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在美術史的研究領域中,特別是在現當代藝術的研究領域中,“造型藝術”是國際通用的視覺系繪畫的總稱?!八孛琛币辉~,從繪畫角度講,就創作而言,一般則認為是創作前所進行的各種素材的收集、整理、草圖等等準備性的繪畫(sketch),但是隨著人們對繪畫本身認識的不斷深入,欣賞程度和層次的寬容與寬泛,以及素描本身所具備的藝術魅力與靈性的張力和藝術對物象的直接表述性所給予的親切感覺的力度和震撼,已經表明它可與繪畫概念范疇(drawing)的認識和理解等同起來。不言而喻,素描與繪畫的關系,因由素描的獨特性語言所展示出來的界定,如同藝術與美術的概念(arts)一樣近似于模糊、類似或者相同。但是,無論什么樣的藝術家或者是從事美術繪畫的人又都認可甚至堅持這樣一種觀點:即素描具備獨立性語言。當素描獨立存在時,它的藝術張力有別于其它繪畫種類作品的藝術張力,具有素描作為藝術自身的獨特體系與藝術魅力。
“素描是一切繪畫種類的原源和靈魂?!?/p>
——米開朗基羅①
就繪畫藝術而言,包括素描在內的任何繪畫種類都具備著自身的歷史和自身的獨立性語言。因此,我們進行素描語言獨立性與表現性的深入研究,尤其能體現出藝術家本人的個性和風格,對于繪畫者創造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造型藝術;素描;獨立性語言;表現
一、素描的形式與風格
素描是一切單色繪畫的總稱,是繪畫的種類之一。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素描中的造型能力既是表現能力,也是創造能力,美術史始終由造型能力杰出的大師來拓展。通過欣賞與研讀大師的素描作品我們會發現,每位畫家創作作品的形式與風格都與其素描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可以說素描的風格與表現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畫家本人,甚至比創作更加直接地表達了對客觀自然的感受,素描往往是形成各種畫風的基礎,也可以這樣說,什么樣式的素描,產生生么樣式的藝術作品,雖然繪畫史上出現了各種主義、流派和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但都沒有超出繪畫本身的規律,繪畫只表達繪畫應當表達的東西,繪畫只表達繪畫能夠表達的東西。這就是繪畫得以活到今天的原因,只要人類不喪失對美的追求的能力和表達欲望,那么繪畫就不會死亡。
素描藝術中形式的美,是繪畫區別于普通攝影的價值所在,繪畫越來越脫離開以往附加的東西而更注重繪畫本身的語言,而繪畫本身的語言形式同樣也是一個富于變化發展的生命體,任何時代開創性的大師都為此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向大師學習素描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每一位大師都有自己富于個性化的語言系統。他們在素描中涉及的研究范疇,技法的特點,運用線條的風格則從根本上決定了他們藝術創作的總體成就和藝術中的精神以及時代的特征。每個藝術家由于他獨有的造型審美趣味和內在規范,使他的作品在一定的時期內構成思維與表現上的習慣。雖然描繪的對象不同,卻產生一種共同的造型樣式,這也是證明畫家藝術風格個性成熟的表現。對于一位有成就的藝術家而言,他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在形式與風格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變異,但嚴格說前后不會毫無聯系。風格是藝術家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忠實于自己心靈和獨特感受的必然結果。每個人的心靈都積存著各種感受:雄強、溫柔、狂亂、靜謐、高亢、感傷、瘋狂、孤獨......這些感受經過藝術家自然或刻意地表現出來后,凝聚為各種各樣的美,產生出各種各樣的風格韻味。當然還有許多并非單一而屬于綜合型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形式,復雜多變,但有一點是根本不變的,那就是一個藝術家所具有的穩定氣質和感悟力。
當一個藝術家在思索自己藝術風格的形成時,首先應該明了:風格不是你發現的,往往也不是你喜歡的東西,更不是你追求出來的,風格就是你這個人。你若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客觀地做到這一點,那么你就會實現你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理想。
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應該做到,在畫中即有“他”(“它”)又有“我”。這幅畫能告訴你被描繪對象的許多“傳記式”的東西,同時它必然也是畫家本人個性的表現。有些所謂基本功很好的素描,雖然表面上與客觀對象很相似,但沒有個人的風格,看不出作品出自誰手,更無法談及有何感受,仍屬平庸之作。因此,對于包括素描在內的繪畫作品來說,藝術家的個性感受和辨識度是至關重要的。
一千個藝術家有一千種表達方式和風格韻味。僅憑線條就可以大體揣測出這位畫家的性格,“字如其人”也是此理。一個人畫面中的線條筆跡是一個畫家個性的直接流露。理智的安格爾線條冷靜、高貴、嚴峻;天性奔放的德拉克洛瓦線條激越狂放;天真溫柔的雷諾阿線條松動輕靈;病態的凡·高線條神經質、顫抖;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的作品,給人的感受也如其人一樣緊張,線條痙攣、癲狂;還有達利的狂傲不羈的生活和倫勃朗的不幸遭遇,都在他們的素描和創作作品中留下了烙印。這些大師們的素描和創作以及本人已形成了完整的統一體。因此,認真閱讀和欣賞各國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大師的作品,深入研究他們的個性何以形成,特點由何而來,將有助于尋找適合自己的藝術發展之路。
