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虓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主要城市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經過摸索、驗證、創造并總結了一系列的改革模式,如:轉制改革,劇團重組,機制轉軌,多種形式的聯盟,媒體托管以及成立自主的多媒體聯合演藝公司等等。它基本構成了我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生存、發展、延續、提升,這也是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整個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
靠政府吃飯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真正獨立的時代,靠自己、靠真才實學,靠團隊精神要充分發揮聰明,根據市場營銷傳出一條自己的路,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征,大力推動政體機制。要緊緊轉抓住市場主體,重塑這一關鍵環節并對我市專業表演團體演出市場的現狀與歷史進行冷靜的審視,真正探尋出一條是英文以體制改革并發展演出市場營銷的,是文化創新及演出市場營銷創新同步。
文藝體制改革一直以來都是國家一項重要的、革命性的創新舉措。全國上下各地文藝團體紛紛推出了許多不同的改革方案,其中不乏行之可效的舉措,但就我是問以改革的推進過程一直處于之后狀態,者不得不讓我們要深深的返觀自照了。哈爾濱這個文藝名城,曾被譽為音樂之城、天鵝項下的明珠等等美譽,而且養育了大量的文藝專家、名家、明星。這說明哈爾濱市有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底蘊的城市。為什么現在卻處于一刻青黃不接、半死不活的狀態呢?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人才大量流失
第二、沒有好的創作團隊
第三、沒有充足的資金
第四、缺少創新的作品-------
等等
如今改革勢在必行,個文藝團體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何去何從,至使各個團處于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
其實,我們的劇團領導應該走出去,學習外省的良好效果,根據自身狀態打造一個良好的發展之路。
為什么想劉老根大舞臺會火遍全國,其原因在哪里?質的全國的藝術團體深深思考一下:一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二是百姓的需求口味,三是作品源于百姓日常生活,四是打造百姓適合的作品,五是團隊的力量,六、嚴謹的管理機制--------
我們現在的各大劇團卻一直都在閉門造車,各自為政,曲高和寡。所以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改革,談起來容易,卻行之困難重重,我個人的感覺,如果讓各劇團充分利用現在的有效資源是可以另辟蹊徑的。
一、一直以來都在進行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卻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高雅藝術進校園除了讓大學生欣賞名劇名曲外,還可以讓大學生了解座屏外的文化背景,打造文化藝術沙龍,開展文藝美學方面的座談論壇,名家講堂------不但可以是大學生提升文藝修養,各專業演員的專長也可大大的發揮到極致,與大學生互動起來打造真正的高雅藝術平臺。
二、現在戈伊蘇培訓機構良莠不齊,許多人根本沒有專業資質,我們的各專業團團體可充分利用自身專業的資源,來指導或引領培訓市場,打造純專業的藝術培訓機構。
三、現在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中小學生在校園增加藝術特長項目,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他們有沒有專業藝術人員指導,只能由學校的音樂或體育老師來兼職,學生們收不到好的效果,我們的專業演員正好可以和各中小學聯合創辦藝術第二課堂,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四、走到民間去,送作品下鄉到基層,支援民間團體與百姓同樂。文藝必須增加內涵,貼近生活,把單一的技能轉化為文化素質。
五、多出好的作品。在劇場演出時可推陳出新,將觀眾請上臺與演員互動,打造人人都可承辦成為主演,讓文藝演出觀眾化,普及化,讓觀眾親自體驗舞臺感,觀眾置身于劇情中間而成為一體,觀眾們不再被動的在旁觀,而是主動的參與,會大大的引發觀眾的欣賞口味和欲望。
六、各劇團之間可以資源共享,如前不久廣州推出的《西游記》就融合了舞蹈、雜技等等各種藝術手段,這不是為創新的好舉措。我們的歌劇、話劇、戲劇等多劇中完全可以整合創作出多種品位的好作品。
七、到藝校去支援教學,現在的黑龍江藝術院校師資匱乏,而劇團人員閑置,而這二者可以共同合作,利用劇團人員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給予藝術院校以大力支持。
七、走進社區、打造百姓業余文藝的高水準活動。
八、專業的營銷隊伍,好的作品需要好的營銷手段,如何打造包裝我們自己的藝術品牌。必須要深思熟慮,增加創新意識。
九、借用名人效應,邀請哈爾濱籍的專家、名家、明星來助演,提升哈爾濱藝術之城的品牌效應。
十、與企業合作聯合打造企業文化品牌,為企業文化注入新鮮元素,藝術的內涵。
十一、利用媒體電視、網絡平臺直播演出,現場通過信息平臺互動,人人都可當明星,充分調動網民的參與性,現場指導、專家名人現場課,與名家同臺等,用媒體效應打造哈爾濱藝術的新領域。
總之,改革勢在必行,無論任何行業都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拓展思路,才能在競爭領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相信哈爾濱這個有著深厚文化藝術內涵的城市一定會走出一條嶄新的、獨特的、自己的藝術表演團體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