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潔,李 穎,彭 允
(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人民醫院,河南原陽453500)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35例的臨床診治體會
韓 潔,李 穎,彭 允
(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人民醫院,河南原陽453500)
目的:探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診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人民醫院2014-11/2015-12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35例,對其臨床診治方法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隨訪1年,35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29例;痰菌轉陰性者29例;X線胸片檢查顯示肺結核病灶顯著吸收者19例,病灶吸收者14例,病灶惡化者2例.結論: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給予抗癆、滅菌、保護患者肺功能、控制再傳染的合理強化治療,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肺結核;血糖控制;滅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生存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時代,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1].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低、代謝紊亂,極易受到結核菌的感染,使得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成為臨床常見病[2].臨床研究[3]顯示,肺結核會影響人體對糖的代謝,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而糖尿病則會降低人體抵抗力,促進肺結核的發展,兩者相互作用,會加速病情的惡化,因此如何在早期明確診斷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本研究選取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排除了心肝腎嚴重功能不全者、腦血管病變者、精神疾病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及有嚴重外傷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2~76(平均61)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痛、胸悶、咯血、發熱、乏力、氣促、納差、盜汗、體質量下降等結核中毒癥狀,且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其中出現多飲、多食、多尿癥狀者15例、視物模糊者6例.
1.2方法
1.2.1診斷方法 (1)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為7.4~23.6 mmol/L,其中>11.1 mmol/L者11例,餐后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2 h OGTT)為9.2~29.4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8%者4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建議采用的1999年WHO正式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新標準[4],即:①糖尿病癥狀+任意時間(1 d內任何時間,與上次進餐時間及食物攝入量無關)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②空腹(8~14 h內無任何熱量攝入)血漿葡萄糖水平≥7.0mmol/L;③OGTT(以75 g無水葡萄糖為負荷量,溶于水內口服:如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則為82.5 g)試驗中,2 h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所有患者均進行X線胸部平片檢查,并多次晨起在醫護指導下留痰,送檢抗酸桿菌和結核PCR,膿痰量多者加送普通菌培養.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定的結核病診斷標準[5],即:①痰菌涂片呈陽性或培養為陽性;②X線片顯示肺部出現明顯陰影;③采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后肺部X線片顯示明顯好轉,滿足以上任何一條即可被診斷為肺結核.
1.2.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抗結核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均采用3HRZS(E)/6-12HRE不固定方案,即給予異煙肼(H)、利福平(R)治療,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擇吡嗪酰胺(Z)、鏈霉素(S)、乙胺丁胺(E)進行聯合治療,根據患者體質確定每日劑量,療程為9個月,期間視病情的發展適當增減劑量.所有患者均行控制血糖的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在飲食及運動療法的基礎上,對于空腹血糖為7.4~11.1 mmol/L的24例患者給予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片,0.25~0.5 g/次,3次/d;對于空腹血糖為11.1~23.6 mmol/L的11例患者每天睡前給予皮下注射胰島素,12~60 U/d,待空腹血糖控制到<7.8 mmol/L時可改為給予口服二甲雙胍片,0.25~0.50 g/次,3次/d.治療期間根據血糖檢測結果適當調整劑量.
隨訪1年,35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29例;痰菌轉陰性者29例;X線胸片檢查顯示肺結核病灶顯著吸收者19例,病灶吸收者14例,病灶惡化者2例.

表1 患者血糖控制、痰菌陰性及X線胸片病灶吸收情況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其內環境有利于結核桿菌的滋生和繁殖;②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抗病毒能力減弱,極易被結核桿菌感染,機體一旦被結核桿菌感染,不僅很難將其徹底清除,反而會為結核桿菌的生長繁殖提供有利的環境;③糖尿病患者肝臟轉化維生素A的能力降低,維生素A的缺乏會導致呼吸道粘膜上皮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增加了結核桿菌感染的機率;④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引起肺內的微血管發生病變,導致氣道粘膜受損,從而增加結核桿菌感染的機會;⑤糖尿病易發生酮中毒,酮中毒是肺結核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具有病變廣泛、滲出、干酪病灶多、空洞多、痰結核菌檢查陽性比例高、病灶播散多、起病急、發展快、復發可能性大等特點,其診斷并不困難,關鍵是要在早期發現并進行明確診斷[6].臨床中如果遇到抗結核治療效果不佳的肺結核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浸潤型肺結核患者,應積極進行常規反復的尿糖及血糖檢查,警惕糖尿病的發生;當糖尿病患者出現呼吸道癥狀或結核中毒癥狀、體質量明顯減輕或血糖控制穩定后,在無其他因素影響下,卻又突然出現較大波動的血糖變化時,應進行常規PPD皮試、胸部X線檢查、反復查痰找抗酸桿菌,警惕肺結核的并發[7].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患者在采取飲食及運動治療時,不能絕對控制飲食,因為抗結核治療需要增加機體營養,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因此需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或是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因此,治療該病的關鍵是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同時給予正規、足療程、可耐受、無明顯不良反應的抗癆治療,兩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8].
綜上所述,肺結核與糖尿病相互作用,極易促進病情發展,導致病情惡化,只有早期明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給予抗癆、滅菌、保護患者肺功能、控制再傳染的合理強化治療,才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治療效果.
[1]韓 娜.糖尿病合并肺結核臨床特點及診治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3):558-560.
[2]楊程巍,曲延文,王樹霞.89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影像學分析[J].山東醫藥,2012,52(3):66-67.
[3]李 娜.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4):155-156.
[4]楊秦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診治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2):159.
[5]高翠南,許卓衛,譚青云,等.結核病核心信息對結核病知曉率影響的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7):433-436.
[6]陳健兒.探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方法[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4):30-32.
[7]趙麗惠,李 陽,王 聰,等.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診治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9):4448-4449.
[8]彭婷瑜.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67-68.
R587.1;R521
A
2095-6894(2016)08-14-02
2016-07-10;接受日期:2016-07-24
韓 潔.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內分泌.Tel:0373-7290120 E-mail:siqianxuexiao3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