二、素描的形式與內容
繪畫的歷史是繪畫語言即造型語言不斷延伸,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的歷史?,F代繪畫雖然以各種各樣的姿態出現,但其最大特征,乃在于對造型性的追求。我們學習繪畫,并不是僅僅學習如何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而是要學習和建立一套繪畫語言及形成規律,要能夠運用繪畫的語言和形式去把握自然物象,做到通過藝術感受從容自如地構造畫面,在這個過程中,素描——當它以一種獨立的繪畫形式呈現時,它本身就是畫家表達心靈境界的個性化語言。
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作品,不論是具象寫實性繪畫還是意象表現繪畫以及抽象繪畫,都是由內容和形式兩部分組成的,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具有歷史性與時代性,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伴隨著時代、政治、科學以及畫家本人的生活經歷和人文素質的變化而發展或變化的。
對于素描藝術來說,內容即題材就是畫家所要選擇和表達的客觀自然物象,而形式和語言是使這內容上升為藝術作品的必經之路。形式,是指構成事物諸要素的結構和顯現?!渭捶Q‘原形,包括原始形、自然形;‘式指‘法式、‘法則?!问亲匀坏?,‘式是人為的?!问绞侵笇⒆匀恍螒B經過人為加工而形成為一種新的形式。”②
繪畫作品固然要真實地表現對象,但所謂真實的表現,絕不意味著原原本本、枝枝節節地再現和刻板被動地照抄對象,而應把自己獨特的主觀感受表達出來,要把藝術家對于對象的“內在真實”的體會表現出來?!皽蚀_不等于真實,事物的面貌中具有某種內在的、它特有的真實,事物的造型應當把這一真實向我們傳達出來并由藝術家通過作品揭示出來,這是唯一有意義的真實?!雹劭梢?,客觀自然的真實和藝術上的真實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畫家在作畫的時候,在尊重自然的同時又應當“離開”自然,他應當自信,這種“離開”是為了更加真實、更加完美地表現自然。
三、造型與造形
“要記?。阂环L畫本質上是一個按照畫家的某種安排涂滿顏料的平面,其次才是一匹戰馬、一位裸女或某個事件?!?/p>
——莫里斯·德尼④
我們平常所說的“造型”之“型”,很容易被理解為模型、原型,意在依照原物之模樣,予以再現自然物象的仿效,這種理解造成了把對寫實繪畫的認識等同于精確的模仿,結果是在長期的以再現為目的的素描訓練過程中喪失了畫者的藝術個性與創造意識。而“造形”之“形”乃是指形狀,圖形。應當說,在視覺中,拋開顏色,形就是視覺的對象,只要你睜開眼睛就有形的存在。形是人們認識宏觀物象的一種本能反映,它的形象隨著人的視覺、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而不斷地豐富和深刻。例如,形在兒童的視覺中多半是平面(二度空間),而形在成年人的視覺中則是立體的(三度空間),藝術家在繁雜的宏觀物象的形的復雜狀態中發現了形的秩序和規律,并使之因素化、個性化(如畢加索的四度空間立體主義繪畫)。通過藝術家的發現與創造,使形在人們的視覺中產生了新的意義,因此,形就成為了藝術家在繪畫創作中不可缺少的造型因素。
那么什么是造形?造——指創造、構造;形——指畫面圖形;“造形能力”是指在畫面上創造、構建圖形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并非是如實地描摹物象的能力。這里所說的“造形”是有別于傳統“造型”概念的?!霸煨巍奔纫ó嫾疫\用繪畫語言和形式去把握自然物象,也包括利用各種繪畫因素自如地構造畫面。
“造形”所涵蓋的意義較之“造型”的范疇要廣闊得多,“形”在這里已經不是單指畫面中物體的形狀和體積,更重要的是研究組成畫面中物象的各種要素(如點、線、面、黑、白、灰等)與畫面自身的關系,各要素與被組成的物體之間的關系從屬于各要素與“絕對畫面”的關系。也就是說,畫面中的形象相對次要,第一位的是組成形象的諸要素自身,以及諸要素之間,還有諸要素集體與各自對畫面形成的作用等極為復雜的關系。繪畫中諸要素和符號等自身面貌的價值,在對畫面的藝術表現力發生作用時大大提高了。即“形”不僅要體現形象,還包括畫面本身在內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繪畫的各種風格和形式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就培養造型(形)能力而言,素描是最直接、最便利、最理想的方式。通過素描來研究造型語言,引領畫者進入藝術之門,仍然是一條應該肯定的、行之有效的途徑,當素描以一種獨立的繪畫形式出現時,它本身就是畫家表達心靈境界的個性化語言。正如康定斯基所說:“一個藝術家采用的是寫實的還是抽象的形式,其意義是無關緊要的。”這種雙重性決定了素描既是學習繪畫入門的造型基礎,同時又涵蓋著藝術的本質問題。它既可以完成一個常人到藝術家的轉變,也是陪伴一位藝術家終生的基本功和藝術形式。從這個意義上看,與其說素描是一種技術性訓練,不如說素描是一種關于繪畫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和觀察方式的訓練,是對于成為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的訓練。
