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第二外語日語課堂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可以通過激發學生興趣、樹立學習日語的自信、把日本文化知識融入課堂、積極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輸出式”教學模式;日本文化;多樣化教學方法
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第二外語日語(以下簡稱二外日語)課堂對于培養雙語人才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種種問題和不足。如何在適應現狀的同時,達到國家大綱的目標和要求并有效地提高二外日語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雙語實力,成為從事二外日語教學工作的教師們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考察高校二外日語課程的教學大綱,對教學任務目的的描述大致為:通過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訓練,使學生掌握日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日語運用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繼續學習和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日語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的課程,教學內容多而教學時間短。為了完成大綱要求,客觀上教師不得不采用傳統的 “輸入式”理論教學模式,即以老師為中心,教師扮演知識傳播者的角色,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并且,為了完成教學計劃,經常處于趕進度的狀態,往往教師努力講、學生拼命記,學生沒有時間練習和消化所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更注重理論,“單詞——語法——課文——練習”的循環往復,使學生覺得二外日語的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拿到學分。這往往使學生從一開始接觸日語就產生了厭倦情緒,扼殺了他們學習日語的興趣。當學生畢業時,除了成績單上的學分,二外日語的學習已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如何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二外日語課堂從“靜”變為“動”呢?筆者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經歷,提出以下幾點方法。
1 激發興趣、樹立信心
在選擇第二外語課程時選擇了日語的學生,大體有幾種情況:
(1)對日本動漫感興趣,從而對日語及日本文化的學習充滿熱情;
(2)本著學好日語會為就業“加分”的想法,對日語充滿好奇;
(3)第二外語是必修課,不修不行,日語中有許多漢字,應該比其他語種更容易修到學分,抱有這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
面對學生的這些不同的學習目的,教師應該在教學初始端正學習態度。第一節課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有很大影響的,因此,第一節課的授課內容更要認真安排。雖說是語言課,但是,也沒有必要一上課就單刀直入開始講解語言知識。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社會文化習慣、日語的發展變化、辨析一下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在形、意上的不同,等等,在學生興趣滿滿、意猶未盡時順利進入到“五十音圖”的學習。同時,日語假名的學習比較枯燥、乏味,可以中間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或經常接觸到的一些例詞和常用會話,使學生通過模仿來掌握,樹立學好日語的自信。
2 日本文化進課堂
將日本文化引入教學,讓課堂豐富多彩。語言和文化是相通的,如果對日本文化不夠了解,勢必會影響日語的學習。中日文化差異很大,即使日語和漢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語言表達上還是有很多本質的差異。因此,教授日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和服、貨幣的網絡圖片,播放課文背景相關知識的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有直觀的體驗。日語音樂、報刊、廣播、電視、電影等適當地走進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對日語的感受力。當然,課上的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的5-10分鐘,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吸引學生提前走進課堂。這些方法可以使學生的耳朵和眼睛逐漸“習慣”日語,對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說地道的日語、拓展知識都是十分有用的。
3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及方式多樣化,可以使學生的聽覺、視覺、運動器官都參加活動,容易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授課中,教師在運用“輸入式”教學方法的同時,靈活運用 “輸出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可以適量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課上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大家討論,教師還可以根據該話題的文化背景指導學生符合語境的日語表達。 “寓教于樂”,使日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可以培養學習日語的興趣,還可以提高日語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二外日語的教學不同于專業日語,讓學生掌握多少單詞、多少重點語法和句型等語言知識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日語以及日本文化產生興趣。課堂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日語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具備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當他們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有機會接觸或運用日語時,就會迅速進入狀態,積極主動地提高日語水平,以滿足現實的求學和工作需求。
參考文獻
[1]宋妍.淺析二外日語教育[J].職業時空,2011(07).
[2]張烈.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8(3).
作者簡介
韓冰(1975-),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曾獲得日本新潟大學博士學位?,F為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日語教育與日本經濟文化研究。
作者單位
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 上海市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