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樵 夫
“延遲退休”漸行漸近你準備好了嗎
□策劃//本刊編輯部執行//樵夫

7月13日,2016年二十國集團勞工就業部長會議在北京閉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方案預計今年出臺。因事關公眾養老問題,延遲退休政策從醞釀、提出到推進,歷經數年,引發各界持續熱議,如今終于漸行漸近。
人社部明確表示,方案出臺后將充分征求意見并經過5年過渡期,到2022年正式實施。
如果2022年落地實施,那么以下三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
(1)小于等于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小于等于55歲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小于等于60歲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的是70后和80后,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對于90后來說,到退休時估計已經完全趕上了新政。
關系3億多城鎮職工的延遲退休政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執行了這么多年的退休政策為什么要改變呢?多位專家就延遲退休的必要性談了自己的觀點。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法定職工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對于經過政府批準的一部分特殊工種或病殘職工,允許提前退休。
“我們對全球170個國家或地區的退休年齡情況進行了梳理。”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說,結果可以分成三種情況:發達國家普遍執行65歲以上的退休年齡,有的甚至達到70歲(以色列);少數經濟落后的小國,執行的是低于60歲的退休年齡,他們或者是養老金制度不完善,覆蓋人群有限,或者是人均預期壽命較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60至65歲之間的退休年齡。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指出,目前中國職工平均退休年齡偏低,實際上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城鎮職工繳費年限短,而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時間長,預計在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難以承受沉重的支付壓力。因此,綜合考慮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收支狀況等多種因素,適當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一種必然趨勢。
金維剛介紹,2015年我國參保職工人數與退休人數之比達到2.88∶1,預計2035年左右將達到2∶1。“綜合考慮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收支狀況等多種因素,適當提高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是一種必然趨勢。”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人均預期壽命與人們受教育年限都在持續不斷延長,勞動力供求關系正在從可以無限供給的時代,向每年凈減少數百萬適齡勞動人口的時代轉變,再加上高齡化趨勢不可逆轉,追求包括性別平等在內的社會公正呼聲日益高漲,這些客觀事實決定了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確實是一個必然選擇。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指出,延遲退休年齡是適應人口預期壽命增長的需要,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要,是保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如何延遲退休?哪個群體先開始?是否影響青年就業?會不會降低養老金待遇?人社部日前在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有關延遲退休的四大熱點問題:每年只延遲幾個月;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先開始;延遲退休對就業影響有限;延遲退休并不會減少個人養老金的待遇。
如何延遲退休?——每年只延遲幾個月
“2015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6.1%,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程度還在持續加劇。”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在這種大背景下,怎么樣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怎么樣來保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向前推進,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研究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那么,未來將如何進行延遲退休?李忠透露,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堅持每年只延遲幾個月,經過相當長一個時間逐步達到目標年齡。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稱,每年推遲幾個月退休,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逐步把退休年齡提高到一個合理的區間。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減輕對勞動者和社會的沖擊,通過時間來化解矛盾。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計劃從2002年到2027年,德國計劃從2012年到2029年,將退休年齡由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每年僅延遲退休1到2個月。而英國、希臘等國家由于退休年齡提高較快,出現了罷工和社會不穩定等現象。
誰先開始延遲退休?——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

由于現行退休年齡并不統一,延遲退休面臨著誰先誰后的問題。李忠指出,要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不是對所有社會群體同時實行延遲退休,會選擇現在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從這部分群體開始逐步實施。
按照目前的規定,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職工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對于從事井下、高溫等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規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55周歲,女職工年滿45周歲。
在外界看來,這意味著,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女職工、女干部可能將首先開始實行延遲退休。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從女干部起步,女干部肯定沒意見,身體也能承受得起,社會上也不反對,應該說這是最好的選擇,更能夠取得共識,遭到的阻力也最小。
據莫榮介紹,在男女退休年齡方面,總體來說,大部分國家執行男女相同的退休年齡政策。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中,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相同的共有111個,占65.3%,男女法定退休年齡不同的共有59個,占34.7%。
目前,我國女職工、女干部退休年齡比男職工早5到10年,這也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群體。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認為,在女性群體率先推行延遲退休的阻力會更小,但也不應“一刀切”。
對此,鄭功成認為,“女先男后”的政策取向,是先從低齡退休的女性開始,而男性與符合60歲退休的女性先不延遲,所涉及的范圍并非全體勞動者,這既有利于縮小不同群體之間過大的退休年齡差距,又可以減弱現階段延遲退休對就業崗位的總體影響。
是否影響青年就業?——對就業影響是有限
對于延遲退休,不少人擔心,在經濟放緩、就業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延遲退休會影響年輕人就業。對此,李忠表示,人社部用大量數據進行過多方面深入分析和研究論證,結論是延遲退休年齡對就業影響是有限的。

