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在一片哀鴻遍野中,傳統汽車經銷商的出路在哪里?
隨著汽車電商的快速成長,眼下,傳統汽車經銷商的日子似乎越來越難過。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百強經銷商集團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經銷商營業收入增速也有所放緩。8月初,兩大經銷商集團廣匯與國機已經公布了半年業績預增公告及半年財報,其中一向業績不菲的廣匯此次的凈利潤增長只有50%-60%,而國機凈利潤同比則下降5.58%。
“目前在全國各地,一場史無前例的經銷商倒閉潮已經悄然來臨。”龐大汽車董事長龐慶華如是說。
然而,在一片哀嚎中,中升集團發布的上半年財報格外引人注目,凈利潤同比翻了一倍。
8月22日,位列2015經銷商百強第三的中升控股公布了上半年財報,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營業收入為317.42億元,同比增長18.1%,凈利潤為6.79億元,實現超過1倍增長(201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1億元)。
無疑,此次中升集團是目前已經公布年中財報的三大經銷商集團中,凈利潤增幅最大的一家。中升集團的這一現象是個偶然嗎?它盈利的背后對整個行業又有何啟示?
專或能強
“在大多數人眼里,傳統汽車經銷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不過,我認為中升集團明年的情況會更好,以后也只會越來越好。”8月26日,在一家位于北京小紅門的廣汽豐田4S店里,作為中升集團多年的老朋友——嘉程集團董事長常曉南自信滿滿地對《汽車觀察》雜志記者說道。
常曉南指出,中國消費汽車市場是最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市場,而中升目前的盈利情況也絕非偶然現象。“對中升有多了解的人會發現,中升集團是個非常專注的企業,從一而終,只做一件事。”
“專注、專業、專心”是中升集團一貫的發展宗旨。
據了解,中升集團專注于經營豪華和中高檔品牌組合,包括梅賽德斯–奔馳、雷克薩斯及奧迪等豪華汽車品牌,以及豐田、日產、本田及通用等中高檔汽車品牌。中升集團是中國首家獲得豐田經銷權的經銷商,以及中國最早獲雷克薩斯及奧迪經銷代理權的公司之一。
據常曉南介紹,中升集團的專注體現在只做汽車行業,不涉及汽車外的其他行業,自2010年3月上市后依然將汽車事業進行到底,并且只做中高端以上的品牌。
的確,在記者梳理中升的業務板塊時發現,從1998 成為豐田首家在中國授權的經銷商,并于大連開設首家3S經銷店/開設首家日產經銷店開始,18年過去了,中升始終以“只做汽車”的專業態度穩步前行。
據介紹,中升控股主要經營豪華品牌及中高端品牌,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升控股擁有241家經銷店,其中豪華品牌經銷店115家,中高端品牌經銷店126家,覆蓋中國22個省份和地區及近80個城市,中升控股的盈利能力在同行業中擁有口碑。
“對中升企業來說,本質就是一家專業從事汽車銷售與服務的企業,中升通過可循環的價值鏈業務產生可復制、可持續性盈利的售后業務模式,與各個伙伴結成信賴、價值、共贏的關系。”常曉南說。
在中升發布的半年財報里,還有一個數字非常亮眼:2016年上半年,中升集團售后及精品業務毛利占比高70.9%。
對此,常曉南坦言,中升集團高度重視各4S經銷店的服務質量,有一套獨立的售后服務體系,提供系統的培訓課程,在業界也備受認可。
專業,則是專業者的本職,亦是顧客的訴求。“每年中升集團內部都會舉行各類技能大賽,各店、地區、全國都會層層舉辦,擁有專業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顧客。”常曉南舉例說道。
用心,是對伙伴誠摯的關心,“對客戶的每一件事,我們都要求員工用心去做。”常曉南說道。
將一件事情做透,體現的不僅是中升的專業度,更是中升的一種態度。
前瞻視野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基于廠家、客戶、員工這三者的關系的深度發展和廣度維系,中升集團提出“終生伙伴”的口號。
要真正理解其內涵,還要從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連的“廠家、客戶、員工”這三個主體說起。
“廠家打造了中國汽車發展歷史,作為4S店長期而穩定的伙伴,不僅對汽車業有著長遠打算,也注重執著、參與和創造。客戶就像我們自己兒時的小伙伴,自然、純真,他們買了車就等于買下整個中升的服務理念、價值觀、人生觀;通過汽車這個載體,帶來汽車生活,以及汽車外的高品質生活。員工也是伙伴,在中升這個大家庭里完成事業,建筑美好愿景,才能讓他們更有歸屬感、責任感,和發展、學習的空間。”中升集團副總經理王洪波曾這樣解釋“終生伙伴”的內涵。
“事實上,中升集團的很多高管都是從4S店里培養出來的,中升比較注重人才的培養以及員工事業的發展。”常曉南說道。
在中升的視野里,廠家、客戶、員工不是簡單的供求、買賣和雇傭關系,而是相互信賴、共同支撐的伙伴。
由彼此信任的伙伴構筑起的生活,也才是中升所想要借助汽車這個載體帶給廠家、客戶和員工的生活——源于汽車,又高于汽車的同想、同夢、同愿景的高品質的生活。
傳統汽車走下坡路已是不爭事實,很顯然,只有具備優秀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實力的經銷商的話語權日益增加,而透過作為大環境中的逆襲者——中升集團的案例,或許帶給業界的啟示是:壓力之下的汽車經銷商,一方面需要對自身的業務版塊進行梳理與整合,另一方面則需要謀求經營模式的變化以應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