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伯妃
?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具體財稅問題的探討
文/朱伯妃
隨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文件的出臺,從2016年5月1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營改增后,企業將面臨如何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和財稅管理來適應稅收政策的變化,以確保企業的平穩過渡發展。
營改增;財稅管理;應對措施
本次“營改增”政策的實施面向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從事稅收改制行業的財稅人員基本以往未涉及增值稅。本次營改增對房地產、建筑行業既是爭取實現稅收減負的契機,同時對企業自身的財稅管理也是極大的挑戰。企業應積極做好應對措施。
2009年在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抵扣新購設備等固定資產的進項稅;自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實施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截止2015年底,營改增試點已覆蓋了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3個大類行業和7個現代服務業;2016年5月,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至此,營改增已覆蓋全行業,營業稅稅目已消失。
2009-2016年度期間,國稅總局一直堅持“營改增”稅制改革,并逐步完善,最終落實到位,有其必要性。
(一)優化稅收結構,取消重復征稅
增值稅作為重要的稅種之一,在整個稅收體制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由于營業稅的問題還尚未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導致出現了增值稅抵扣鏈條被破壞、重復征收等問題,打破了稅收體制的正常次序,同時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和資金壓力。通過用增值稅來替代營業稅,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營”改“增”,優化我國的稅收結構,取消了重復征稅,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稅制制度的完善實施。
(二)有力推動社會產業結構調整
從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出發,大部分第三產業未列入增值稅征收范圍,對服務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主要體現為服務業無法抵扣進項稅,導致企業不愿外購服務而采用自行所需服務,不利于服務業的專業化細分和服務外包;建筑業未列入增值稅范圍,導致建筑行業掛靠經營現象比比皆是,不利于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本次營改增將房產業、建筑業、其他服務業列入試點范圍,有力推動社會產業結構自行調整,促進企業發展模式的有機轉變。
隨著財稅(2016)36號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5月1日開始,房產、建筑類等行業均步入了“營改增”試點階段。雖然稅務總局在5月1日以后均陸續出臺補充規定,但財務人員在日常財務工作中仍然面臨一些具體實際問題:
(一)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實際稅收問題,存在現有“營改增”政策尚不明確事項
1.各地稅務局對房產公司“新老項目”界定政策的理解口徑不一。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8號關于發布《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增值稅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公告規定,房地產老項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注明的合同開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產項目;《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未注明合同開工日期或者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開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項目。
房產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往往存在未取得施工許可證就開工的情況,而且有些地區整個項目工程量完工20%以上但仍然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有些房產公司在成片受讓土地分期開發的情況下,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在發包土石方工程時,將準備開工的項目和后期開發的項目一起發包并動工,但此時后期開發的項目實際已動工但未取得工程施工許可證;有些房產公司在2016年4月30日以前已取得施工許可證,因各種原因,在5月1日以后一直未動工。
針對以上的實際情況,各地方稅務局和各專業人員,對政策理解均不一致,而且短期內均無法答復納稅人。但是卻實實在在影響了納稅人的日常管理。因為如果認定為新項目,房產公司必須對以后的成本支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對已經履行了部分義務的工程合同或營銷類合同,需要變更合同內容。
2.公司分立、合并等特殊性稅務重組中涉及的資產產權變更是否屬于“營改增”政策的“取得”范圍尚不明確。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4號關于發布《納稅人轉讓不動產增值稅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公告規定:本辦法所稱取得的不動產,包括以直接購買、接受捐贈、接受投資入股、自建以及抵債等各種形式取得的不動產。
為了調整股權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很多集團化公司或上市公司均會發生公司分立、合并等適用特殊性稅務重組的業務。一個公司將不動產分立或合并到與現有公司股權結構完全一致的新公司中, 是否屬于公告中的“取得”范圍尚不明確。如果屬于“取得”,意味著通過重組而發生不動產產權轉移的,一般納稅人出售該不動產時,增值稅征收率從原來的5%提高到11%。
(二)“營改增”稅收政策已經陸續出臺,但是相關的會計制度一直未出臺
“營改增”政策實施,各財務人員在學習、討論稅收政策的同時,對營改增后會計核算如何處理也是討論的熱點,特別是認定為老項目的工程項目,在按3%預征率征收時如何進行會計核算成了實際問題,相關的會計制度有待進一步出臺。
(三)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對按政策規定可以取得專用發票的業務存在開票難或對方拒絕開票的情況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企業在網上購買辦公用品、購買材料的情況越來越多,但是現在網絡購物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甚至賣家明確不提供發票;員工三、“營改增”實施后的具體財稅問題的相關建議
出差住宿,很多大中型的酒店,在顧客離店時明確無法當場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上在日常情況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均影響著企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難度。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結構性減稅、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為了這個目的,稅務局和納稅人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過對營改增實施過程問題的分析,對具體財稅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稅務局對現有出臺政策應進一步明確、統一,同時建議建立更有利于納稅人及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機制
1.對房產公司“老項目”的認定應進一步明確。各地稅務局現有認定口徑不一。為了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建議稅務局從“實質重于形式”的角度出發,以項目是否實際已開工為標準來衡量老項目。
2.對各大中型企業采用分立、合并等重組業務而涉及不動產產權變更是否屬于“營改增”政策的“取得”應進一步明確。根據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號)的精神,為了切實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深化企業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了促使企業兼并重組,在稅收上應予以支持,建議對分立、合并等重組業務而涉及不動產產權變更不列入“取得”的范圍,仍然按重組前資產的情況來界定是否適用“簡易征收”。
3.對現有取得專用發票難或拒絕開票的情況,建議建立舉報、處罰和稅務局檢查等相結合的機制,促使開票企業正規化。
(二)納稅人應做好日常稅金籌劃管理,積極爭取稅收減負
為了實現稅收減負,財務人員應做好增值稅稅金籌劃管理,對采用一般計稅方式征收增值稅的項目或公司,應做好如下管理:
1.合理選擇供應商。
在選擇工程承包人、廣告公司、維修公司等供應商時,應優先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合作方。因其他方面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合作方,應綜合考慮降低承包款、合同價,以彌補抵扣進項稅稅率差。
2.杜絕委托付款,確保發票流、資金流和貨物流三流合一。
所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工程款、費用支出,應采用公對公付款方式,且收款方、開票方、合約方必須一致。杜絕委托付款現象。
3.對按稅收規定可以取得專用發票的業務盡力取得專用發票。
4.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建立會計科目,對認定為新項目的房產、建筑類企業,建議按項目建立“銷項稅”和“進項稅”的輔助明細賬。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既是國家稅制改革的大事,也是每個納稅人實現稅收減負的大事。隨著政策的實施,相信各種財稅問題也會不斷明朗化、政策化,納稅人也將真切感受到稅收改革帶來的變化。
[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必要性和影響》.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 link?url=HmKAW6OtKxqwxhqyMszz2nuyOwMs0YZ8vGaHiTJtY1b4Gs6nHllD cabCg_r7pJjgw2aU5H8Slv8V2ECADvzKGXhfNeFza80MGXx0-EIVm
(作者單位:尚格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