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羅迦陵應邀前往北京,被隆裕太后的母親認為義女,于是羅迦陵與隆裕太后成了干姐妹。后來,宣統皇帝的弟媳又認哈同為義父。民國初年,哈同夫婦又去北京給干娘拜壽,受到清宮款待,封羅迦陵為正一品夫人,又賜給60名太監回上海使喚。全盛時期園內有管家、警衛、仆人、和尚、尼姑、教師、學生近800人。
據與羅迦陵親近的人回憶,她在家中頗有賈母和慈禧太后的風范,頗為講究排場。花費最巨的是她的兩次祝壽:一次是1922年71歲的哈同與59歲的羅迦陵做“百卅大壽”,一次是1933年哈同去世后羅迦陵做70大壽,這兩次祝壽當時均轟動了整個上海。
哈同夫婦終其一生都非常相愛。哈同大量的產業均以羅迦陵的名字命名。
哈同夫婦一方面以吝嗇節儉著稱,另一方面又熱衷于參與當時上海的各項慈善活動
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愛儷園病故,留下土地450余畝,房屋1200余幢,30萬平方米以上,。英國駐華法庭鑒證了哈同生前所立的遺囑,決定把其全部遺產歸其妻羅迦陵繼承;又根據英國法律向遺產繼承人羅迦陵征收了稅金達1700余萬銀圓的遺產稅。
哈同病故后,羅迦陵終日臥床,不理家事,致使愛儷園逐漸呈現荒蕪的景象。1941年10月3日,羅迦陵去世,11月12日葬于愛儷園。葬禮耗費約20萬銀圓。但因哈同夫婦二人留下的兩份遺囑有很大出入,引發曠日持久的哈同遺產案。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哈同花園被日軍占領作為營地,又遭受數次火災,園內建筑被破壞殆盡。1949年以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征用了愛儷園,在舊址上建造了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中心)。
至今,哈同夫婦的房產仍屬于法律上未了訴訟的標的物,按滬房(1987)第548號文精神由房管機關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