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桂
(重慶萬州外國語學校)
思維導圖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王桂
(重慶萬州外國語學校)
思維導圖法就是我們說的腦圖,是一種以拓展思維而通過繪制圖表形式展示發散型思維的方式。近些年來,經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具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它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教師以及學生在學習中越學越輕松,打破了傳統學習模式。概述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以及如何實現教學創新。
思維導圖;地理;創新方法
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上一般注重講解理論知識,因此學生難免感到乏味。盡管學生明白了書本知識,但不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其中的規律和知識點,就需要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更好地化解所學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環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霧霾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并分析其成因,并指導大家掌握相應的防范措施,在此期間,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讓本來沉悶的課堂變得更加活躍起來,也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最終實現了讓學生“高興學,樂意學,輕松學”。
在初期,學生對思維導圖是未知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將理論以及實踐準確傳達給學生,并結合所學內容以及繪制思維導圖的知識圖向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明白,了解學習目標以及今后需要用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的地理差異這一章時,可以先簡單分為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介紹它們的特點和規律,并利用圖形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也使課堂變得更豐富。如圖展示:

隨后,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的形式讓學生分析該地的差異特征。如,“分析以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地理差異”,經過之前教師分析的過程,學生可以依葫蘆畫瓢,先分析自然地理差異,從氣溫、降水、地勢差異作分析。然后從農業生產方式、人口、城市、交通線等的差異作分析。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國南北地區的顯著地理差異,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思考的能力。
學生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理,教師利用這種心理,可以在教學中開展競爭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提問環節可以提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看誰的方法更簡便”等等一系列問題。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注重每個學生的參與,正確指導和糾正學生的疑點。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教師還可以多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親近自然,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度。
1.明確學習目標,制訂有效教學計劃
思維導圖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我們的教學模式,幫助我們有條理地開展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是課堂教育的首要步驟,通過思維導圖法可以設計更優質、更高效的教學設計,使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前,更加充分地準備和預設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教學方式。
如,教師在講解中亞一節的內容時,其設計可以概括以下幾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學設想:先分兩個模塊,人文和自然為主,再擴散到氣候、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水文、鄰國、軍事、交通、宗教、經濟、聚落等方面的問題,以備課堂交流與討論。
(2)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課前預習和準備,查閱有關中亞地區的資料,在課間交流并探討相關疑點,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向教師咨詢,課后提供針對中亞地區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更加理解知識點,對于學生提及的新穎問題,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并解決。
(3)教學建模:經過思維導圖法的實踐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團隊或小組的方式相互交流和討論,也可以組織到戶外實踐,做到書本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得出相應結論之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完善。
2.歸納總結,掌握重點,解決疑點
由于所學地理知識的不斷增多,許多學生對知識點記憶模糊,形成“新的不理解,舊的記不住”的情形。這時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引領學生總結簡易的辦法便于加強記憶,做到更容易地理解所學知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方面,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實現共同進步的效果。面對不斷累積的地理知識,學生難免不能辨別知識重點,因此總是感到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報不成正比,從而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在學習中,學會抓住重點是取得進步的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導出重點,讓學生著重關注,但要注意不忽略次重點,導致“進而不實”的現象。掌握重點之后,多數學生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對此,學生應先以小組方式討論,再與教師交流解決疑點。
綜上所述,在地理課堂實踐教學中,思維導圖法不僅是一種開拓思維的工具和方式,也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有利于大力推廣,這也讓我們看到不是所有教學模式都是一成不變的,都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革,從而符合書本要求,最終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蔣培松.淺談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