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政府從一家企業手里一次購買了六棟住宅樓。這個國家,是格魯吉亞,而這家企業,是華凌集團。而華凌集團,則是首個完成一路一帶海外布局的中國民企。
雖然建成啟用時間不長,但這六棟住宅的所有地,已經被稱為格魯吉亞乃至整個黑海地區的一個“新地標”。2015年,這里舉辦過歐洲第13屆青年夏季奧林匹克狂歡節。也因此,這片帶有濃烈中國建筑風格的現代化小區,被稱為“華凌青奧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華凌第比利斯海新城。
格魯吉亞,地處亞歐交界的黑海邊緣,自2007年至今這9的時間里,華凌集團已在這里投資超過5億,成為在格魯吉亞投資最大的外國投資者。
華凌集團何以選擇在這個面積僅為6.97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五百萬的小國進行巨額的投資呢?
建千畝自由工業園區
華凌集團最初并沒有確定要在格魯吉亞投資,而是在中亞、西亞和東歐進行了一輪考察。
2007年,華凌集團在格魯吉亞投資了他們在絲綢之路沿線的第一個項目:森林采伐。集團在格魯吉亞購買了8.8萬方/年,共計20年的森林采伐權。開發格魯吉亞的自然資源。起初,集團只是采伐木材,在市場稍有成熟之后,集團開始開發家具制造項目,很快,一部分高品質的櫸木家具賣到了土耳其等周邊國家。自2009年開始,華凌集團先后在格魯吉亞建設了兩個木材加工廠,取得了多金屬礦、石材礦、石灰巖礦等資源類項目的勘探開發權;購買了1000多畝土地建設自由工業園等,開始沿“絲綢之路”規劃布局新的市場建設。
由于歷史原因,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地區的輕工業基礎普遍較為薄弱,而這正是華凌集團最為熟悉的項目。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社會秩序,清正廉潔的政府,快速高效的辦事效率,良好的營商環境等,給企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年之后,華凌集團投資1.5億美元,開始在格魯吉亞的第二大城市庫塔伊西市投資建設“自由工業園區”。該園區占地面積1000畝,規劃為工業園區、市場區、生活區三大部分。
隨著前蘇聯的解體,庫塔伊西市的重工業出現大面積萎縮,雖然產業萎縮了,但留下了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作,而在當地人均月收入不到350美元,園區發展有著很好的人力資源。而按照格魯吉亞自由工業園區法,入住園區的企業,可享受免征關稅、增值稅、財產稅等優惠。園區一方面可依托格魯吉亞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具有生產、勞動力成本低,沒有貿易壁壘,可以直接進入周邊國家和歐美市場等優勢,是天然的轉口加工貿易平臺。
2015年10月,這個園區舉行了開園儀式,由于入住園區的企業可享受關稅以及增值稅和財產稅等稅收全免、格魯吉亞貨物進口到工業免稅區被視為貨物出口、從工業免稅區出口貨物到其他國家被視為貨物出口等多項歐盟及獨聯體國家的貿易優惠政策,可以預期,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入駐到這個園區里。
而在今年,最受人關注的項目,仍然是那個“華凌第比利斯海新城”,實際上,“新城”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這個占地達到7000畝的“巨型綜合開發項目”之中,包含了商業區、保稅區、物流區、加工區、居住區、生活保障區,青奧村僅是特區里規劃的居住區。這個項目,是格魯吉亞政府授權華凌集團進行經營的一個特區。
“通過青奧會的舉辦,這個特區在不斷擴大影響力,進而特區會逐步開拓周邊國家市場,尤其是俄羅斯、東歐等國家市場;逐步推動環黑海經濟圈的形成和發展,帶動新疆及國內更多的企業、產品走出去。”高建民說。
開辟北歐"衛星貿易港"
2015年10月,由中格兩國政府聯合舉辦的"絲綢之路國際論壇"開幕。一批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把眼光瞄向格魯吉亞。
與此同時,格魯吉亞也在期待著更多的中國企業去投資。
據格魯吉亞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1-2月中國同格魯吉亞貿易額1.12億美元,同比增長5.6%,占格外貿總額7.8%,為格第三大貿易伙伴。其中,格對華出口0.14億美元,同比增長2.7倍,占出口總額4.5%;進口0.98億美元,同比下降4.7%,占進口總額8.8%。
格魯吉亞很想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在“一帶一路”中顯示自己的重要性。格政府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架構,并已成為亞投行創始國之一。兩國在經貿、文化、農業等領域的合作將更加緊密。
2015年2月,中國新疆—格魯吉亞國際貨運列車順利抵達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標志著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建設在格魯吉亞取得新進展;3月9日,格魯吉亞與我國商務部簽署了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合作的協議。
在我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后,為更多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商機。
格魯吉亞是連接亞歐最便捷的“絲路走廊”,這兩年,格魯吉亞始終在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希望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做好聯結亞歐的橋梁,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合作。
而根據商務部數據,2014年中格貿易額達9.6億美元,中國已成為格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國。
為了吸引中國企業投資,格魯吉亞總理親自向華凌集團推介建設自由工業園區項目,為推動華凌國際經濟特區項目的建設,格魯吉亞議會專門通過并由總統簽署總統令,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給予了擬投資項目“最優惠的政策”。2014年12月20日,格魯吉亞總理伊拉克利·加利巴什維利向華凌集團總裁米恩華頒發了"最佳外資企業家"獎。
中國企業在華凌國際經濟特區經營,不僅可以直接進入格魯吉亞及周邊國家市場,甚至可以直接進入東歐市場,而且沒有配額限制和貿易壁壘。
華凌集團在格魯吉亞的投資,為更多的中國企業抱團走出去提供了眾多的便利條件。華凌集團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利用格魯吉亞的自然資源、貿易地位、市場空間、財稅扶持等優越投資環境,依托國內成熟市場經營實力和經驗,擴大和深化中外企業及產品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正在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目前,因為華凌集團在國外建設了市場,烏魯木齊市至第比利斯市實現了直航,而華凌集團已經在格魯吉亞華凌國際經濟特區內,連續舉辦了四屆“格魯吉亞中國新疆出口產品展洽會”;華凌市場的絕大部分大經銷商通過華凌集團的組織,多次到格魯吉亞考察。
華凌集團的試水,已經激起了驚天狂瀾,在黑海的邊緣,必將會出現更多的中國面孔。
“面朝大海,橫貫歐亞”,華凌集團成為在“一帶一路”上第一個完成初期布局的中國民企。可以說,華凌集團為中國的企業在亞歐交匯的黑海邊緣,開辟了一個優質的“衛星貿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