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強,劉 暢
(1.淮陰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2.淮陰工學院學生處,江蘇 淮安 223001)
我國農戶土地轉出行為影響因素分析——來自CHIP2013的證據
蔣志強1,劉暢2
(1.淮陰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2.淮陰工學院學生處,江蘇 淮安 223001)
基于CHIP2013數據,構建Logit模型,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出行為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農民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務工、經營土地面積、是否參加合作組織以及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出行為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即,年齡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務工、經營土地面積越小、參加合作組織以及可支配收入越高的農戶越傾向于土地轉出。
農戶;土地轉出行為;Logit模型;影響因素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與規范地運行。農村土地流轉對于促進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轉移、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現階段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影響程度如何?這是值得學術界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
縱觀現有農戶土地流轉因素的相關研究文獻后發現,學者們主要從農戶個人特征、家庭基本狀況、生產經營收入情況、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以及流轉土地自身稟賦特點等方面探究土地流轉背后的動因。學者們(錢文榮,2002;葉劍平、蔣妍和豐雷,2006;劉衛柏,2011;許恒周、郭忠興與郭玉燕,2011;李景剛、高艷梅、臧俊梅,2014;蘇群等,2016)認為,農戶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等農戶個人特征對土地流轉影響較大。陳美球等(2008)學者,關注了農戶家庭情況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問題。還有學者(錢文榮,2002;包宗順等,2009;劉衛柏,2011;許恒周等,2011;李景剛等,2014)從非農產業發展、非農產業就業機會、非農產業收入及其與土地經營收入的差異角度,分析對農村土地流轉產生的影響。包宗順(2009)研究后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良好的社會保障對農村土地流轉會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與從農戶視角出發研究農村土地流轉不同,部分學者逐漸開始關注流轉土地本身特征對其流轉的作用,如土地收益情況與耕地破碎程度(陳美球等,2008)、地塊數(蘇群、汪霏菲與陳杰,2016)以及區位條件(葉劍平等,2006)等土地狀況。
學者們對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為進一步理解我國農戶土地流轉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但是,通過對文獻梳理后發現,一方面,現有文獻對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省域層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省域間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就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研究并未得到一致性結論,存在一定的爭議。鑒于此,筆者使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2013)數據,構建Logit模型對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試圖就我國農戶土地轉出的影響因素進行有效識別,進而確定其影響程度。基于此,除引言與文獻綜述以外,本文結構安排如下:首先為研究方法、數據與變量;第二部分是實證結果與討論;最后一部分為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方法
Logit模型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處理因變量為分類變量的回歸模型。本文主要基于農戶個體層面研究土地轉出行為的影響因素問題(農戶發生土地轉出與未發生轉出兩種情形)。因此,本文建立二元Logit選擇模型對影響農戶土地轉出的影響因素展開具體分析。
為研究方便起見,本文因變量取值分別為1或者0(農戶土地轉出記為1;未發生土地轉出記為0)。p為農戶發生土地轉出的概率,1-p為農戶未發生土地轉出的概率。其中,p= P(y=1|x),則1-p=P(y=0|x)。進一步假定xi為影響農戶土地轉出行為的主要因素。
如果累積分布函數服從“邏輯分布”(logistic distribution),那么:

由上兩式可以進一步得到:

(二)數據來源
CHIP2013是由北京師范大學與國外合作開展的有關中國收入分配動態變化追蹤的研究項目,CHIP項目組按照東、中、西分層,根據系統抽樣方法抽取得到CHIP樣本,樣本覆蓋了我國15個省份、126城市與234個縣區,數據內容主要包括住戶個人基本信息、就業信息以及家庭層面的基本信息、主要收支信息和農業經營等相關內容。本文研究使用的數據主要是CHIP2013中農村居民樣本數據,在對原始樣本數據進行缺失值、異常值以及重復值的刪除與整理之后,得到本文研究所使用的7 649位農戶數據樣本。
(三)變量選擇與定義
本文因變量為農戶土地是否轉出,自變量主要包括農戶年齡、健康狀況和受教育程度等戶主特征變量以及是否外出打工與經營土地面積等農戶經營特征變量。具體賦值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回歸分析變量描述
在回歸過程中,主要使用Stata12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具體選擇逐步回歸分析反向剔除方法自動完成顯著變量的選取,各個模型的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在模型中的回歸結果
本文表2計量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務工、經營土地面積、是否參加合作組織以及可支配收入等變量對農戶土地轉出行為都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具體進行如下分析:
