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軍
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基于葉圣陶教師自覺論的視角
何勇軍
本文以葉圣陶教師自覺論為理論基礎,以蘇州市11所高中1200多名在職教師的問卷調查數據為依據,研究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因素。調查發現教師內在因素與學校環境是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主要因素,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外在因素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有限。在推進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應當以塑師魂、強師德為手段,引導教師角色再認知,樹立教師專業自我意識;完善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機制,搭建教師專業自我發展平臺;加強教師心理資本開發,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喚醒教師專業發展原動力。
自覺論;教師發展;內動力
葉圣陶認為,中國當代教師首先應對國家和民族、對自己的事業負責,培養一種思想和精神的“自覺”。這種“自覺”,具體體現為教師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負責、理想追求和滿意體驗。葉圣陶教師自覺論思想的基本內涵包括師魂、師德與師能,它是葉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教育信仰的基礎上追求的一種專業自覺,是教師自覺地把職業活動當作研究對象,能夠理性審視自身的專業水平與職業活動的自覺行為。它至少有三個特征:一是能自覺意識到提升專業水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為提升專業水平表現出極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二是能自覺意識到當前教育活動特別是學校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創造性地解決;三是有“超自我”的專業認識,有教育信仰和科學的教育觀念,能自覺將職業規劃作為生涯規劃的重點,有職業幸福感。
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是實現教師專業“內驅式”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在職業生涯過程中自我完善的需要,通過不斷地自我描述、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激勵,最終提高專業能力的發展形式。研究自覺論視野下的教師專業自我發展,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葉圣陶自覺論思想的理論內涵,而且還能為教師專業自我發展開辟新的路徑,具有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本研究專門編制了 《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現狀調查問卷》(以下簡稱 “調查問卷”),對江蘇省蘇州市11所普通高中的在職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研究,共收回1181份有效問卷,本文將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
為有效了解教師專業自我發展力的形成機制,找出影響當代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主要因素,本調查問卷在文獻研究與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設定了十個可能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作為選項,被調研的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出對自身專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見表1)。
從表1可知,為了提升課堂效率與教學水平是教師選擇專業自我發展的明顯因素,占比達44%。此外,個人的職前經歷與興趣愛好、職業理想與教育信仰、校園環境與科研氛圍、良好的閱讀與反思習慣都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有較強的影響,占比均在30%以上。與此同時,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繼續教育對教師專業的自我發展影響較小。調查發現,有接近40%的教師對專業自我發展表示“說不清楚”,且此項人數在調查結果中高居第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意識仍比較欠缺。

表1 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因素調查總統計表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數據中出現較多教師對專業自我發展不清晰的答案,甚至有些答案基本是隨意作答的無效答案,所以其結果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實際問題。為了進一步發掘出有效的信息,本研究對其中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與專業發展程度低的答案進行了歸類、比較、分析。調查問卷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程度進行了調研,包括4個題目:(1)您認為自己在教師專業自我發展中的程度如何;(2)您在蘇州市級學科能力競賽、基本功或命題競賽中的獲獎情況;(3)您在工作中進行自我反思或以書面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的次數;(4)您工作以來,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的數目。本研究把4題答案均作出積極回答者認定為 “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將在第一題中選擇“一般”,在第二、三題中有較積極選擇,但在第四題中論文發表數量較少的對象,認定為教師專業發展程度低。將在第一題中選擇“無發展”,但又在第二、三、四題中選擇較積極回應的自相矛盾的研究對象,定義為無效目標,不列入研究范圍。根據上述統計的結果來看,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的有效問卷有369份,專業自我發程度低的有效問卷有552份,各選項的選擇人數和占比統計如表2。

表2 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低的因素差異對照表
比較兩組數據間的差異,發現在E、G、H三個選項上,無論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程高還是低,三者的占比都較大,因而,可以認為這三項是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主要因素,即個人經歷與興趣、學校環境與科研氛圍、課堂效率與教學水平有主要影響;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繼續教育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均不大。
從前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上述諸因素中,除了J因素外,其余因素都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有積極影響,但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另外,它們與教師自覺論思想所倡導的“師魂、師德、師能”三位一體的理論內涵相關度較大。為進一步研究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內在原因,也為探尋教師自覺論在促進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方面的現實意義,有必要從教師自覺論的視角進一步分析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內在原因。
1.師魂素養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力研究
我們將對教育力量充滿信仰,能自覺地將教育事業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能在教學實踐中身體力行的人,理解為具有師魂素養的人。師魂素養的高低與教師的職業動機息息相關,職業動機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師魂素養高低。表3是具有不同的職業動機的教師在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和低兩方面的人數及占比。

表3 師魂素養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差異對照表
從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專業發展程度高的教師中,有36.6%的認為教書是興趣所在,而在專業發展程度低的教師中,認為教書是興趣所在的僅占10.1%;在專業發展程度高的教師中,有一半的教師有堅定的教育信念,把教育工作當作是一項神圣而光榮的使命,而在專業發展程度低的教師中,僅有5.3%持有這樣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師的師魂素養越高,職業理想越清晰,教師在專業自我發展方面就越自覺,發展程度也越高。在專業發展程度高的教師中,只有8.7%的人認為教師職業社會地位高,工資收入不錯。所以可以推斷大多數專業發展程度高的教師,并不是因為教師的高社會地位和收入才會選擇成為教師。
2.師德素養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力研究
我們將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的369份有效問卷和發展程度低的552份有效問卷,按師德素養高低重新統計分類,并計算師德素養不同的教師在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低中的占比,相應數據見表4。

