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摘要:當今社會傳播手段和方式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媒體格局,紙質媒體也在生活中悄然轉型,傳統的電視媒體逐漸不再是媒體中的龍頭,然而廣播媒體卻在當下逐漸又重新回到主流大眾的視野中。廣播剛好融合了電子媒體與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廣播只能線性收聽的弱點,由此人們形象稱之為“車輪下的媒體”。
關鍵詞:汽車時代 私家車廣播 新媒體 機遇 挑戰
中圖分類號:G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104-01
一、廣播和新媒體融合中的轉機與挑戰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利用互聯網的發展推出面向移動終端用戶的服務,拓展傳播方式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了。
北京早在2012年便首先推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易通1039pad,軟硬件的配置都達到了當時主流的平板電腦標準。易通1039pad兼容了可以安裝到安卓系統的十幾萬種應用,還依舊保存著交通廣播的第一代1039新媒體機的定制屬性。人們可以通過1039pad的應用插件直接進入北京交通廣播網網站,不僅可以在線收聽直播節目,點播往期節目,還可以在收聽的同時在瀏覽網站上更新新聞資訊,或者是在網站節目中聊天互動。它的前瞻性和創新性也是為之后的媒體提供了經驗。
智能手機的軟件開發則是比較普遍,比如愛青島app,與這款軟件進行合作的是青島的整個傳媒,青島的新聞、公交地鐵、路況違章和電視臺的所有信息都被囊括。這款軟件支持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這款軟件中可以通過直播找到交通廣播的直播還可以搜尋到之前的節目,使得聽眾與電臺的互動更加便捷。這是一個標志著交通廣播進入新媒體陣地的重要行為,在推動廣播和移動互聯網的融合中再次嘗試著。
二、網絡廣播的在線鏈接
網絡廣播一直是有兩種形態的:一是傳統廣播節目的在線直播和點播回放,另一種則是新的網絡平臺打破了傳統的播放模式。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微電臺,微電臺作為新生的廣播傳媒,正在逐漸發展壯大。微電臺克服了傳統廣播的接收終端和地域的限制,革新了傳統廣播的互動方式,彌補了傳統廣播無法回放的缺點,而且影響了新的一批人群,年輕人逐漸通過微博接觸到電臺,接觸到了傳統廣播,給了傳統廣播更大的受眾人群和市場。
微信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因為它真的是太便捷實用了,私家車廣播也恰恰把握了這一點,建立起了官方微信的平臺,而且微信可以上傳照片,可以實時性地傳播一手信息,廣播再以第一時間播出,真的做到了高效能的便利。
三、廣播和新媒體二者融合的問題和對策
與新媒體的融合剛開始。二者相互融合還停留在低層次,因為任何新媒體的出現都不會完全替代掉傳統媒體,而是與他相互共存才可以走得更加長遠。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廣播穩扎實打堅持的就是可信度。創新必定是發展的關鍵,一成不變的節目肯定會沒有新意,當然私家車廣播的創新不僅僅是從節目的內容也是從體制上有所創新。由于廣播的覆蓋面積有限,在與新媒體合作中,可以充分挖掘新媒體特長,融入廣播中,新老媒體的有機融合必會走出創新之路。
四、私家車廣播節目形態的創新途徑
在汽車時代下,受眾的定位也將更加年輕化,年輕的受眾群體可以帶動私家車廣播和新媒體結合的新發展。《活力引擎1+1》是青島交通廣播一檔搜集介紹島城吃、喝、玩、樂好去處的高人氣節目,首先在內容上了解受眾想要了解的,多元化的編排,主持人用自己的親身感受給大家帶來客觀的評價。與新媒體廣播結合后,使得節目看起來更加生動有參與感,不僅僅增加了節目本身的收聽率,同時對于所介紹的體驗對象加強了推廣作用。這檔欄目成功的原因正在于它的編排策略。
新媒體的發展為何如此之快,正是因為一波新的受眾群——青少年。那么廣播為何不把切入點放在這群年輕的受眾群上?交通廣播需要讓受眾群體年輕化,從而脫穎而出。
(1)快捷性。年輕人喜歡做事直接,希望最直接獲取當時需要的信息,那么及時和快捷就是首要因素。一檔新的交通節目,首先需要了解年輕駕駛員的習性,那么主播的選擇也可以趨向為年輕人,內容也年輕化,讓駕駛員有一種平等對話的感受,這就增加了交通廣播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
(2)趣味性。趣味和幽默一直是生活的調劑品,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可能也是有趣的事情。
(3)福利性。說到福利,什么是福利?一個小紅包是福利,所以年輕人都愛搶紅包。自己喜歡的明星發微博是福利,所以年輕人在微博領域狂熱追星。
“動態廣播”也逐漸被人們接受且廣泛使用,這是明確把受眾定位在汽車駕駛員和乘客的專業廣播電臺。
五、結語
本文對私家車廣播如何低成本又快速地與新媒體融合,并在融合中注意一些問題進行了粗淺的介紹,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最后提出私家車廣播也會在汽車時代漸漸發光,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廣播的改變和不同,讓汽車時代的私家車廣播綻放光彩,讓私家車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出現大好的共贏局勢。
參考文獻:
[1]李玥.新媒體時代廣播的機遇和挑戰[J].聲屏世界,2013.
[2]王丹.新媒體時代下交通廣播的困境和出路[D].黑龍江大學,2014.
[3]單亮亮.交通廣播的品牌特色[J].記者搖籃,201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