首先,農戶個體特征因素。農戶個體特征中,年齡與受教育程度兩個因素影響顯著,均通過了1%顯著水平檢驗。當自變量“戶主年齡”增加一單位時,該農戶轉出土地發生的幾率將增加3.51%。可能的原因在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逐漸縮小,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農民的醫療與養老問題。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民勞動能力逐漸下降,都使得農戶傾向于將土地轉出;當另一個自變量“受教育程度”單位增加時,該農戶轉出土地發生的幾率將增加3.95%。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與年齡一樣,也是影響農戶土地轉出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隨著農戶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適應社會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逐漸增強,更愿意離開農村外出就業,從而將自有土地轉出。
其次,農戶經營特征因素。總體上,農戶經營特征因素對土地轉出影響都較為顯著。當“外出務工”變量單位增加時,該農戶轉出土地發生的幾率將下降5.43%。也就是說,農戶在家務農時,其發生土地轉出的概率將會下降5.43%。反之,土地轉出的概率將會上升5.43%。一般說來,外出務工農戶都會將自有土地交由同村其他農戶代為管理,因為外出務工而發生土地流轉的情況相對較為普遍;當“經營土地面積”單位增加時,該農戶轉出土地發生的幾率將下降8.17%。即隨著農戶經營土地面積的增加,發生土地轉出的概率將會下降;反之,農戶經營土地面積越小,發生土地轉出的概率就會越大。一般情況下,伴隨著農戶經營土地面積的增加可以實現規模經濟,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一般認為,農戶經營土地面積與土地轉出之間存在著一種負相關關系。此外,農戶是否參加合作組織對土地是否轉出具有一定的影響。即農戶由參與合作組織轉變為退出合作組織,發生土地轉出的幾率下降2.48%,反之,農戶加入合作組織,土地轉出的概率將會增加。可以解釋為,合作組織可以為農戶提供有關資金、技術以及信息方面的支持,可以將包括農戶土地在內的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發生土地流轉的可能性更高,有利于擴大農民收入來源渠道。
最后,農戶收入狀況因素。當自變量“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單位時,該農戶轉出土地發生的幾率將增加8.59%。即農戶可支配收入越高,土地轉出的概率就越大。一般認為,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務農收入與非農收入,近年來,農戶非農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存在上升的趨勢。部分非農收入所占比重較高的農戶將土地轉出的意愿逐漸增強,發生土地轉出的可能性較高。
本文利用CHIP2013數據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出行為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發現,農民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務工、經營土地面積、是否參加合作組織以及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出行為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具體的,年齡與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戶,發生土地轉出的概率就越大;外出務工、經營土地面積減少、加入農業合作組織以及可支配收入提高都使得農戶土地轉出的概率增加。
通過以上研究結論得到以下啟示:首先,在明確農戶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完善當地農村生產要素流通市場,為農戶土地流轉排除阻礙因素,擴大土地流轉規模,進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積極進行土地流轉,實現農村土地的規模經營效益;最后,鼓勵農戶加入農業合作組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合作組織內部完成土地流轉。
[1]卞琦娟,周曙東,葛繼紅.發達地區農地流轉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0,(6):28-36.
[2]石璐璐,等.陜西省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分析——基于462戶農戶調查數據[J].廣東土地科學,2011,(6):7-11.
[3]錢文榮.浙北傳統糧區農戶土地流轉意愿與行為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2,(7):64-68.
[4]葉劍平,蔣妍,豐雷.中國農村農地流轉市場的調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調查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農村觀察,2006,(4):48-55.
[5]劉衛柏.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部地區農村土地流轉意愿分析——來自湖南的百村千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求索,2011,(9):81-83.
[6]許恒周,郭忠興,郭玉燕.農民職業分化、養老保障與農村土地流轉[J].農業技術經濟,2011,(1):80-85.
[7]陳美球,鄧愛珍,周丙娟,等.耕地流轉行為中農戶行為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江西42縣市64個鄉鎮74個行政村的抽樣調查[J].中國軟科學,2008,(7):6-13.
[8]包宗順,徐志明,等.農村土地流轉的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9,(4):23-28.
[9]蘇群,汪霏菲,陳杰.農戶分化與土地流轉行為[J].資源科學,2016,(3):377-386.
[10]李景剛,高艷梅,臧俊梅.農戶風險意識對土地流轉決策行為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4,(11):21-30.
[11]陳強.高級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吳高君]
F321.1
A
1673-291X(2016)25-0017-03
2016-08-16
蔣志強(1979-),男,江蘇連云港人,講師,博士,從事農村經濟研究;劉暢(1979-),女,江蘇淮安人,講師,碩士,從事農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