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 麗
?
淺析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
文/唐麗
本文闡述了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中所享受的稅收扶持政策,及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遇到的問題,同時提出應對策略,便于建筑施工企業做好內部管理工作進行風險管控,主動適應稅改的要求。
營改增;建筑施工企業;問題應對管理
2016年5月1日起,原適用營業稅的行業全部進入增值稅時代。關注最多、稅率增幅最大的建筑施工企業如何應對以享受到此次國家稅改的紅利,本文進行了分析描述并提出積極的應對策略,以促進建筑施工企業更好更快地健康發展。
營改增后建筑行業稅率由3%陡升至11%,是所有行業里稅率增幅最大的,但是國家也給予了積極的扶持政策:
(一)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即執行3%的征收率
一般納稅人為建筑工程老項目提供的建筑服務、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務、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務,均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設備、材料、動力由工程發包方自行采購的建筑工程。這個部分究竟比例是多少呢,文件沒有給出解釋,安徽國局第一個給出了明確答復規定 “對于甲供工程中甲供材的比例沒有限制,給予了建筑企業很大的選擇空間”。也就是說,施工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將部分設備、材料、動力由工程發包方自行采購,無論其所占比例的大小,都可以做為甲供工程,按3%簡易征收。
(二)可以差額計稅,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
甲供材金額不納入建筑企業的計稅銷售額,有效解決了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的重復征稅問題;一般納稅人提供建筑服務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額為銷售額。
(三)不同建筑項目可選擇適用不同計稅方法。
一般納稅人企業提供建筑服務,還可以根據各項目的施工進度、合同范圍、結算方式以及材料供應模式等實際情況進行測算后選擇適用一般計稅方法或簡易計稅方法。
“營改增”既是同國際通行做法接軌,也是國務院確定的2016年必須完成的稅改目標。建筑施工企業須充分重視營改增帶來的沖擊,解決以下營改增后凸顯的主要問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贏得先機。
(一)財務管理難度增強
1.進項稅票減少,稅負大幅提高
我們分析一下:工程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原材料:鋼材、水泥、混凝土理論上可以取得17%的進項票,但實際上大多數施工企業的材料采購存在就地取材問題,如磚、瓦、灰、沙、石等材料主要由項目所在地的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個體戶壟斷經營,目前很難全額抵扣。雖然增值稅采取的是稅款抵扣制,但抵扣進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對建筑企業來說,稅負可能較營改增前幅提高。
2.加大企業資金緊張程度
建筑企業采購建材時,需支付含稅價,即前期形成了進項稅額留抵,占用了資金,只有等到與結算工程價款時計算銷項稅額,方能進行抵扣。當甲方不按合同規定時間支付工程價款時,建筑企業將墊支稅款,增大了企業現金流出的壓力。
3.收入、利潤指標下降
營改增后,建筑業營業收入由之前的含稅收入(包含3%的營業稅)變為現在的不含稅收入(剔除了11%的增值稅),收入指標因此下降,下降幅度約為9.91%(設含稅收入a,a÷1.11×11%/a≈9.91%)。由于營業成本中部分成本費用將分離出進項稅額,部分成本費用無法取得進項票不能抵扣,當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時,建筑業利潤指標也將下降。
(二)稅務法律風險劇增
增值稅發票開具與接受時企業都有重大責任。建筑企業長期形成的現有管理運行模式如不及時調整,規范運作,在營改增后將可能導致大量“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案件出現。除嚴厲的經濟處罰外,企業法人、分支機構負責人、財務負責人面對刑事處罰的風險將加大。
1.各種業務模式中的增值稅開票風險會凸顯。如果由于三流不統一,被認定為虛開增值稅發票,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將視違法情況受到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拘役、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的處罰。
2.接受虛開發票和進項稅不能抵扣帶來的風險將會迅速增加。
(三)沖擊現有的經營和管理模式1.對經營模式的影響
