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元勛
對蔬菜生長、發育和繁殖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遺傳因素和栽培條件相對來說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各類植物激素的控制也對蔬菜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很多方面都產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促進扦插枝生根、防止菜苗徒長、控制花性別轉化、增加產量等方面。隨著老百姓對蔬菜產量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廣大菜農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
1植物源生長調節劑的基本特征
1.1以調節植物生長為目的
所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主要作用目的都是調節植物生長,使一些無法正常生長發育得植物可以生長發育,也會對一些植物起到促進或抑制生長的作用。但是在使用這些調節劑進行植物生長調節時,不能盲目使用,必須要根據需要調控的植物的屬性和目的進行合理地選擇, 不僅僅調節的種類需要慎重選擇,合適的使用時期、使用劑量和施藥方法也是要非常慎重考慮的。
1.2對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對于所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來說,無論是什么種類對于植物的調節作用是什么,想要對植物起到調節生長的作用就必須進入植株體內,只有進入植物體內才能使調節作用真正有效地發揮出來。植物體內的酶和調節劑相互聯系起來,經過植物的代謝后在相應的部位起到相應的調節作用, 盡可能使用最小的劑量達到較高的調節功效。
1.3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對植物起到調節生長作用的激素主要分為內源激素和外源激素,內源激素是指在植物體內通過代謝而產生的一類植物激素,這類激素主要是通過植物體內不同的器官組織產生的不同的植物激素,不同植物激素的調節作用和調節對象不同, 這類植物激素通過在植物體內的轉移對植物起到不同的調節生長發育的作用。而通過人工技術采用生物或化學方法合成的不是由植物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被稱為外源激素。人工將一些植物原料和動物原料經過化學生物方法進行加工合成后形成激素,同樣可以針對不同植物和不同器官產生不同作用效果。言外之意就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通過人工合成也可以是植物體內產生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可以通過使用較小的劑量產生較大的調節效能。
2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效果
2.1控制休眠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于植物的休眠時間和休眠期限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對于蘿卜、洋蔥、馬鈴薯、大蒜、胡蘿卜這類植物的控制效果更好,上述植物在采收后的一段時間內會出現萌芽的情況,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有效地控制萌芽的情況,使得這類植物的貯藏期得以延長。具體的使用方法為,在對上屬一類植物進行采收之前將植物生長調節劑均勻地噴灑在植物的葉片上,所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成分為茶乙酸鈉鹽或者2,4~D鈉鹽,如果想要達到最佳的效果,最好選擇青鮮素,或者可以將青鮮素和2,4~D進行混合后再使用,這樣對植物的調節效果更明顯。將采收后已經開始貯藏的植物使用茶乙酸甲醋溶液進行調節,將調節劑噴在干土或紙屑上后和馬鈴薯等混合起來。同時根菜類植物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貯存,能夠有效地避免其在貯藏期間提前出現發芽的情況[1]。
2.2刺激生根, 提高扦插成活率
一些植物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后在成活率方面會有很大的提高,以秋番茄為例,高溫多雨是秋番茄正規種植時候最大的難題, 由于氣溫過高并且雨水過于充沛,幼苗會比較容易出現徒長和感染病毒的問題從而導致成活率不斷地下降。主要解決方案為,在進行育苗的時候可以采用側枝扦插技術同時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另外在育苗之前可以使用濃度50 mg/L的萘乙酸溶液和濃度 100 mg/L的吲哚乙酸溶液等量混合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將插條浸泡在其中10 min。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將一些影響植物存活率的問題有效地解決,同時還可以起到早結果的作用[2]。
2.3控制瓜類的性別
有些植物的花是兩性花,所以其體內的內源植物激素會在分化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功效,這樣會對其性別的分化產生嚴重的影響。以瓜類植物為例,通過使用一定量的相應植物生長調節劑后,雌花的分化數量以及花著生率會出現明顯的改善。比如在黃瓜的一葉期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植株莖部可連續發生雌花而不分化雄花,具體方法為對黃瓜的葉子噴施乙烯利50~250mg/kg溶液。
3結語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種生物農藥,其特點為作用面廣、應用領域多等,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選擇適宜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正確的濃度和使用方法,從而使植物能夠有效地生長。
參考文獻:
[1] 沈齊英, 呂久琢, 潘九堂.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發展現狀[J].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01, 9(1) : 6~ 8.
[2] 黃衛東, 劉肅, 韓振海.幾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對蔬菜生長發育的影響[J].北方園藝, 1994(1) :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