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拖著疲憊的身子聽完一天的培訓課,從地鐵里爬到地面上不經意間看到這張照片時,我立刻坐到路邊的道牙上,仔細地看了起來,漸漸地我的視線模糊了。
這是一張怎樣的照片??!
我曾經寫過一首短句----《生命》:蕊在花中生,花開果長成。春蠶忙何故?終望身后生。
1969年12月28日,我父親走“五七”道路下鄉了,我們全家從省城遷到了農村,住進生產隊隊部院內由馬棚臨時改建成的家。第二天上午我出去玩耍,恰巧碰上隊里母牛在院內生產(詳細的分娩過程沒有看到,小朋友是不被允許看的)。
眼前這張照片仿佛就是當時母牛產仔后的寫照(這個可以有,真的看到了)。小牛出生后是不能立即站起來的,身上的羊水還沒有完全風干,嘴角微微翹起,眼睛睜得大大的,似乎還帶著一絲迷茫、困惑甚至不安----“這是哪兒呀”?也似乎在期盼和尋找到一點母乳----“我餓了”。而母牛則剛剛經歷一場生與死的掙扎,脖子上血管腫脹的痕跡還沒有退去,分娩時的疲勞讓她不得不閉上了眼睛。
她太想看看自己的孩子了!她太累了!
孩子出生帶來的喜悅和幸福只能留到以后慢慢地體會、感受和回憶;孩子的未來卻不可預期,今后的路還很漫長。眼下母親也只能用自己溫暖的下顎和脖子與孩兒緊緊地偎依在一起。
“子從何來?母因何喜?舐犢之情,世人盡知。子由母出,母有子喜。母子相依,萬物歸一(《舐犢》)?!?/p>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舐犢之情固然令人欣慰,而一個生命的誕生則是一個傳奇。
作者簡介:武文輝,男,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工作于北京住總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