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 李尚
【摘 要】本文通過對馬鈴薯種植中的不良現象及防治方法的分析和探討,提出了馬鈴薯種植中的不良現象及防治方法的應用技術和注意事項,對提高馬鈴薯品質,達到馬鈴薯穩產、高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馬鈴薯;種植;不良現象;防治;方法
[Abstract] Bad phenomenon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otato planting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ut forward the unhealthy phenomen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potato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tato,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achieve stable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The potato; Planting; Bad phenomen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塊莖青頭現象:出現青頭的原因是播種深度不夠、壟小、培土淺薄,或是有的品種結薯接近地面,或將土層頂出了縫隙陽光直接照射到塊莖上;儲藏期間見到散射光或照明燈光、或風吹時間長也會形成綠皮。防治馬鈴薯青頭現象,種植時應加大行距、播種深度和培土厚度,儲藏時避免光照。
悶生薯和爛種:(1)悶生薯是已出芽的塊莖播種后,由于溫度低等原因,未能及時出苗,使塊莖的幼芽變成了塊莖,形成悶生薯會導致田間缺苗。生產中,春季氣溫偏低、播種期不宜過早,特別是催大芽的種薯更不應該播種太早,未見光的薯芽不要直接播種。(2)春季播種經常出現田間爛種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春季地溫低,溫度過大長時間不出苗導致。預防田間爛種在切種塊時將種塊拌入適量的滑石粉和殺菌劑(如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
塊莖畸形現象:在收獲馬鈴薯時經常出現薯塊頂端或側面長出一個小腦袋,有的呈啞鈴狀,有的長出一串小薯形成薯串;還有的芽眼突出,形成腫瘤塊莖;還有在塊莖上裂出一條或多條溝等現象。塊莖畸形主要是在塊莖增長期由于高溫、干旱等不良條件使正在膨大的塊莖生長受到抑制,暫時停止生長,后來由于降水或灌溉,使生長條件得到恢復,塊莖隨之也恢復生長,在生理活動強的芽眼處發生了二次生長,形成了畸形薯。在生產中,適時灌溉,加強中耕培土,選擇抗旱、抗逆能力強的品種,盡量降低畸形薯的發生。
塊莖空心現象:由于生長條件突然過于優越,造成塊莖極具增長膨大,如種植過稀或嚴重出苗,生育期高肥、高水,都會使空心率增高;另外,鉀元素供應不足,也會造成空心現象;空心也與品種有關。防止空心現象的發生,應選擇空心發病率低的品種,合理調整密度,減少缺苗率,配方施肥,增施鉀肥,加強田間水肥管理。
塊莖黑心現象:在田間發生塊莖黑心時,植株矮化、僵直、葉片變黃,小葉向上卷曲,發病后期莖基部變黑腐爛,植株枯死。薯塊先從匍匐莖處變黑腐爛,向內發展使心變黑,這種黑心多數是由黑脛病造成的。儲藏期間由于堆積過厚,通風不良缺氧也會造成黑心。在種薯切塊時要嚴格淘汰病薯,選擇抗病品種,儲藏期間嚴格控制密度,做好通風。
塊莖長賴現象:薯塊多個病斑匯合成片,表皮粗糙,成瘡痂狀硬斑,病斑僅在薯皮,不侵入薯肉,這種現象主要是由馬鈴薯瘡痂病或粉痂病造成的。防止該病,首先應該選擇抗病品種,避免重茬,實行輪作,忌偏堿性地塊種植,加強田間管理,防止干旱。
只長秧不結薯現象:生產中經常出現馬鈴薯只長秧不結薯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產量和經濟效益。不結薯的原因一是選用品種不適宜本地氣候特點。把種薯從短日照品種引種到長日照地區后,有時會出現不結薯現象,而長日照地區引種到短日照地區,往往不開花,但對地下塊莖生長影響不是很大。二是高溫影響。溫度對馬鈴薯關系極大,特別是結薯期,如果土溫超過25度,塊莖就會基本停止生長。三是氮肥施用過多導致植株徒長,匍匐莖傳出地面稱為枝條,出現只長秧不結薯現象。解決方法是適時早播,選擇適宜當地氣候的品種,種薯是增產的內因,高產的關鍵,要選擇生育期適宜的脫毒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