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崢
“根據媒體調查,10個美國人中有9個都支持對轉基因的強制性標記。既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開始關心他們所吃的食物是怎么種出來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保護這份知情權。”

7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強制標識轉基因食品的法案,結束了圍繞該法案長達5年的曲折和博弈。
這項法案要求對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進行強制性標識,不過食品公司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進行標識:文字、轉基因成分圖示(將由FDA制定)或是鏈接到產品成分的二維碼。
這一強制性標記法案,看似是反轉基因一派的勝利,但一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一些美國民間環保組織卻大為不滿,并認為法案是折中的方案,代表著大公司利益的勝利。
回望美國轉基因標識立法走過的5年,或可一窺其中緣由。
一波三折的立法過程
2011年9月,美國非營利組織“食品安全中心”向聯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遞交了關于“對轉基因食品強制性標識”的請愿書。這也是該話題第一次在全美引起大規模的討論與爭議。
在此之前,盡管不少環保組織曾宣揚“轉基因食品具有巨大危害”等言論,但由于政府監管部門和科學界“通過審核認證的轉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一樣安全”的堅定立場,該話題并未引起廣泛的反響與討論。而這次請愿書的提交以及隨后誕生的“標出轉基因!”運動選擇了主打消費者的知情權策略,對于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風險的言論則減少了許多。
到2012年11月,關于“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強制性標識”的請愿書已經獲得了100余萬個美國公民的簽名。由于FDA并沒有給予明確回復,參眾兩院也沒有相應提案,一些州開始躍躍欲試要對此自行立法。民權運動發達的新英格蘭地區再次走在了最前列。康涅狄格與佛蒙特兩州相繼提出各自的法案,然而前者在州議院的表決中未能通過,而后者在州農業委員會通過后則直接選擇拋棄法案,沒有交由州議會表決。對于這樣的結果,當地居民和議員認為是州政府受到了來自孟山都等轉基因技術公司的壓力,這些公司公開表示如果相關法案在兩州通過,那么州政府將面臨來自整個行業的一場訴訟。
在新英格蘭兩州有過嘗試后,加利福尼亞州在11月選擇了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采取行動——全民公投。輿論原本對公投通過有所利好,但在標識將增加納稅人負擔、引發食品價格上漲等擔憂下,公投最終還是以48.59%的贊成率沒能被通過,這也被視為“標出轉基因!”運動的低谷。
2013年6月,在參議院以71票對27票的壓倒性優勢否決“強制性轉基因標識”提案后,該運動還是在康涅狄格州取得了成效。6月3日,康涅狄格州議會通過“強制性轉基因標識”法案,成為了全美第一個通過該類型法案的州,只不過法案只有在“包括一個鄰州的其他四個州通過類似法案后才會生效”。6月17日,同樣位于新英格蘭地區的緬因州也通過了有著類似限制條件的法案。
此后一年里,又有除了中西部和南部傳統農業州的20多個州提出了類似法案,但均未獲得通過,或是仍在審理表決程序中。
2014年5月,佛蒙特州通過并由州長簽署了“對轉基因食品強制性標識”法案,在該州銷售的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必須在顯著位置標明“含有轉基因成分”,法律于2016年7月正式生效,且沒有需要其他州通過才可生效的限制條件。轉基因食品公司們這時才開始感到形勢緊迫了起來。
佛蒙特州不僅成為了第一個相關法律確定會生效的州,也使新英格蘭六個州中的一半都通過了“強制性轉基因食品標識”法案,整個東北部的其他州都有可能效仿。
2016年3月,在農業大州堪薩斯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派特·羅伯茨提議和領導下,一項將禁止各州立法強制標識轉基因食品,并建立自愿標識體系的法案在參議院進行表決,該法案最終以48對49的一票之差未能通過。

