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露銘
摘 要 太極拳與健身氣功各有千秋,也有許多相通之處。太極拳推廣早,流行廣,現已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基本功訓練。健身氣功是本世紀初才開始進行改編并推廣,且發展迅速。健身氣功的訓練,特別是專業運動員,還是建立在原有武術套路基本功的基礎上,對健身氣功的訓練主要是從功法動作入手,直接進行各個功法套路的練習,而對于基本功沒有針對性的訓練。本研究分析太極拳與健身氣功的異同點,再提取出適合健身氣功訓練的基本功,結合健身氣功本身的特點,從而找到適用于健身氣功訓練的基本功。
關鍵詞 健身氣功 太極拳 基本功 訓練
氣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出土文物發現,中華氣功至少可追溯到5000年前。經過幾千年,發展成不同形式、不同習練方法、不同內涵的各色氣功。其中本文所研究的健身氣功是目前普及廣泛,深受群眾喜愛的推廣功法。健身氣功功法的創編保持了原有追求三調(調心、調息、調身)合一、健內助外的傳統,通過動作的導引或呼吸的吐納,要求習練者適度練習,循序漸進,因此能形勞不倦、適動養形,不致運動過量引起其他不適。
健身氣功以肢體動作為導引,以正確的功法動作及自然地呼吸、平靜的意識共同作用達到健身功效。為了讓健身氣功習練者更好的掌握功法動作,基本功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太極拳與健身氣功的運動形式極為相似。本文以太極拳作為藍本,將其基本功訓練內容適當的部分引入健身氣功訓練之中。
一、太極拳與健身氣功
已有前人做過關于健身氣功與太極拳相結合的研究,如楊景元等的《太極健身引入健身氣功的可行性探討》和官鐵宇的《將健身氣功引入太極拳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兩篇文章均提到健身氣功與太極拳的異同點,并在結論中肯定了二者融合能更好的促進練習、激發興趣、提高功效等。
本文認為,太極拳和健身氣功確有許多相通之處,但不能忽視的是,二者更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即太極拳具有攻防意識,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健身效果,而健身氣功則是純粹的養身功,不具備攻防含義。另外,雖然健身氣功與太極拳都有動作舒展、輕柔緩慢、圓活大方、剛柔相濟、神態安寧的特點,但二者在運動形式和動作規格方面存在不同。具體來說,太極拳主要以柔和緩慢的肢體運動,配合呼吸達到健身強體的目的;而健身氣功除強調調身、調息外,還講究調心,并主張三調合一[1]。因此,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可以適當的引入雙方的訓練,不可將二者過多的結合在一起,導致將二者混為一談,而要堅持雙方的特殊性,保證各自本身的真正內涵,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二、太極拳概述
據現有可考史料記載,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庭創編,太極拳為各類武術比賽必設項目,國內國際各大太極拳比賽也相繼舉辦,其影響之大非武術其他項目可比。其發展形式之好必然有其獨到之處,除了動作簡單易學,內涵深刻豐富,更有其自身已成系統的訓練內容,便于人們循序漸進的接受和體會。
太極拳有內外三合的運動特色,形神和諧、身心一致的觀念在太極拳中更是被發揚光大。太極拳強調內功修為,在人體鍛煉上,力求人體內部各部分的和諧統一,強調手眼身步法的動轉相隨,要求“上下相應,身手相領,周身一家,內外融通”,以達整體優化之效[2]。
三、太極拳基本功在健身氣功中的應用
(一)太極拳基本功訓練內容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意、練氣、練身,三者之間緊密協調,外練骨骼、關節、肌肉,內練五臟六腑,使身心得到發展,具有極高的健身養生價值。太極拳的基本功包括了太極樁功、步型練習及手法練習等。其中,太極樁功是指下肢固定或全身靜止性的基本功訓練,包括無極樁、馬步樁、一字立體站樁(有合掌式和撐掌式兩種)等等。步型練習包括前進步、退步、側行步(橫步)等等。手法練習包括棚按練習、摟按練習、架推動作等等[3]。
(二)太極拳基本功應用于健身氣功訓練
1.樁功
