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華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排污權交易制度在我國適用的可行性研究
尹德華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排污權交易制度近年來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美國創立并被澳大利亞和歐洲部分國家采用的排污權交易制度在環境污染的治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國部分專家和學者對是否引進該制度以及如運用進該制度進行了博弈。
排污權交易制度;削減排放信用
(一)排污權交易制度產生的背景
世界各國最初應對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方法是行政管理,但此方式有其內在局限性,不能調動排污者保護環境的積極性。美國在70年代為了解決二氧化硫導致的酸雨問題,美國聯邦環保局為了解決發展與治理的矛盾引用了學者提出的排污權交易理論,于1970年通過了《清潔空氣法》并于1990年對該法進行了修改此后該制度被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接受和采用。
(二)排污權交易制度的產權界定
1.“排污權”是不是權利
從權利的法律功能和社會價值的角度,可以把權利解釋為規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與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義務是設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于法律關系中的、主體相對受動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保障權力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土地屬于私人所有,當然可以在自己的所有物上“堆放垃圾”,同理公民向自身所有的土地上排放環境容量所允許的污染物無可厚非;但在我國,土地、森林、礦藏、河流等資源所有權屬于國家,那么當公民或者企業向不屬于自己的財產上排放污染物的行為是否合法就有待商榷,因此在我國,“排污”是不是一項權利有待商榷。
2.“排污權”屬于誰
如前所述,在美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土地屬于私人所有,因此公明享有排污權的所有權合情合理,國家充當的是排污權管理者和分配者的角色。但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中,土地等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的排污權屬于國家最為合理,國家將自身所有的排污權以無償分配、拍賣或者獎勵的方式分配給企業和個人這理應看作一種“施舍”。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里排污權理應屬于國家。
3.企業排污權的來源
無論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理論上排污權是屬于個人或者國家,企業不應該享有排污權。個人的排污量遠遠低于環境的自凈能力,但早期企業的排污量又遠遠大于環境的可承受限度,矛盾在于排污權理論上屬于個人而不是企業,另一個矛盾在于個人的生產能力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在眾多矛盾的綜合作用下,個人不得不將自身的排污權無償轉讓一部分給企業,國家作為排污權的管理者的角色將環境容量內的排污權合理分配給企業,建立排污權市場,審核排污權交易,因此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充當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企業的排污權來自于公民個人對企業的無償贈予。
(三)排污權交易制度與傳統排污收費制度的對比
1.相同點—本質上都是經濟性懲罰
傳統的排污收費制度是由政府制定出統一的污染物排放量并對企業進行監測,對超標準排放的企業征收超標準排污費,而排污權交易制度是政府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一個環境容量,在環境容量內允許各企業自由買賣、交易排污權。
2.不同點—對排污者節能減排的積極性調動程度不同
排污收費制度是先確定一個排放污染物的價格,然后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排污,如同讓企業決定污染物的排放量。而排污權交易制度首先是政府確定一個總排放量,然后根據一定標準將排污權分配給排污權主體,然后由市場決定排污權的價值。
(一)泡泡政策
1975年12月,美國環境保護局首次提出“泡泡政策”的概念?!芭菖菡摺卑岩粋€企業可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比作成一個氣泡,只要工廠所有窗口排放的污染物總量不大于這個氣泡,企業可以自行決定內部調整各排污窗口的污染排放量。如果企業有剩余的“氣泡”則可以用來擴建、交易和儲存。
(二)儲蓄政策
儲蓄政策,實質是在法律上對排污人所享有的對富裕的削減量的所有權予以承認。如果一個企業“泡泡”有盈余不但以后可以減少節能減排改進技術的投資,還可以將剩余的排污量這種稀缺性資源進行交易,對于企業這種追求經濟利益的組織來說無疑將大大提高排污者治理污染的積極性。
(三)補償政策
1976年12月,美國環境保護局創立了補償政策。補償政策是指如果一個企業需要擴建或者改建,或者一個企業的排污技術達不到國家所規定的排污標準,那么這個企業可以通過內部調整或者從其他企業購買“排放削減信用”來補償其擴建或者不達標排放數量,從而使自身的排污量達到國家要求的排污量。
(一)早期探索工作
我國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前期醞釀工作可追溯到1988年開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1993年國家開始探索大氣排污交易政策。排污權交易制度在我國真正取得實質性突破的是1999年4月前國家總理朱镕基訪美期間與美國政府就環保領域的合作達成了一攬子協議,國家環保總局于美國簽署了關于“在中國運用市場機制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可行性”的合作協議,確定了江蘇省南通市和遼寧省本溪市作為此次合作項目的試點城市。
(二)實踐效果
總體來看,我國的排污權交易制度從1999年正式引進以來,只是在少數地區進行試點,其理論還不成熟,我們無法直接得出排污權交易制度在試點地區所達到的效果,但我們可以從空氣質量、pm2.5等數據窺探出當地環境的實際情況。在隨機抽到的2014年10月攀枝花、南通、本溪、邢臺四城市的部分環境質量數據對比表如下表:

AQI排名 城市 PM2.5當月空氣質量達優的天數當月空氣質量達良的天數1攀枝花 50 15 31 74 南通 52 0 24 138 本溪 76 0 19 190(倒數第一) 邢臺 167 0 5
可以看出,在隨機抽到的2014年10月南通環境質量屬于全國中等水平,而遼寧本溪則是屬于中等偏下的水準,排污權交易制度并沒有在這兩個最早試點的地區發揮應有的作用。
[1]格平.環境與資源法律讀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24頁
[2]張文顯-法理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第163頁
[3]略論排污權交易制度若干問題.滕宇
[4]美國排污權交易對我國之啟示,陳維春,曲揚
[5]略論排污權交易制度若干問題
[6]曾力,劉建平,美國的排污權交易制度及其在我國的應用探析
[7]張曼,屠梅曾,排污權交易制度在中國的應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