真正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是絕不會懼怕傳統的。畢加索說:“藝術本身不會變,而是不同時代的人們的思想在變。”對傳統中不適于今天的人類與藝術的問題提出質疑,等于在傳統中獲得發現繪畫革新的更大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繪畫的發展變化等同于造型意識的變化與造型觀念的革命,因此,遇到一種藝術規律上的約束,等于獲得更多、更大的藝術創造上的自由。
四、結語
在今天,國內的美術院校素描教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時代,并且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那就是素描不是以圖解與再現的功能為自己的最終目的。人們更加關注創造性與發掘人的潛質和想象,以創造新的審美形態,拓展新的審美空間。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圖像爆炸的時代,人們不僅認識到素描對于繪畫基礎的重要性,而且對素描本身的藝術價值也更加關注。素描不僅是進入藝術的一種手段,素描更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國內的素描教學,以西方的傳統與現代藝術為基礎,經過東西方之間藝術的相互碰撞、借鑒與融入,已經創立了各自獨特的教學體系,并產生了大量具有創新觀念與現代意識的優秀素描作品,以素描作為藝術主題的各類展覽更是層出不窮。這就使素描不再是一種孤立的基礎訓練手段,也不只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與創作發現相關聯,成為造型基礎訓練連接藝術創造的一個通道。正如藝術家徐冰所說“使學生開始尊重自己的感覺,更深入地看周圍的世界,注意他們過去未曾注意的事物。由此他們會開發一個更大的世界,試著用素描的語匯去表現一切。”⑤
現代藝術家更加關注藝術的造型性及造型意味的表達,素描的追求層次不僅是感官的刺激和抒發,而是通過形式激起人們在接受性想象中創造出自己深層次的心理結構,寄情于現實而又超越現實,融入人類的視覺和心理、精神和靈魂之中。特別是在表現性繪畫中,藝術家普遍提倡和強調同時在造型因素和審美意識這兩條線索上進行有目的的交織與互融,這種藝術的創造理念與趨勢更加印證了英國著名藝術批評家、哲學家克萊夫·貝爾“藝術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一著名論斷。⑥
二十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信息與圖像時代,由于在當代藝術領域中藝術與自然越來越分離,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同客觀對象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遠,依靠圖片或者圖像就可以進行再創作,藝術家接納客觀現實的各種刺激,不是從任何一個自然片段,而是從對象整體,從其內部與外部的多樣表現出發。這一切在藝術家內心里積累起來,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基礎,最終導致藝術作品的產生,而藝術家正是通過創造的行為和作品賦予它一個明確的藝術表達方式,而素描就是這種藝術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
造型意識的培養和造型能力的掌握是跨向繪畫藝術大門無法繞開的一步,繪畫的發展始終由造型能力深厚的大師來拓展。造型,現在是今后也仍然會是架上繪畫藝術形式的最后底線,而素描正是這最后底線的重要表達方式。
素描之根本目的及其恒久價值,是通過研究造型語言之內在規律,爾后使藝術家獲得對客體萬象的普遍認識與主動掌握以形述情的自由。
注釋:
①楊身源,張弘昕.編著.西方畫論輯要.江蘇美術版社,1990年4月第1版第140頁.
②張道一.著.美術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66頁.
③陳訓明.編譯.畢加索馬蒂斯論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75頁.
④丁一林,胡明哲.著.當代素描教程.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第1頁.
⑤隋丞,張澎.編著.素描·獨立語言.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第155頁.
⑥(美)沃林伯格.編著.李奉棲.等譯.什么是藝術.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第118頁.
參考文獻:
[1]孫建平,著.現代素描肖像[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6(第1版).
[2]隋丞,張澎.編著.素描·獨立語言[M].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8(第1版).
[3]任蘭新,著.新概念靜物素描[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5(第1版).
[4]丁一林,胡明哲,著.當代素描教程[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6,2(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