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東輝
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國有森林已全面禁伐,轉變為以環境保護和娛樂游憩為主的生態、森林旅游和長期研究用林。在近100年的發展中,美國的森林面積僅減少了13%左右,從1992年至今,其森林覆蓋率一直維持在33%左右。
1中美林業發展比較
1.1 森林資源比較
林業是受資源約束較強的產業,森林資源存量、資源稟賦對一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從資源擁有量看,中國和美國不相上下;但從資源相對占有量看,中國則比美國少的多,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6.55%,美國的森林覆蓋率則達到33%左右。我國的人均林地大約只有0.001hm2,約占美國人均量的1/6。 www.lunwenwang.com 論文網在線
1.2林產品生產比較
我國林產工業的規模明顯偏小,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條件。在主要林產品生產上,我國與美國勞動生產率差距較大,整體上屬于低效型結構。在技術上也有較大的差距。
1.3林產品貿易比較
從九大產品(包括針葉鋸材和膠合板材原木、闊葉鋸材和膠合板材原木、制漿材、單板、膠合板、刨花板、紙漿、新聞紙、紙和紙板)的貿易流向看,我國是主要進口國,美國則是主要的出口國。在全球林產品貿易中,中國是林產品凈進口國,并且進口量不斷增大。
2美國發展林業的經驗
2.1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林業的政策
對國有林經營單位免征財產稅。美國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要向國家繳納固定財產稅 (5%),但國有林的財產(林木及地產)可以免稅。據估算,國有林財產至少有500億美元,這樣,國有林經營單位每年可節省25億美元,用于國有林的建設。
引導小林主提高森林經營水平。美國的小私有林主達450萬個,平均經營面積28hm2,擁有全國59%的用材林,提供全國木材產量的一半。為了把這部分私有林納入集約經營的軌道,聯邦農業部農業穩定和保護委員會制定了“農業保持計劃”、“林業鼓勵計劃”,對小林主進行“成本分攤援助”,在資金上保證集約經營的開展。在技術援助方面,聯邦和州政府實施了“合作森林防火”、“合作森林經營”、“森林病蟲害管理”等計劃。此外,由半官方的森林協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標準林場活動。所謂“標準林場”其標準有3條:①預防火災,防治病蟲害,避免破壞性放牧;②林地必須固定作為培育林木之用,實行永續作業;⑧必須采用有利于改善林地條件的采伐方式。申請成為“標準林場”的小林主,由森林協會進行檢查驗收,合格者可以享受免費或廉價提供苗木和借用營林機械,非商業性質的撫育伐可以得到經濟補助以及技術指導等優待。每隔5年進行1次復查,不合格者,取消資格。此項活動對提高小私有林的經營水平發揮了重大作用。
2.2依靠科技進步,發展高效林業
美國的林業公司都有自己的營林科技隊伍,從選育良種開始,研究和總結出一整套營林技術體系,并制訂出相應的技術規范。美國惠好公司依靠科技進步,實施高產林業計劃以來,輪伐期縮短一半,產量卻相當于天然林的3倍,伐期總收獲量達到1000m3/hm2。為了發展高效林業,他們還十分注意木材利用的研究。在美國,為什么能在南方13個州順利地實施了發展“第三森林”的宏偉計劃?其主要原因就是成功地研制了南方松人造板新工藝及其成套設備。利用南方松中、小徑原木生產厚單板,用厚單板膠合成方材和板材,比傳統膠合板節省膠料,而其性能和用途卻優于傳統膠合板,從而為南方松短伐期人工林生產的中、小徑原木開辟了大規模工業利用的途徑,促進了高效林業的發展。
3對我國的啟示
3.1加強營林、造林基礎
營林造林是補充森林資源、保持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保證林產工業原料供給的基礎。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多次發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并取得了可喜的業績。但我國林業的高稅賦卻從根本上動搖了這一基礎,長期以來過多依賴精神鼓勵促進植樹造林,忽視物質利益刺激。林業基礎的加強,營造林積極性的調動離不開物質利益。當前,要調動林農和經營單位營造林的積極性,必須解決3個問題。一是稅費負擔,要改革不合理的林業稅費,逐步減免各種收費比例,在條件成熟時,逐步取消各種收費,保證林農和經營單位的合理收益,從根本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二是要規范林業“一金兩費”的用途,該還之于林的,一定要還之于林。三是要結合國內林產工業的需求和我國豐富的自然地理環境,科學地確定營林樹種,提高營林本身的經濟效益。
3.2實施林區綜合開發與多產業協調發展,提升林業系統發展功能
系統思考林業的發展,把發展林業同森林綠色食品、花卉園藝、特色加工業、森林旅游等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幅員遼闊、自然地理環境多樣的優勢,發展優質、高效的林特產品栽培。利用勞動力資源豐裕的優勢,發展林產品加工業,建立較完善的林產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