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游丹++吳俊++劉麗花++孫宇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管理當局作為單位經濟活動的主要執行者,面對紛繁的經濟活動、管理責任和管理風險都在不斷加大。本文從管理當局的經濟責任、內部審計的職能,以及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的諸多優勢入手,分析內部審計如何從自身職能出發,利用自身優勢,對管理當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不斷提高單位管理水平的同時,降低管理者的職業風險等方面起到保護性的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管理當局;保護;作用
任何一個經濟實體的存在,其所有業務的發生,都必然伴隨著價款的收支結算。因此,財務數據作為單位經營狀況及管理情況的集中反映,成為諸多對企業業績、管理水平、項目運行情況、干部管理責任考核評價等的重要依據,也是監督部門實施各類監督檢查的切入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業務日趨復雜,經營方式也日益多樣化。面對復雜的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管理當局無法直接控制各個環節的所有經濟活動,也就無法避免地帶來了管理風險問題。因此,建立并強化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判斷、識別和鑒定各業務環節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督促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有效防范管理風險,幫助單位管理當局提高決策的及時性和科學性,降低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對管理當局切實履行其管理職責顯得尤為重要。而內部審計恰好能夠從自身職責的角度,切合單位管理當局在單位內部控制實施、識別管理風險,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的需求。
內部審計是怎樣為管理當局的職責履行,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的呢?
從2008年5月,中共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試行省(部)級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開始至今,多個與經濟責任審計相關的政策陸續發布,主要是從廉潔從業,防止腐敗的角度,規范單位管理當局的經濟責任。但我認為,從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來看,單位管理當局的經濟責任除了廉潔自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當局在有關的管理、決策等活動中,所起到的管理責任,以及對國家有關經濟法律、法規、經濟政策的遵守、貫徹執行情況。
近年來,作為管理成果的一種轉換形式,國家正在努力推進對審計評價結果的利用:將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了解、管理、考察和監督管理當局的一個重要方式,把審計結果,作為管理當局任期內的財務責任、管理責任、個人廉潔責任等方面所做的一個全面的評價和鑒證,用作考核、獎懲、任免管理當局的重要依據。其目的,在于增強管理責任、加強廉政意識,提高工作質量,并有利于強化監督,保護干部,預防犯罪,懲治腐敗。使審計成果的運用,更加制度化、科學化,使干部的監督管理更加全面、客觀、公正。
從內部審計的職能出發,內部審計是在管理當局的管理下,依據國家相關規定,獨立開展內部監督,并對單位管理當局人負責的內部機構,具有監督與服務兩大職能。其中,經濟監督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其實,監督只是一種手段,其本質,是要發現問題、提出建議,進而解決問題,并達到堵塞漏洞、防范和規避風險、促進單位管理的作用,降低管理風險。
內部審計結合單位工作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制度控制的方法,可以幫助單位管理當局更有效地進行管理和控制。內部審計通過一系列的分析,開展事前審計、事中跟蹤、事后分析,可以及時地向單位管理當局提交切實可行的分析報告,能夠更有效地協助單位管理當局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當好管理當局的“左右手”,促使單位各項工作全面、有序、健康、持續發展。
作為一個獨立行使檢查、監督和評價職能的部門,內部審計具有其他任何部門所不具備的優勢:
1.內部審計了解單位所屬行業的背景,熟悉單位生產經營各環節的運作和管理方式,熟知國家相關經濟政策、法規和要求。可以通過對單位財務收支、資金使用、管理運作等方面的分析,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充分的評價,找出未被識別的主要風險,并提出恰當的整改建議,從防范風險的角度,為管理者當好參謀。
2.由于內部審計并不參與單位具體的業務活動,因而能夠從全局出發,更客觀地,對單位和各業務部門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進行排查,發現一些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以及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尋找問題的源頭,及時預警,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內控修正意見,逐步完善單位內控,促進落實風險防范措施,切實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
3.內部審計熟悉單位內控,對內控的評價和調整建議完全基于改善單位管理以及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防范管理風險的內在要求。隨著制度的逐步完善,管理漏洞進一步堵塞,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4.內部審計的監督,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單位的利益。通過內部審計,不但使國家的方針、政策、財經法規在單位得到有效的執行,同時,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使單位內控不斷完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也能更好地服務于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內部審計通過對單位內部各業務流程的審計、分析和評價,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的整改建議也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為有效改善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降低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服務。
內部審計可以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將審計關口前移,從事后監督轉向事前審計、事中監督,事后分析,通過發現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建議,有效預防風險的發生,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也同時降低單位高管的職業風險,起到為管理當局保駕護航的作用。
在管理當局日常的管理活動中,內部審計能夠從哪些方面起到保護管理當局的作用呢?
1. 1999年10月,第九屆全國人大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重新修訂的會計法。修訂后的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內部審計在對各類經濟活動進行核查和監督的同時,實質上就是以審計的方式,代表單位管理當局,對單位各項業務實施了管理監督。
2.單位經營決策以及執行的正確與否,都直接關系到單位經營活動的成敗,也是考核管理當局管理業績的重要指標。內部審計不但能夠在管理當局的決策中扮演“參謀”的角色,而且在決策確定后,可以對決策的執行進行隨時的跟蹤和監督,以便管理當局及時掌握決策的執行情況,并進行必要的修正,從而確保決策和管理的有效性,讓單位的經濟管理活動沿著良性、持續的方向發展。
3.內部審計是在遵循審計準則的同時,按照單位管理當局的具體工作要求,開展經濟分析、評價以及監督活動。作為單位內部管理機構之一,內部審計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等的規定,對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有效性進行核查,及時發現和預防各類違規、違法現象的發生,促使單位的經濟活動合法、規范運行和發展,最終起到保護國家、單位的共同利益。同時,也降低了管理當局的履職風險,從而對管理當局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4.內部審計通過建立風險防范措施,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控制措施,以內控和風險管理為導向,針對單位在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資金資產管理、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健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合理確保所有業務的真實性和合規性,是單位預防制度執行出現偏差,經濟管理出現漏洞的“保健醫生”。
5.內部審計作為單位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單位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有效的獨立評價機構。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揭示單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建議,以促進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使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規范運作。
6.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輕松實現審計關口的前移,有利于查找,并及時改善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同時,也為管理當局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內部管理、任期內依法履行各項職責提供了依據。
7.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作為現代管理制度的顯著特征,從根本上解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問題,促使管理當局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加強管理,提高效益,促進資產保值增值上來,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管理當局的職責要求。作為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對單位內部經濟活動的監督與評價,協助管理當局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單位經濟效益,降低履職風險。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可以憑借其相對獨特的專業技術,針對單位經營管理中的難點、熱點以及薄弱環節開展審計工作;以持續發展的,專業的眼光,判斷并及時發現各類問題的存在,以及潛在的風險,通過內部控制、風險控制等方法的實施,向管理當局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進建議,作為管理當局管理和決策的依據。因此說,內部審計能夠從專業的角度,更好地服務于單位管理,服務于管理當局決策,協助單位管理當局,提高單位經濟管理水平,降低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實現對管理當局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