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雪梅
【摘要】目的 研究粘連性腸梗阻的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采用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措施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護理措施護理對照組患者,對兩組患者治愈情況、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粘連性腸梗阻;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2..02
患者腹腔內粘連或腸粘連所引發的腸梗阻即為粘連性腸梗阻,發病率較高,有研究指出其發病率為20%~40%[1]。對我院接收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70例進行研究,探討粘連性腸梗阻的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10~81歲,平均年齡(59.32±20.31)歲,12例肝膽術后,14例胃腸術后,9例婦科術后;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11~82歲,平均年齡(59.67±20.45)歲,13例肝膽術后,14例胃腸術后,8例婦科術后。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禁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灌腸、補液以及抗感染等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優化護理措施,其內容有:以60滴/min的速度滴注丹紅注射液、雙黃連針劑,采用理氣寬腸湯、腸粘連緩解方進行治療,且虛寒者增用大建中湯,實證者增用大承氣湯。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體征、尿量等指標,并進行詳細記錄。護理人員采用中藥湯藥對患者進行灌胃,根據手術史以及梗阻位置選擇適宜胃管,灌胃前進行胃腸減壓,控制湯藥溫度在38℃~40℃范圍內,灌注100 mL后夾閉胃管,并持續2 h。護理人員采用中藥湯藥對患者進行灌腸,控制湯藥溫度在39℃~41℃范圍內,灌腸2次/d。護理人員做好肛周護理,及時清潔皮膚,保持皮膚干燥,如要需要則涂抹紫草油。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注意合理休息,注意勞逸結合,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基礎知識以及危險因素,并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飯后不可劇烈活動,并注意腹部保暖。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安撫患者情緒,消除患者焦慮、恐懼心理。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治療效果,患者住院時間,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有效:72~96 h開始排便、排氣;顯效:48~72 h開始排便、排氣。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9.24±2.25)天,治療效果:1例無效,4例顯效,30例顯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滿意度:2例較差,5例一般滿意,28例滿意,滿意度為94.29%。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14.48±2.67)天,治療效果:8例無效,10例顯效,17例顯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7.14%,滿意度:11例較差,10例一般滿意,14例滿意,滿意度為68.57%。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8,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25、7.65,P<0.05)。
3 討 論
粘連性腸梗阻通常由患者機體內的創傷、炎癥、異物、手術以及出血等因素引起的,其中大部分粘連性腸梗阻是由手術引起的[2]?;颊叱霈F粘連性腸梗阻后,如果采用手術治療,可能使得粘連面積越來越大,不利于患者恢復,因此,臨床上傾向于非手術方法治療該疾病。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在中醫理論中,粘連性腸梗阻屬于“腸結”、“腹痛”等范疇,患者通常表現為便閉、腹痛、腹脹等癥狀,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是熱邪、寒邪、濕邪致氣血不暢、通降失常,臨床上應采用清熱解毒、調理氣機、清腸通便的方法進行治療[3]。丹紅活血化瘀、雙黃連清熱解毒、在理氣寬腸湯、腸粘連緩解方、大建中湯、大承氣湯中,大黃清腸通便、瀉火解毒、逐淤利膽,能對網狀皮內系統產生刺激作用,促使腸管漿膜面纖維蛋白吸收,阻止粘連形成;芒硝清熱解毒,能促進腸管蠕動;赤芍、桃仁活血化瘀,防止相關組織結構淤血、壞死[4]。這些中藥藥湯具有活血化瘀、調理氣機、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聯合了中醫和西醫的方法,西醫能發揮改善水電解質紊亂、感染等情況,中醫能改善腸微循環、腸功能等情況,二者聯合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改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傊形麽t結合優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顏思瑤.中西醫結合優化護理應用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6,v.803:83-84.
[2] 王麗麗,姜桂春.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直腸癌術后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4,v.20;No.21404:112-113.
[3] 陸群瑛,顧根英.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應用于腹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4,v.46;No.47803:209-211.
[4] 王桂雙.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28例護理體會[J].河南中醫,2013,v.33;No.25907:1195-1196.
[5] 劉 敏,張海朝.32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及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5,v.5308:144-146.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