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新創業的熱潮中,芝罘區積極推動創客發展,但是仍處于相互級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進一步推動創客的發展,一要積極培育創客文化,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二要繼續完善平臺建設,為創客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三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多渠道推動創客的發展。
關鍵詞:創客;創客空間;創客文化;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02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Maker”,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自2015年以來,國家、省、市、區陸續印發有關文件,從而將創客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聯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在當前就業壓力大、原創力不足的嚴峻形勢下,推動創客發展,對擴大就業、富民增收,對推動全社會形成創業創新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具有重大意義。
一、芝罘區創客發展的現狀
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新創業的熱潮中,芝罘區乘勢而為,搶抓機遇,依托區位優勢和樓宇經濟基礎,建設特色園區,建立了專業化、多層次的創業孵化基地,出臺了多項具有針對性的創業扶持政策,積極推動創客發展。目前已打造“青創驛站”、“巢聯合空間”、“Torch(火把)”等創客空間21個,入駐企業或團隊116家,入孵企業150個。總體來看,基礎框架已經拉開,但因為時日較短,絕大部分創新企業尚處初級階段。
具體來說,我區在推動創客發展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打造眾創空間聚集區。芝罘區整合資源,主要利用現有的創業孵化基地,以“一中心五平臺”等專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向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科研機構等多點發力,構建了一批領域特色鮮明的創客空間,形成了“一中心五平臺多板塊”的眾創空間聚集區,總面積約3.2萬平方米,后續還將擴大規模。
2.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為了鼓勵大眾創新創業,芝罘區積極建設創客所需的生活、商務、物管、倉儲、創業指導、人才培訓、行政審批、知識產權保護、投融資、項目推介等基礎配套。并且,組織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金融服務、投資公司等相關機構定期到科技企業、新興企業、創客企業走訪,提供“一站式”會計服務、律師服務、咨詢服務、培訓業務、人力資源等相關服務。
3.政策支持。設立芝罘區眾創空間專項獎勵資金1000萬元,支持眾創空間能力建設。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器機構的房租、寬帶接入費用和公共技術平臺使用費用給予財政補貼,最大限度減低創新創業成本。全面落實執行國家、省、市關于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等各類人才激勵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可申請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在創客空間創業并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創業大學生,給予3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二、芝罘區創客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芝罘區創客在政府及高校、園區、有關企業的大力推動下,發展很快,但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
1.大眾的參與熱情不高。很多人覺得創客的收入較低,基本上只能維持創客組織的基本運轉,其可持續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由于項目選擇不當、后續技術和資金支持跟不上、生產和人才管理欠缺以及運營經驗不足等原因,許多好的創意最后只能停留在樣品上,難以轉化成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創客的生存處境艱難。面對這種狀況,大眾參與創新、創業的熱情不是很高。
2.團體組織之間缺乏合作,成果轉化率低。很多高校、專業園區、科研企業、興趣團體等擁有創新資源的單元,相互之間缺乏充足有效的交流、溝通,對接渠道單一、低端,成果轉化的效率低下。區內有的大學每年可產生多項發明專利,雖然多方奔波能轉化一部分,但大多數成果被封存在了校園。目前,高校與眾創空間對接主要是以學生勞務派遣、實習為主,最主要考慮是學生勞務費便宜。一些小微企業,由于項目選擇不當,缺乏后續技術支持、資金支持、運營經驗不足等原因,處境困難,開設不久即陷入困境。
3.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存在形式化現象。部分創客空間、孵化器雖然也掛牌,建設了一些硬件設施,但缺少真正的雙創內涵,加上選址不合理、定位不清晰、服務不到位、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原因,入駐的項目非常少,孵化出園企業更是寥寥無幾,客觀上淪為靠房租存活的“租房公司”,造成資源浪費。
三、進一步推動芝罘區創客發展的建議