由于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掛靠、資質共享、轉包、分包等形式,營改增后將凸現以下問題:一是合同簽訂主體與實際施工主體不一致,付款方向不一致,無法正常抵扣進項稅額。二是中標單位與實際施工單位之間無合同關系,無法建立增值稅抵扣鏈條,影響進項稅抵扣;三是內部總分包之間不開具發票,總包方無法抵扣分包成本的進項稅;四是除自管模式外,中標單位與實際施工單位均未按總分包進行核算,影響進項稅抵扣;五是在集團集中采購模式下,合同簽訂方與實際使用方名稱不一致,無法實現進項稅額抵扣。
2.對造價管理及招投標工作的影響
營改增后,建筑業要執行新的定額標準,現行的含稅價需全部調整為不含稅價,設計概算和施工圖預算編制都需相應調整。這種調整也會使建筑企業投標工作變得更為復雜。
3.對采購工作及合同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無論是集中采購還是施工地采購等模式均未考慮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很多供應商不是一般納稅人,相應的合同模式中價格標準、發票取得、付款方式等涉稅條款也需要進行統一的調整修改。
建筑施工企業應該看到,營改增后,由于可以抵扣,能提供進項發票的建筑企業將會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一)學習增值稅理論知識,正確理解增值稅的原理
營改增后,涉稅相關職責不僅在財務部,更與市場、采購、工程管理等部門密切相關。所以公司全員尤其是管理層都要加強學習增值稅的相關知識,真正把握營改增對合同價格談判、稅負轉嫁的影響,才能把握風險管控的要點。
(二)重新構建相應的經營和管理模式
1.做好各項測算工作
由于營業稅性屬于價內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企業投標、報價、成本核算等都要進行價稅分離,調整為不含稅價格。
2.加強合同管理,完善相關條款
梳理現有的采購、承包等合同,增加發票類型等稅務專項條款后,并修改合同模板。在簽訂合同時必須明確以下事項:銷售結算方式、發票開具時間、價格是否含稅、發票類型、運費的約定、糾紛處理等內容,必要時增加稅務管理部門對合同的審核,以有效控制風險。
3.調整采購模式,建立對供應商、合作方的篩選和信息管理臺帳
建筑施工企業要抓緊對分包方及供應商納稅人資格進行梳理,根據成本比價原則,合理選擇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對于集團企業而言,為了發揮規模優勢,推行集中采購,由集團統一與供應商進行洽談,但在簽訂合同時,集團公司和成員企業分別與供貨商簽訂合同,各自支付款項,分別抵扣。
4.調整企業組織架構
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如果能爭取總分公司增值稅、所得稅匯總繳納,集團總分公司的組織架構對企業更加有利,如果不能匯總納稅,項目部優于分公司。建筑施工企業應優化現有施工項目的組織模式、優化重組企業組織機構
(三)全面梳理相關制度
建筑施工企業應從管理學、經濟學等各個角度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增值稅法規及“營改增”政策,全面梳理、修訂招投標、法務、項目管理、投融資、考核、內控、財務等有關制度,以保證企業運轉的科學、高效。
(四)加強財務管理
1.加強發票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本企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制度,并派專人負責增值稅發票的相關工作:在開具發票、專用發票取得、發票認證抵扣、納稅申報等方面要合法合規,防范發票舞弊風險。
2.建立增值稅會計核算體系
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要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增值稅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設置會計科目,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賬戶以及必要的輔助表,做好會計核算工作,以防范新稅制對企業會計核算帶來的風險。
本次營改增,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所以加強內部管理,對公司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以及組織流程進行優化,構建適應增值稅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制度,把握機遇,實現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
[1]趙國慶,“甲供工程”——建筑業營改增中需要明確的重大問題 http://blog. sina.com.cn/s/blog_a6d2afe00102wgii.html
[2]一劍,迎接“營改增”企業如何進行內部管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 63dc00070102wq24.html
(作者單位:西安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