表4 師德素養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差異對照表
從調查分析可知,在專業發展程度高的教師中,有42%的人在近五年師德考核中有三次以上是優秀,有30.4%的人所有等第為良好以上。而在師德考核中成績一般及偏下者,在專業發展程度低的教師中占比近七成。所以可以推斷,師德素養同教師專業發展程度的關聯度高。
3.師能素養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力研究
本研究依舊以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的369份有效問卷和發展程度低的552份有效問卷為樣本,以近五年內10個學期末的蘇州市統一測試成績為依據,并以所在學校同類型同層次班級作為比較對象,進行統計排名,分類匯總后確定教師的師能素養等級,并計算師能素養不同的教師在專業自我發展程度高、低中的占比,相應數據見表5。

表5 師能素養對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影響差異對照表
分析數據,在專業發展程度高的教師中,有62.6%的教師教學成績突出 (近五年任教班級期末測試有4次以上進入前2名),而在專業發展程度低的教師中,教學成績突出的僅占30.8%。所以,師能素養同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關聯度高。
1.塑師魂強師德,樹立教師專業自我意識
師魂的精髓是對教育力量的無限信仰,一名教師能否突破專業成長的瓶頸而成長為專家型的教師,首先在于對教育力量的信仰與堅持,其次才是結構化的專業知識和熟稔的教育技能。然而,中國傳統教育中以“道”為魂的德性教育本質卻迷失在了當下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靡然之風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自身的角色認知出現了偏差,忘記了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葉圣陶在 《今日中國的小學教育》一文中曾指出:“教育事業原是教師做的,教師不能只等旁人來‘覺我’,要靠自己覺悟……若是從‘自覺’得來的,便靈心徹悟,即知即行。”因此,要促進教師專業自我發展,必須引導教師對角色進行二次認知,樹立起專業自我發展的意識。不妨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入手:其一,創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以教師為主體,以專業發展為目標,以教學科研為抓手,通過舉辦各類研討活動,使教師明確專業自我發展的意義,理解專業自我的要求。其二,通過建立教師專業自我發展過程中的評價機制來樹立教師專業自我的意識。這種評價是建立在教師專業自我基礎上的發展性評價,不僅要發現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缺點和不足,更要發掘出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優點和長處,增強教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起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教師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2.完善教師專業自我發展機制,搭建教師專業自我發展平臺
如上調研數據顯示,師魂、師德、師能是影響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主要因子,工資水平、職稱評定等對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僅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在因素,對建立教師的專業自我精神和內動力的形成作用有限。為了改變當前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外驅力形成,內動力缺失”的被動發展狀態,建議學校可以從以下三種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做起:(1)建立內省機制,以樹立教師的“師魂”“師德”“師能”為目標,完善當前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反思制度,如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學敘事等,制定4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讀書計劃,帶動教師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內省,在內省中自覺。(2)建立互動機制,成立學校專業發展協作體,成員制定個人發展計劃,定期開展研討活動,及時總結教師專業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在協作組內開展自評與互評。同時,利用網絡資源,搭建師師互動,師生互動平臺,讓教師在互動中實現專業的成長。(3)建立激勵機制,運用榮譽激勵提升教師的專業自我精神,如評選“最佳年度論文”“最具創新的教學技能”“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等;重視培養教師自我激勵的能力,用傾聽、開放式、封閉式問卷或評價表等形式,掌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了解教師的心聲,幫助教師制定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鼓勵教師對專業發展過程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
3.加強教師心理資本開發,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從上述調研數據可見,政策上的激勵調控只是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外部因素,其無法喚醒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意識和自我成長的需求。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是教師真正成為專業成長的主人,能自覺地提升專業能力,優化知識結構,強化專業精神,唯有把專業成長視為自己的生命歷程,才能獲得專業成長的原動力,實現專業發展的質的飛躍。為此,建議學校在推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重視教師心理資本的開發。心理學的有關研究表明,心理資本的開發不僅可以有效調節教師的工作壓力感與職業倦怠感,而且還能提高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增強職業幸福感與組織歸屬感,使人迸發出無限的正能量,真正將教育視為一項幸福的事業,并為實現這個事業而自覺地投入到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去。教師心理資本的開發,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1)加強事務型心理資本的開發,通過自我學習、同事肯定、領導鼓勵的方式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通過同伴互助、以老帶新的方式對專業成長中的教師予以指導與幫助,提高他們的“希望”水平;通過培育積極的組織文化,為教師營造樂觀向上的工作氛圍,提升教師的“樂觀”水平。(2)加強人際型心理資本的開發,通過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校園氛圍,增進家校交流理解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1]任蘇民.葉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蘊和當代價值[J].教育研究,2012(3).
[2]周宇柯,黎倩,周二華.中小學教師的心理資本開發[J].人民教育,2015(21).
[3]何小忠.教師專業自我發展及其策略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9).
[4]任蘇民.無師無以立教“自覺”方可前行——論葉圣陶關于教師發展的思想[J].基礎教育參考,2011(16).
G451.2
A
1005-6009(2016)41-0026-04
何勇軍,江蘇省昆山震川高級中學(江蘇昆山,215300)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葉圣陶專項重點課題“葉圣陶教師自覺論與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yz/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