實施效果評價及思考[J]. 民族研究,2011(2): 10-20.

[8]胡公民. 加快重點邊境口岸城鎮發展構筑西部沿邊向西開放格局[J]. 宏觀經濟管理,2008(1): 44-46.

[9]李豫新,朱新鑫. 農業“走出去”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合作前景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0(9): 42-48.

[10]張軍民,蔡繼紅. 基于新疆地緣功能的西向開放戰略研究[J].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3(4): 15-18.

[11]王睿,陳德敏. 西部地區向西開放總體戰略構想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13(4): 69-78.

[12]呂政,張克俊. 國家高新區階段轉換的界面障礙及破解思路[J].中國工業經濟,2006(2): 5-12.

[13]范金,鄭慶武,梅娟.應用產業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65-73.

[14]Hirschman A 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8.

[15]Ohlin B.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16]秦智. 區域環境背景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導產業選擇分析[J]. 改革與戰略,2006(2): 51-55.

[17]趙玉林,張倩男. 主導性高技術產業領域的評價與篩選[J]. 科學學研究,2007,25(3): 435-442.

[18]張根明,劉韜. 基于DEA模型的高新區主導產業選擇分析[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2): 19-21.

[19]李新,劉朝明,王敏. 中國高新區主導產業選擇指標體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1): 71-75.

[20]邱立新. 高技術產業優先發展領域評價與選擇——基于技術預見的實證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4): 62-65.

[21]梁綺琪,易晨晨. 基于SSM的陜西高技術產業主導優勢部門選擇實證研究[J]. 對外經貿,2014(7): 44-46.

[22]劉穎琦,李學偉,李雪梅. 基于鉆石理論的主導產業選擇模型的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06(1): 145-152.

[23]Brulhart, M. The spatial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a survey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11,147(1): 59-83.

[24]李曉華,劉峰. 產業生態系統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J]. 中國工業經濟,2013(3): 20-32.

[25]程李梅,莊晉財,李楚,等. 產業鏈空間演化與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陷阱”突破[J].中國工業經濟,2013(8): 135-147.

[26]Lee A H I, Kang H Y, Hsu C F, et al. A green supplier selection model for high-tech industry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4): 7917-7927.

[27]李新春,李勝文,張書軍. 高技術與非高技術產業創新的單要素效率[J]. 中國工業經濟,2010(5): 68-77.

[28]中國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張平,劉霞輝,等.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J]. 經濟研究,2013(10): 4-17.

[29]張建紅,葛順奇,周朝鴻. 產業特征對產業國際化進程的影響——以跨國并購為例[J]. 南開經濟研究,2012(2): 3-19.

[30]Brotchie J F, Hall P, Newton P W. The spatial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M]. London: Croom Helm, 1987.

[31]Nelson R R. High-technology policies: a five-nation comparison [M]. Toronto: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84.

[32]Griliches Z. The search for R&D spillovers [R]. Stockhol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1.

[33]Acemoglu D, Zilbotti F.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R]. Stockhol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9.

[34]劉紅光,劉衛東,劉志高. 區域間產業轉移定量測度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11(6): 79-88.

[35]Chorley R J, Haggett P. Trend-surface mapping 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65,35(4): 47-67.

[36]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1): 71-87.

[37]李善民, 李昶. 跨國并購還是綠地投資?——FDI進入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J]. 經濟研究, 2013(12): 134-147.

[38]吳先明, 蘇志文. 將跨國并購作為技術追趕的杠桿:動態能力視角[J]. 管理世界, 2014(4): 146-164.

[39]鄭鑫, 陳耀. 運輸費用、需求分布與產業轉移——基于區位論的模型分析[J]. 中國工業經濟, 2012(2): 57-67.

(本文責編:王延芳)

Industrial Selec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Western Region——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XUE Wei-xian,GU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enables the Westward opening-up strategy to step into the next stage, where deep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is on the basis of inland opening-up.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parks in western are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Post Second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es are inadequate to reveal and solve the problems raised i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es within high-tech park in this stage, which help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may be encountered with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Boston matrix, and b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the new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lection matrix for industrie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dvantage industries should be supported with centralized resources. And major industry zone for advantage industr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Challenge industries should expand their market and scale. Technical limitation of stable industries should be broke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For disadvantage industries, however, it is a better way to have them developed with cooperation with other industries in the area, and hence upgrade the industry, or otherwise, weed-out. Weeding-out gradually is otherwise another choice.

Westward opening-up;western region;high-tech parks;industry selection

2015-12-15

2016-07-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71441039);陜西省軟科學項目(2014KRM20-01);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研究基地項目(4JZ031)。

薛偉賢(1967-),男,陜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產業與區域發展戰略、國際經濟與貿易。

F127.9

A

1002-9753(2016)09-0073-15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中國衛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創業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不卡视频国产| 五月婷婷精品| 色综合久久88| 国产精品成| 五月综合色婷婷|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黄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天堂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99久视频| 嫩草国产在线|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欧美黄色a|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99精品视频播放| 亚洲综合香蕉|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九色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a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视频999|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毛片免费网址|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欧美福利在线|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午夜啪啪福利|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一级黄色片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热|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国产白丝av| 色哟哟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av手机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