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娟
【摘 ? ?要】“思想品德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作為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工作者,就要認真學習、領會、掌握、運用新課程標準,把握好“課標”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初中思品 ?教學 ?教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57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思想品德課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思想品德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變為受學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
一、認真研究、分析教材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做好對教材的分析、研究就是要把教材的編排體系、編排目的、教學目標搞清楚、搞透徹。這是教學前的必備工作,也是教好學生的前提條件。沒有周密、細致的課前準備,要上好課,教好學生,達到課標是絕不可能的。例如:八年級上冊“一念之差與一步之遙”的內容與前面講的“走自己的路”的有些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前面講的“消極從眾的危害”與后面講的“危險的誘惑”在某些方面有著內在的聯系,消極從眾的危害其中有一條就是“最為嚴重的是導致違法犯罪。”又如:第一冊主要是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展開,第二冊就開始從個人生活擴展到他人的生活、集體的生活、社會生活,如“人與人之間”涉及人際關系、人際交往,“無序與有序”涉及法律,“走進社區”涉及國情,都是八、九年級該部分內容進一步展開的基礎。重要的價值觀念,如愛心、正直、勇氣、公正、尊重、誠信、負責、謙遜、謙恭,都在很多單元涉及。
二、聯系實際,拓展思維空間
初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德育的社會功能,抽象的說教式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課堂上興趣不高,弱化了政治課的功能,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空間,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推進素質教育,意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幫助學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現實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遷移到解決當前問題的實踐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理解知識、轉變情感。教師必須把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充分吸取包含政治知識的文學、藝術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借用名言警句等來理解教材,加深對教材的運用。如在學習“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一課時,教師導入新課。
自古至今有許多贊美友情的警句、詩篇和文章,更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當你把快樂分享給朋友時,你就會獲得兩個快樂;當你把憂愁向朋友訴說時,你將減掉一半憂愁。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真摯的友情,你知道什么是友情嗎?我們為什么渴望獲得真摯的友情?接著,運用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講友情的意義。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被稱為“四老”,他們在同一個連隊,同吃同住,患難與共。有一次,謝老生病了,糧食也吃完了,徐老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了他吃,林老還給他打洗腳水。這充分說明友情是珍貴的,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魯迅與瞿秋白相互幫助,同舟共濟,為革命文藝運動而努力奮斗終身。從生活世界中提供給學生實例,可以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拓展思維空間,體味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總結出朋友之間要以誠相待,相互理解。
三、多元化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發展,單一的評價模式已不能滿足初中教學的要求,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恰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評價的平臺,以此幫助教師更全面地考察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一)教學評價多元化
傳統的教學評價較為單一,這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相符。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前,思想品德課的評價模式僵化,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多元化評價模式作為一種新的評價方式,主要是把成績評價、日常評價與學生的實踐及課堂表現緊密相連。例如,個性化的體驗活動。由于每個人的性格、知識水平不盡相同,對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此外,由于社會閱歷、家庭背景的差異,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程度也不同。為此,應該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例如,學生的平時表現、描述性評價、成長記錄等都可以列入被評價的范圍,這樣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在不影響學生的情緒與狀態下,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教學形式多元化
教學形式及內容的多元化能夠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著多媒體資源的發展與普及,教學內容不再單調、枯燥。比如,在講解“網絡是把雙刃劍”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新聞、實例及視頻資料,也可以讓學生開展辯論賽討論上網的利弊關系,一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二來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四、課后運用鞏固
上學年我只需求學生在聽課時一定要認真且做好筆記。課堂上,氛圍的確很好,學生覺得輕松,覺得課堂上效果也不錯。上完一個單元后,組織了一次測試,結果就讓大家比擬絕望了,試題的答案很多口水話,知識零亂。并且,還有一些學生都是憑本人的覺得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調查,就發現學生不曉得怎樣將平常所學知識運用到答題中去。所以,學生上課聽懂了,課下再進行一些典型習題的鍛煉或花上短暫的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搶記,趁熱打鐵,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學生不只能更結實的控制好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將課堂上所學知識經過練習得以提升、拓展。只需這樣長期鍛煉,學生就不會覺得所學知識不知如何運用了。既培育了學生的做題才能,知識的運用才能。又讓學生曉得了本課所學知識,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個知識經常會呈現哪種題型,哪個知識應該怎樣運用。這樣對學生今后的自學也有很大的協助。從某種水平上說,培育了學生的自學才能。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