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摘 要 蛙泳是游泳學習中最難掌握的泳姿之一,所以在游泳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蛙泳初級學習者的手臂技術動作,有針對性的糾正他們在手臂動作技術成型過程中所常見的錯誤動作。本文就從科學角度進行糾錯,分析了蛙泳學習者其錯誤動作產生的原因并給出糾正措施。
關鍵詞 游泳教學 蛙泳 錯誤技術動作 手臂 原因 糾正措施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9-040-02
蛙泳泳姿特別強調依靠正確的開始姿勢、抓水、劃水、收手、伸臂輔助下完成整套技術動作,只有正確掌握了上述5個基本技術環節,才算真正掌握蛙泳技術。在蛙泳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明確這一點,及時糾正學習者可能會犯的錯誤動作,并傳授給學習者正確的技術動作。本文主要對開始姿勢、抓水與劃水中可能存在的技術錯誤與糾正措施進行講解。
一、開始姿勢的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教學
(一)常見錯誤動作
對蛙泳初學者而言,許多人很難保持在水中雙臂平伸,往往會出現20~30°左右的雙臂間夾角,這樣就不利于最后人體流線型的形成;另外,初學者對自身頭部位置的把握并不理想,許多人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能確保頭部處于雙臂之間,但頭部位置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很難保持始終的靜力性平衡,這說明初學者在肩部及背部力量明顯不足,所以在水中無法保持頭部始終處于與雙臂平行的位置。
(二)錯誤動作原因分析
從技術角度來講,初學者對蛙泳的技術動作概念并不清晰,所以他們無法掌握好基本的技術要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雙臂位置不能保持水平伸展緊緊位于水面之下,且雙臂也不能夾于兩耳之間,這樣就無法形成標準要求的流線型姿態。另一方面,學習者的頭部位置過高或過低一方面是由于肌肉力量,一方面也是因為身體重心與水的浮心始終不能保持處于同一條垂線上,所以無法達到靜力性平衡。
從力學角度分析來看,所謂的靜力性平衡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習者明確蛙泳浮心與重心之間的關系,即二者必須處于同一條垂線上,從而形成與水的相對靜止狀態。如果在水中例如頭部與雙臂這一肢體局部位置不能做到浮心與重心的相對平行,人體就會形成轉動力矩,即身體重心不平穩而造成人體在水中的轉動現象。
(三)糾正措施
在水中練習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習者反復做蹬壁滑行動作,在蹬池壁后借助反作用力在水中滑行。關鍵是在滑行過程中要及時調整身體的重心與浮心,確保二者始終保持于同一條垂線上。這一點在陸上訓練時也要展開模仿練習,它的基本訓練方法是雙腳開立,上體保持前傾,雙臂向前伸直并平行置于頭部兩耳處,掌心始終保持朝下姿勢。如果是水中模仿練習,則要站立在齊腰深的水中,做與陸上模仿訓練同樣的練習動作[1]。
二、抓水的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教學
(一)抓水的基本技術要領
抓水動作是開始姿勢的延續,當雙臂向前伸直時,身體重心向前,基于蛙泳的技術要領前臂與內臂即刻內旋,掌心朝向外部斜下方位置并稍微回勾手腕,雙手分開向前側45°方向壓水。雙手手臂向前壓水當感覺到壓力時才開始劃水。一般來說,抓水動作會在水下18-25cm左右位置進行。
(二)常見錯誤動作
初學者常犯的抓水錯誤就是過早完成動作,導致抓水角度還沒有形成就草草收手,另外由于力量分配不均勻而導致抓水時劃水用力過早。再者,雙臂沒有充分完成內旋與勾腕動作也是無法正確完成抓水動作的關鍵性錯誤。
(三)錯誤動作原因分析
除對動作要領概念掌握不清這一基礎原因以外,學習者在早期學習蛙泳時一定會急于盲目劃水,好保持身體的前進狀態,這就打破了蛙泳的基本節奏,導致又一個技術動作錯誤的產生,即抓水動作沒有充分完成就開始雙手壓水,而雙手內側斜向壓水角度又沒有充分展開導致了壓手角度過小(<40°)。
從力學角度來看,人在抓水動作實施時,手部向前運動會存在一個速度分量,此時水對手所起到的阻力并沒有推進作用,而真正起到推進作用的力量是升力,因此抓水應該屬于升力型推進技術動作。抓水是為游泳者提供了劃水的充分條件,間接輔助人在水中前進。所以在抓水過程中急于劃水是不正確的,應該在抓水動作充分完成后再進行劃水,并同時注意手臂內旋與手腕內勾的角度,因為它們共同決定了游泳者抓水的角度。
