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周建
1防治原則
全面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農藥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治原則。
2主要蟲害
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蚜蟲、紅蜘蛛。
2.1地老虎
2.1.1為害特點 該類害蟲多是晝伏夜出,咬食青貯玉米幼苗的根或莖基部,造成缺苗、斷壟、死苗等。
2.1.2發生規律 地老虎在我區一年發生兩代,主要是以警紋地老虎為主,部分地塊還有黃地老虎出現。第1代幼蟲危害盛期在5月中下旬。主要危害春播作物,如玉米、小麥、向日葵、花蕓豆等和部分蔬菜。成蟲夜間活動交配產卵,卵產在5cm以下矮小雜草上,尤其在貼近地面的葉背或嫩莖上。卵散產或成堆產,每雌蛾平均產卵800至1000粒。成蟲對黑光燈及糖醋酒等趨性較強。幼蟲共6齡,3齡前在地面、雜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危害不大,3齡后晝間潛伏在表土中,夜間出來危害。老熟幼蟲有假死性,受驚縮成環形。地老虎喜溫暖潮濕,最適發育溫度為13℃~25℃。尤其在早春菜田及耕作粗放、雜草多的地方發生重。
2.1.3防治指標 田間幼苗有孔率達10%時就及時進行防治。
2.1.4農業防治 清除田邊地頭雜草,消滅蟲卵和幼蟲,化蛹盛期到榆葉出現始期,應及時進行鏟埂除蛹。若地老虎大發生時,應及時采取灌水淹蟲的方法。
2.1.5藥劑防治 用40%辛硫磷乳油用種子量0.3%拌種;或用40%辛硫磷乳油150mL/667m2與土壤封閉除草劑混和均勻噴霧;或在地老虎2~3齡時,用40%辛硫磷乳油與80%敵敵喂乳油按3:2配成100倍液,噴拌切碎的嫩苜蓿100kg配制成毒餌,到夜間撒放在青貯玉米苗行間。
2.2蚜蟲
2.2.1為害特點 以成蚜和若蚜在大白菜葉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葉片卷縮,生長受到抑制。蚜蟲分泌的蜜露,是霉菌寄主,影響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早衰。
2.2.2發生規律 蚜蟲在溫度24℃~26℃,相對濕度60%~70%,繁殖力強;溫度大于30℃,相對濕度小于40%,或大于80%對其繁殖生長都不利。
2.2.3防治指標 當田間發現百株有蚜量達到500頭時進行及時防治。
2.2.4農業防治 及時清潔田園,拔除病葉,清除雜草,減少蟲源。
2.2.5物理防治 采用30cm×40cm的黃板誘殺蚜蟲,插25塊/667m2~30塊/667m2,黃板比玉米頂部高20cm左右,當黃板粘滿蚜蟲時,及時把黃板上殘留的蚜蟲清除干凈,再重涂一層機油。
2.2.6化學防治 百株蚜量達到500頭時,及時進行防治。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000倍液,藥劑安全間隔期7~10d,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藥劑安全間隔期7~10d,或用5%除蟲菊素乳油1500倍液噴霧,藥劑安全間隔期2~3d,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藥。
2.3紅蜘蛛
2.3.1為害特點 紅蜘蛛以若蟲常群集于葉背上,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而為害植株。初期葉面出現褪綠小白點,嚴重的整片葉布滿了褪綠小白點,漸漸地葉背變為灰白色,最后葉片干枯脫落,植株早衰,造成玉米早期萎縮,嚴重時植株死亡,使產量下降。
2.3.2發生規律 紅蜘蛛在每年7~8月為害嚴重,對植株要經常進行觀察檢查,在氣溫高、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紅蜘蛛繁殖極快,是造成植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3.3防治指標 當田間點片發生時,及時防治。
2.3.4 農業防治 及時徹底清除田間、地埂、渠邊雜草,減少葉螨的食料和繁殖場所,降低蟲源基數,防止其轉入田間。
2.3.5藥劑防治 用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或用1.8%多蟲螨丁乳油2000倍液,藥劑安全間隔期7~10d,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