2016年7月,不僅佛蒙特州的法律已然生效,國會兩院每年8月長達一個月的休會期也即將到來。在此情況下,共和黨參議員派特·羅伯茨與民主黨參議員戴比·史黛比娜共同起草了一份有所妥協的全國性轉基因食品標識法案,也就是最終獲得通過的法案。這次法案在參議院得以通過,并迅速遞往眾議院進行表決。一個星期后,該法案在眾議院同樣獲得通過。
“我們要的只是知情權”
“標出轉基因!”運動的創始人加里·西什伯格其實并不是“圈外人”。今年65歲的他曾就讀于美國的漢普郡學院,一所以創新和民權運動聞名的學校。畢業后,他和朋友一起創建了石原農場,也就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機酸奶公司。在政界,他也曾在奧巴馬總統的指派下,在貿易政策顧問委員會任職。
談及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標記,西什伯格在參議院的一次會議上的表態代表了“標出轉基因!”運動和許多美國民眾的態度。
首先,他強調了自己對于轉基因技術本身持有完全中立的態度,強制標記出轉基因食品的要求只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根據媒體調查,10個美國人中有9個都支持對轉基因的強制性標記。既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開始關心他們所吃的食物是怎么種出來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保護這份知情權。”
其次,他認為關于標記轉基因將會帶來的大量后果完全是子虛烏有。人們擔憂對轉基因食品的特別標記會導致消費者的排斥,不利于技術推廣。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就顯示,“轉基因”標簽盡管并不影響消費者對這項技術本身安全與否的判斷,卻會引起更多消費者的負面聯想,從而導致他們愿意花更多的錢去購買那些帶有“非轉基因”標簽的食品。
而西什伯格則表示,“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轉基因食品生產國,他們早就對轉基因食品進行了強制性標記,然而時至今日,巴西市場上只有5%的食品是有機的,人們也完全接受了轉基因食品。”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標記將帶來成本和食品價格上漲的言論,他則更加不屑。“根據我的經驗,食品公司無時無刻不在更新著他們產品上的標記,新的技術,新的口味,每年也通過著各種不同的審批,為什么單單對轉基因成分的標記就會導致食品價格的上漲呢?”同時,他也舉例說明,世界上有64個國家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強制性標記,但食品的價格在這些國家并沒有因此而上漲,人們的擔憂完全是多余的。
最后,他再次呼吁形成全國性的強制性轉基因標記法律,將知情權和選擇權交回給消費者。
而當全國性的強制性轉基因標記法案獲得通過后,西什伯格再次發聲,這次他寫了一封給所有食品企業管理者的公開信,在信中,他表示希望各個公司能夠繼續依照佛蒙特州的標準,選擇在包裝上以文字形式來對轉基因成分進行標注。“在這個時候,所有消費者都會注視著你們是否會對標記政策進行改變。”
而在一些普通美國民眾看來,這樣的轉基因標記法案也是讓他們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比如加里·西什伯格在漢普郡學院的后輩。“我真的不能夠理解這樣一個法案,我們想要的只是知情權。既然我們決定了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強制標注,那為什么不能以最醒目的方式來做呢?沒有人會在超市里掃二維碼的,一句話難道不比一張二維碼更容易表達嗎?”漢普郡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加比·夏皮羅這樣說道,他是一名環保運動的積極參與者。
二維碼標記之所以在美國產生如此大的爭議是不無根源的,曾經在中國生活了3年的一名漢普郡學院畢業生大衛(化名)解釋道:“在中國,二維碼的確使用很廣泛,人們也有掃描二維碼的習慣,因為借助微信可以很方便地去完成這個操作。但是在美國,二維碼并不是一個人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用到的東西。也沒有一個好的App能夠幫助人們去完成掃碼。尤其是對于一些貧困的人而言,二維碼完全是陌生的。”
“一個雙贏的選擇”

盡管許多消費者對法案仍舊有著諸多不滿,加里·西什伯格也給食品行業的管理者們發出了公開信,但法律將要生效,新標準將要產生的事實似乎誰也抵擋不住。在眾議院表決通過后,與此利益最為相關的美國食品制造商協會(GMA)迅速發出了新聞稿,表示非常歡迎國會兩院所通過的新法案,認為這是一個屬于消費者和食品制造商的雙贏選擇。“全國性法律的通過既保證了每個州的消費者都能夠了解到食品中轉基因成分的信息,也避免了各州不同標記法案給食品公司帶來的繁雜與高成本。”
與“標出轉基因!”運動的態度完全不同,該協會請求奧巴馬總統能夠盡快簽署該法案,使之生效,并且表示佛蒙特州自己的標記法案生效后,已經威脅到整個國家的食品供銷,擾亂了秩序,甚至許多商品都停止了在該州的銷售。
除了公開歡迎新法案以外,該協會還在用實際行動推動法律盡快實施。對轉基因成分的三種標記方法中,文字清晰明確,圖示也將由FDA進行設計,唯獨二維碼的標準不夠統一、完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食品制造商協會專門推出了一項名為Smart Label的新技術,使用了該技術的產品上的二維碼和二維碼鏈接到的食品成分都有統一的標準。據該協會稱,目前已經有包括聯合利華、好時和通用磨坊等食品巨頭旗下的1000余種商品應用上了該技術,到2017年底預計將有3.4萬種食品應用該技術進行標記,且不限于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商品。
對于許多人所詬病的“只有智能手機才能夠掃描二維碼”的問題,Smart Label也有著自己的解決方案。使用了該技術的所有產品的成分信息都將放置于Smart Label的網上平臺,只要能夠連接互聯網便可以在任何設備上按品牌或名稱進行查詢,而不必使用二維碼。同時,與之配套的Smart Label App也將在今年內面世,讓消費者能夠更方便地查詢到產品的成分信息。
美國食品制造商協會推出的這一技術相當于由行業協會制定了二維碼標記的相應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方便消費者查詢商品信息。不過,當某媒體在對使用了Smart Label的產品進行測試查詢時,卻發現盡管商品的其他信息標注得清晰明確,有關轉基因成分的信息卻被放到了不顯眼的“其他信息”中,并沒有一目了然的顯示在成分里。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將標記做到了盡量不明顯。
對于這樣的標記,消費者自然也不會輕易買賬。獲悉了Smart Label技術的夏皮羅認為這是對消費者“無恥的混淆視聽”。“法案要求的是對轉基因成分的標記,二維碼卻把消費者們鏈接到包含產品所有信息的平臺,而且這樣的二維碼還被應用到了不含轉基因成分的商品上,這樣還怎么能稱作對食品轉基因成分的標記?”
大衛對此也顯得十分失望,他表示這就是一份倉促通過的法案所帶來的后果,“使用二維碼對轉基因成分進行標記,但是具體怎么做?沒有按照法律進行標記又應該受到怎么樣的懲罰?這些內容并沒有被闡述清楚。顯然,這份法案不是為了真正標記轉基因成分而生,而是為了規避現有的嚴格的標記標準。”
盡管存在著上述對轉基因標記的批評,如今各州曾經通過的相關轉基因標記法律都已失效,新的立法也不再可能,由國會經過漫長拉鋸,并由奧巴馬總統簽署的轉基因標記法案成為了美國全國范圍內的唯一標準,圍繞轉基因食品的新的消費習慣和觀念也都可能因此形成。
(趙微薦自《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