(四)糾正措施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習者在陸地與水中做“連接式”模仿練習,即推水練習,借助水的反作用力來順勢提臂移臂,模擬抓水動作練習,確保雙臂動作的力量到位。也要保持一定節奏,在確認充分做完完整動作以后再繼續下一步動作[2]。
三、劃水的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教學
(一)劃水的基本技術要領
劃水是蛙泳中最重要的技術環節,因為它直接對人體產生牽引力,讓游泳者能夠實現水中前進目的。正確的劃水姿勢能夠增加游泳者的游進速度。最初開始劃水時,人的背部要處于下凹狀態,在抓水動作完成以后迅速加速向身體后方劃水,并保證整個劃水過程中手肘始終處于較高位置。蛙泳劃水所提供的是一種拉動力,它的前行軌跡應該是以劃水方向為中心,向側方、下方、后方連續循環不斷的劃水,基本保持一個橢圓曲線形狀的游進狀態。
(二)常見錯誤動作
劃水由于相當重要,所以在學習這一環節時容易出現的錯誤也相對較多。例如學習者的雙臂劃水不能保持持續連貫,中間出現動作間斷,這就很容易造成整套蛙泳動作的脫節;再比如說學習者的劃水沒有保持在一個橢圓曲線的路線上,出現了諸如直臂劃水這樣無法提供足夠升力的錯誤動作;再有就是無法在高速游進過程中保持正確的手型、雙臂以及肘部位置,造成了雙手與水的接觸面積變小,無法充分劃水。
(三)錯誤動作原因分析
如果學習者不能充分劃水,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手臂力量不夠,既不能完成一套完整的劃水動作,也不能始終確保正確的劃水路線。另外由于學習者對劃水節奏技巧掌握的不夠嫻熟,所以他們經常會出現過分追求劃水頻率,希望減少劃水路線的技術誤區。這種對劃水節奏的隨意打破不但不會增加他們的劃水游進速度,也無形當中將劃水動作肢解,無法實現劃水的連貫性。
當人在劃水路線上游進時,他不能僅僅單純考慮利用直線阻力來提高劃水技術,而同時也要考慮升力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游進速度的最大化。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明確劃水技術動作在升力與阻力之間大小關系:
在上述關系式中L代表升力、D代表阻力、GL代表升力系數、GD代表阻力系數, 代表水的密度,V代表人手在水中的劃水速度,S代表人手在水中的特征體積,如果以S來代表人手手掌的表面,那么CD和CL所得值就要基于S來計算其特征面積。所以根據上述兩關系式就可以了解,劃水所產生的升力與阻力與手的劃水速度是呈現二次方關系的[3]。
(四)糾正措施
想要正確掌握劃水動作,就必須首先加強手臂力量練習。在力量練習方面有許多訓練方式可以實現,一般教師會推薦臥推、啞鈴等方式來強化學習者小臂肌肉以及肱二頭肌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習者在水中實施手部夾板劃水練習,其所練習規范的也主要是學習者的劃水路線與劃水角度。再一方面,扶板劃水練習也是比較不錯的訓練方法,它要求學習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部動作上,教師可以握住學習者雙臂輔助他完成雙手翻掌動作以順利完成抓水。同時也要提醒學生在做動作時要放輕松并注重節奏性,幫助他們校正劃水路線與劃水角度。
除上述三點以外,正確的收手與伸臂技術動作也很重要,它們共同組成了一整套蛙泳手臂技術動作。在正確有效的輔導下完成對上述5部分動作的學習對提高蛙泳運動成績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對學習者技術動作練習質量的嚴格要求,讓他們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技術動作真諦,避免初學階段錯誤動作的產生,進而影響學習者隨后的技術成型過程。
參考文獻:
[1] 徐兆安.初級組蛙泳腿部動作教學中常見錯誤及原因分析[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13,22(4):111-113.
[2] 劉福錦,劉強.深水蛙泳教學糾正錯誤動作的教法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6(1):68-70.
[3] 陳業.蛙泳手臂動作技術與常見錯誤動作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5):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