針對創客在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一步促進我區創客的發展。
1.積極培育創客文化,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一是加強宣傳。通過媒體、網絡、報刊等途徑,展示推介眾創空間的典型模式、創新創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廣泛傳播創業文化;通過在政府網站開設創客專欄、組織創新創業高端論壇等形式,邀請知名創客及行業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宣揚敢闖敢想的膠東精神,營造創業光榮、創新偉大的氛圍,增強全民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二是積極推廣“創客周、創客節”之類的活動,在各行各業掀起打造具有行業、領域特色的創客運動,比如“文化創客”、“管理創客”、“旅游創客”等等,將創意、創新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提高群眾加入創客團隊的熱情,增加創客產品的展示機會。三是完善創新創業關愛機制,推廣創客教育。在人才流動、子女上學、創業失敗者社會救助、醫療救助、家庭低保救濟等方面,給予必要扶持,營造崇尚創新創業、不怕失敗的文化環境;鼓勵高等院校、技工院校、中小學開設各類創客教育課程,建設創客實踐室,對符合條件的創客實踐室予以資金資助。四是培養創客英雄。支持舉辦創業沙龍、創業大講堂、創業訓練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挖掘優秀的創業項目及團隊,特別是其中的成功者,給予獎勵,讓其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地位,從而在社會樹立標桿。
2.繼續完善平臺建設,為創客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一是構建面向公眾的公益性眾創空間,為全民提供將想法變為現實的平臺。由于我區的創客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創客一般只是一個團隊,甚至有的僅僅是個人,在接受贊助、捐贈以及政府扶持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政府對創客空間的投入可以選擇以城區公共圖書館、科技館、街道活動中心的服務模式,集中資源,建設一、二個面向公眾的公益性眾創空間,實現資源共享共用。二是加強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開放大型科學儀器,促進儀器設備、科學文獻和科學數據等科技資源的共享。鼓勵各類機構開放服務器資源,為創客提供軟件、云計算及云存儲支持。三是成立專門的創新產品、智力成果交易平臺或市場。由政府部門自行運營或委托第三方運營,將全區所有創新產品、智力成果吸引到市場,進行掛牌交易,既可以解決創新成果“轉化難”的問題,又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將全區創新創業資源整合到一起,更好地推動全區“雙創”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3.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多渠道推動創客的發展。一是相關部門要建立保護創客成果的制度。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新的生命線。創新的能量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成正比,知識產權保護做得越到位,越能釋放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反之亦然。所以,相關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針對創客自身的特點,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權,讓“創客”的創意成果得到保護,同時鼓勵更多的創客提高創業積極性,由滿足個人興趣轉為滿足社會需求。二是加大政策、資金層面的引導和扶持。除了要繼續對入駐眾創空間的創業企業給予房租、裝修、寬帶接入和用于創業服務的公共軟件等費用補貼外,還要根據企業需要,想辦法提供招商引資、開拓市場,為創新型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針對眾創空間集中辦公等特點,可以推行集中辦公區登記制度,簡化住所登記手續,為創業企業工商注冊提供便利。鼓勵有條件的街道(園區)、社區依托轄區內各類場地資源,整合創建一批小型創業孵化基地或創客中心,在創業服務機構相對密集的區域推進眾創空間集聚區建設,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三是培育創客導師隊伍。建立健全創業輔導制度,聘任擁有豐富經驗和創業資源的成功創業者、知名企業家、天使投資人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等擔任創業導師或組成輔導團隊,為創客提供免費創業輔導,并定期深入眾創空間開展項目咨詢、診斷、創業輔導等服務。同時,完善導師制度,提升創業導師隊伍整體水平。制定清晰的導師工作流程,建立導師輔導績效評價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導師由行業協會授予創業導師稱號。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渠道,共同推動創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卓.培育創客文化促進大眾創新[J].安徽科技,2015,(6).
[2]許夢雅.創客在安徽開創安徽新局面[J].安徽科技,2015,(7).
[3]秦君.創新·創業·創客——攜手打造創業生態圈,引爆創新創業新時代[J].群言,2015,(7).
作者簡介:鄒麗娜(1985-),女,山東萊州人,工作單位煙臺芝罘區委黨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