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月,吉 喆,韓小翠
(河北省內丘縣人民醫院兒科,河北內丘054200)
熱毒寧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的作用分析
吉紅月,吉 喆,韓小翠
(河北省內丘縣人民醫院兒科,河北內丘054200)
目的:分析熱毒寧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河北省內丘縣人民醫院2014-06/ 2015-06收治的102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n=51)和觀察組(n=51),對照組患兒接受更昔洛韋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患兒接受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靜脈滴注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用藥安全性.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04%(50/51),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4.31%(43/51),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結論: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采用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進行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且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手足口病;更昔洛韋;熱毒寧;療效
手足口病是兒科常見傳染病,主要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部分病例可出現肺水腫、腦炎、腦膜炎及腦脊髓炎等,嚴重的可能發生神經源性肺水腫、腦干腦炎甚至死亡.目前臨床尚無特效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有文獻[1]報道,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在更昔洛韋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熱毒寧注射液治療的效果較佳.由此,河北省內丘縣人民醫院選取2014-06/2015-06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采取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注射液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省內丘縣人民醫院2014-06/2015-06收治的102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n=51)和觀察組(n=51).納入標準[2]: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年版)》的診斷標準;體溫超過38.5℃,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發熱癥狀.排除標準:有水痘、風疹、皰疹性咽峽炎等癥狀者.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19例,年齡5~12個月,平均(5.6±1.3)歲.觀察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6~12個月,平均(5.8±1.4)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如性別構成、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生素、退熱、解痙平喘、化痰、補充維生素C等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靜脈滴注更昔洛韋注射液(山東康寧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67)+生理鹽水50~100 mL,1次/d,連續治療5 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靜脈滴注熱毒寧注射液(江蘇康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17),1次/d,連續治療5 d.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觀察其不良反應.
1.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治療后,患者皮疹及口腔皰疹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好轉:治療后,患者皮疹及口腔皰疹數量較治療前有所減少,體溫趨于正常;無效:均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3].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04%(50/51),高于對照組84.31%(43/5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51,n(%)]
手足口病是兒科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來發病人數逐漸增多,且致病菌多為腸道病毒,以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病毒A16型最為多見,常見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若不及時加以治療,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手足口病在中醫屬“溫濕”、“溫病”范疇,主要發病機制為邪疫毒與心、脾、肺經內蘊濕熱相搏,外泄郁結肌表所致,故治療該病的關鍵在于清熱解毒.熱毒寧注射液是由金銀花、梔子、青蒿制成的中成藥制劑.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促進人體免疫功能的恢復;梔子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青蒿辛解表,寒清熱,具有清熱解毒、殺菌的作用,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已有實驗研究[4]表明,熱毒寧注射液作為一種中成藥制劑,具有抗病毒、清熱解毒的功效,且用藥安全.更昔洛韋注射液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通過侵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中,迅速被脫氧鳥苷激酶轉化成活性化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競爭性抑制其與病毒DNA多聚酶的結合,抑制病毒復制,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有文獻[5-8]報道,對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采取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可取得較好效果,且用藥安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提示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可取得較好效果,與文獻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采取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注射液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單純更昔洛韋注射液治療更有優勢,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余 明.小兒手足口病門診治療效果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8(2):371.
[2]陳富明.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27(9):659-660.
[3]沈春華.炎琥寧聯合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1):1212-1213,1242.
[4]李曉萍.熱毒寧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手足口病73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1,3(6):562-563.
[5]陳曉霞,施 寧.更昔洛韋聯合病毒唑治療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11(8):67.
[6]高 明,郭熙英.兒童手足口病的診治及重癥的早期識別[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2):63,66.
[7]袁衛華.熱毒寧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手足口病68例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13(5):65-66.
[8]章險峰.熱毒寧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效果觀察[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4):417-418.
R725.1
A
2095-6894(2016)08-23-02
2016-07-09;接受日期:2016-07-23
吉紅月.主管醫師.研究方向:兒科臨床.Tel:0319-6885503 E-mail:2452339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