健身氣功很注重樁功的練習,它有自己專門的樁功習練內容。氣功“三調”的第一調就是調身,樁功也是健身氣功和太極拳的基礎之基礎。健身氣功調身方法分為靜止狀態的調身和靜止狀態的調身,其中靜止狀態的調身就包括了樁功。健身氣功的樁功包括自然勢、抱球勢、扶按勢、疊掌勢等等。
除此之外,太極拳中的部分樁功也可運用于健身氣功的基本功訓練中。(1)馬步樁:健身氣功中有許多馬步功的動作,如八段錦中的“搖頭擺尾去心火”、“攥拳怒目增氣力”,易筋經中的“三盤落定”等等,以及一些需要下沉的低勢動作,這些動作都需要一定的下肢力量和下盤的穩定性,需要氣隨之下沉,馬步樁能很好的訓練這些動作。(2)一字立體站樁:此樁練習意在脊背,訓練師會感覺到脊背氣力充沛或者勁力分張,使脊柱得到鍛煉。在健身氣功易筋經中,十分強調脊柱的伸張和牽引,以達到使全身經脈疏通的功效;五禽戲以及其他功法也有許多脊柱擰轉或伸、縮的動作,因此此樁功也可運用于健身氣功訓練之中。
2.步型與手法
太極拳的步型與手法練習均可運用于健身氣功的練習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結合健身氣功之特點與要求進行。
步型:每套功法都有一些腳步移動的動作,但健身氣功腳步移動的特點是腳步一次性到位后在原地完成重心的轉換或者上肢的運動,甚至許多靜力性的功法動作;太極拳則是在連續不止的運動狀態中,腳步和手法都沒有絕對的靜止,講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因此在將太極拳步型練習引入中,要注意適當的改運動為靜止,在每一步邁出后不用馬上跟步,而是在雙足穩扎地面后做原地的重心轉換、重心起伏、脊柱擰轉或者步型靜止的動作。習練要求為“姿勢工整,方法準確;腰脊為軸,上下相隨;虛實相伴,松緊結合;柔和緩慢,圓活連貫”[4]。
手型:柔和綿緩是健身氣功運動的一個顯著特征。它表現在肢體外形和動作演練上不拘不僵、輕松自如、舒展大方、輕飄徐緩,呼吸調控上做到深、細、勻、長,精神放松,意識平靜。其動作演練特征與太極拳相同,在進行手法練習時引入太極拳的手法訓練內容能讓習練者對動作特征更好的體會,因此可以將太極拳的手法練習引入健身氣功的手法練習中,并加入一些健身氣功自身所有的手法進行訓練,如功法中一些柔和的云撥、揮擺動作——“摘星換斗式”、“熊晃”等等。同時,要結合太極拳沒有而健身氣功所獨有的,即一些靜力性撐、拉、擰等動作——“韋陀獻杵”第二式和第三式、“出爪亮相式”、“鳥展”等等。
四、結論
健身氣功與太極拳在動作特征上有諸多相通之處,研究結構以及實踐也都證明習練太極拳有利于健身氣功功法的體會和掌握,動作也能更加的舒展到位。將太極拳的基本功訓練內容引入健身氣功的訓練中能讓習練者更好的掌握動作,更好的通過動作引導達到健身功效。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必定是有很大區別的兩種不同的運動,因而不可將二者混為一談。在訓練中更要注意各個運動自身的特殊性,在健身氣功的基本功訓練中要結合具有自身特點的動作進行訓練,注意呼吸的自然和意識的平靜,還要注意不同功法所具有的不同特點,對不同的功法練習找不同的感覺,在基本功訓練中就要加入不同功法的動作,適當的結合太極拳基本功來進行,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健身氣功二百問[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1:55-56.
[2]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分會編.武術研究(第二集)[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8:44-45.
[3] 鄭勤,趙永剛.太極拳入門初步[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02:4-58.
[4] 孫永武.太極拳[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46-52.
[5] 中國健身氣功協會.調身鍛煉的基本方法與要求[Z].中國健身氣功官方網站.2007.02.27.
[6]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冀運希主編,黃凌海,王嵐,呂實明等副主編.健身氣功知識薈萃[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0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