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星如
(730000 蘭州大學法學院 甘肅 蘭州)
淺析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
姚星如
(730000 蘭州大學法學院 甘肅 蘭州)
一直以來,法律與道德的問題始終是法律專業學生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更是社會實現中正確處理法治與德治關系的重大問題。本文從當前社會老人跌倒,無人敢扶的熱點現象出發,引出了相關部門沒有處理好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進而分析了法律與道德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希望對處理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有積極作用。
背景;法律與道德區別;法律與道德聯系;兩手抓
一直以來,法律與道德的問題始終是法律專業學生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更是社會實現中正確處理法治與德治關系的重大問題。通過觀察最近幾年的社會熱點,我們不難發現, “摔倒無人敢扶”的事件在全國各地愈演愈烈:從眾所周知的南京“彭宇案”到慘不忍睹的佛山“小悅悅事件”再到武漢的“八旬翁倒地無人趕扶”。面對這些負面報道,廣大社會人士在抱不平的同時,更應當反思當今社會的道德滑坡與信任危機問題:在我們這個向來講究尊老愛幼、誠信友善的社會出現這種現象,為什么還沒有相對應的法律制度加以規范與約束。從立法,執法,用法,守法的角度出發,我們更應該完善些什么。這些問題反映到理論層面,便是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么。
正如梁健惠老師所說,在當代中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它們二者的本質一致,歷史使命相同,社會價值的表現形式一樣。[1]在我們看到它們一致性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二者的區別,以求更好的發揮二者的作用。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行使立法權的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并由國家強制保證執行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保護、鞏固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實現階級專政的工具。[2]而道德的基本概念是:道德可以是傳統沿襲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也可以是社會倫理的標準或公共善的意識。[3]
分析二者的基本概念,對分析二者的區別有很大幫助。二者不同之處主要有:
1.二者產生條件不同
正如前文介紹概念得知,法律是由立法機關,按照立方程序制定出來的;而道德主要受人們內心信念,風俗習慣,社會輿論等產生的,而這些信念、風俗、習慣、社會輿論等并非像法律那樣,通過立法程序立刻產生,而是有歷代的歷史積累,最遠可追至原始社會。例如,法律保護私有財產,這是通過擁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通過嚴格的立法程序制定出來的,而道德方面關于私有財產的保護意識產生于原始社會晚期,二者產生條件不同。
2.二者表現形式不同
依舊由上文概念得知,法律是通過立法者通過立法程序制定出來,除了這種形式,還通過認可某種行為規范,使其具有明確內容,其具體表現形式有制定判例、認可某種習慣等,是成文的。相比之下,道德規范的表現形式比較抽象,模糊,它體現在人們的意識和信念中,如道德規范要求我們不隨便扔垃圾,維持公共環境干凈整潔,這并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
3.二者的調整范圍不同
法律與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同,道德的調整范圍遠大于法律。法律的調整范圍有限,是從外部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約束,通過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形式。除此,法律是劃分罪與非罪,合法與違法的標準,道德則主要是劃分善與惡的界限,是一種自發行為,是從內部對自己行為的約束。這兩種界限在一定范圍內互相重疊,也可以互相獨立。[4]比如王二生活極度拮據,因此想了歪招,想要偷隔壁老王的錢。如果王二,他只是在心里想,“我要偷老王的錢”,這種思想犯屬于道德范疇,但是,如果王二確實進入老王家并成功盜走了一定數額的錢,滿足了盜竊罪成立要件,那便進入了法律層面的調整范圍,王二會因此承擔法律責任,為自己的罪行負責。
4.二者的作用機制不同
正如上文提到,法律依靠的是國家強制力,通過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傳統力量,傳統沿襲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及自律維持。
5.二者內容不同
這點比較好理解,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的,且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而道德,多強調義務。
二者的主要區別介紹完后,讓我們再回到老人跌倒卻無人攙扶的問題上來,這實際是一個法律與道德的沖突問題。導致沖突的原因是法律與道德不同步:面對豐富的社會現象,法律具有滯后性,即我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立法方面沒有及時更新。
總之 ,法律與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法律制度及體系是立足于我國民族倫理道德的基石,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撐,同時,道德的實施也需要法律的保障。要想推行依法治國,必須要將德治與法治結合起來,如此才能更好更快更科學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喬軍,李桂榮.《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幾點思考》[D]《攀登: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0卷第F07期:187
[2]梁健惠.《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和作用的思考》[D]《理論學習-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2005年第7期:70
[3]張瑞.《對法律與道德關系的再認識》[B]《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2年第5期:220
[4]趙蓓.《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思考》[D]《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第7期:49
姚星如(1991~),女,漢族,山西運城人,學生,法學碩士,單位:蘭州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專業,研究方向:非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