李忠說,2011年以后勞動年齡人口逐步下降,特別是到2030年以后,勞動年齡人口會出現大幅下降的過程,平均以每年760萬人的速度減少。從勞動年齡人口趨勢可以看出,到時候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有很多崗位需要去干。
此外,李忠還稱,從就業結構上來看,將來延遲退休應該說有一部分崗位是會影響到年輕人,但是這種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傳統服務業、傳統制造業的崗位是將來退休崗位里的多數。而現在新興產業在不斷崛起,將來年輕人更愿意去的崗位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新型服務業。延遲退休占用崗位和將來年輕人需要的崗位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加減關系。
會否降低養老金待遇?——養老金待遇不會減少
對于延遲退休是否影響養老待遇的問題,李忠表示,延遲退休并不會減少個人養老金的待遇。養老金的待遇無非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總的計發辦法是長繳長得、多繳多得。
李忠說,基礎養老金的確定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繳費的基數;二是繳費時間長短。從繳費基數來說,延遲退休后,工資上漲的概率大。從繳費時間來說,延遲退休后繳費時間延長,基礎養老金數額自然是增加的。
從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說,李忠說,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個人繳存額的多少、月除數(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是多少。養老保險有關文件規定,50歲退休的月除數是190,55歲退休的月除數是175,60歲退休的月除數是139。月除數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小的,越推遲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數額就越會增加。總體來看,延遲退休年齡對個人養老保險待遇不會有大的影響。
另外,退休和領取養老金是兩個概念,將來退休的時間是彈性的,是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要尊重個人意愿,經雙方協商同意后,才能彈性延遲時間離開工作崗位,政府只規定一個界限,不參與年齡劃分。比如,有的人累了,想40歲退休也行,只是沒辦法領取養老金,到了年齡才能領取,所以什么時候退休是一個問題,何時領取養老金又是一個問題。專家還強調,調整法定退休年齡時應當兼顧特殊。鄭功成對《中國勞動保障報》表示,重體力崗位上的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到一定程度的勞動者,應允許在基準退休年齡前提早退休,當然其領取全額養老金時需要達到國家法定的最低繳費年限。再如,對工齡長的勞動者亦應當有相應規定。
無論是從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退休年齡政策調整相對滯后這方面來考量,還是從延遲退休不會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太大變化,延遲退休有利于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方面來分析,延遲退休都已成了大勢所趨。不過,人們對延遲退休有一個心理適應期,應在堅持原則性的同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解決好各群體間的政策平衡。
正式方案尚未公布,但社會上就已存在著各種疑慮:每提高法定退休年齡1年,就要多繳納1年社保費,這是否意味著養老責任將從國家轉移到家庭?延遲退休了,自己在工作期間所盡的繳費義務并不少于上一代,但享受的福利待遇卻比上一代少,是否會造成社會群體利益分配不公?種種議論,說明了延遲退休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需要科學論證、審慎操作。
當然,也有人擔心,延遲退休將加劇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實際上,就業增長最終要通過產業升級和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實現。退休人員退出勞動領域與青年就業或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形成一定的替代關系,但并不是簡單的“退一個補一個”。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社會結構和產業結構處于迅速變革之中,今后,我國第三產業比重將越來越大,對各種類型、各種年齡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將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因此,在我國勞動力年齡人口總量趨于下降的背景下,延遲退休本身并不會成為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
對待延遲退休,不能只看眼前、只看局部,還要看趨勢、看全局。從發展的眼光看,延遲退休有利于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實際上,作為社會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政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一切的社會問題最終要由社會統籌來解決。
應該看到,延遲退休涉及社會、經濟、人口、就業與收入分配,是一項綜合的社會經濟政策。從個人來看,一旦調整已經實行多年的退休政策,心理上要有一個較長的適應期。這就要求延遲退休在堅持原則性的同時賦予一定的靈活性,解決好各群體間的政策平衡。比如,設立緩沖期,讓人們在心理上逐漸適應;分步走,從更適宜延退的群體開始,然后逐步擴展;提高針對性,兼顧職業特色和個人。當然,也要尊重退休者的個人意愿,不搞“一刀切”。


【相關鏈接】
美國:自己權衡自己定
美國的退休政策分三個層次。提前退休:年滿62歲就可以開始領退休金,但要打7折,每推遲一個月領取,打的折扣就少一些;正常退休:根據出生日期的不同,美國社會保障局設定了不同的正常退休年齡,比如1937年和1937年以前出生者,退休年齡是65歲,1943年到1954年間出生者,退休年齡是66歲,1960年和1960年后出生的人,退休年齡是67歲。
在正常退休年齡內退休的人,可以領取全額退休金;延遲退休:選擇延遲退休的人在原有的退休金基礎上還能獲得獎勵性的收益。這種以自愿為原則、漸進式的退休制度設計,讓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而拉開檔次的退休金獲得比例,特別是對于延遲退休的獎勵性收益,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美國人延遲退休。
瑞士:高福利下的延遲退休
被認為是全球最適合養老國家的瑞士是最早實行65歲退休的發達國家之一。瑞士的退休年齡與人們的平均壽命有關。瑞士是歐洲壽命最長的國家,在世界上也排在前幾位。
瑞士的退休年齡還與社會福利有關。瑞士是一個高福利國家,他們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體系。婦女享有一年的產假和免費產前檢查、生產住院、產后護理等權利,如若有八歲以下的孩子,還擁有每天工作6小時的權利;失業人員也可以領取較為豐厚的救濟金,不用工作就有飯吃。
英國:取消強制退休年齡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消息,從今年4月6日到10 月1日期間,英國政府將逐步取消65歲法定退休年齡的限制,國民將獲得自由選擇退休年齡的權利。英國商務部表示,允許國民工作更長時間有利于英國的經濟繁榮。
根據法定退休年齡政策,過去英國公司一般會強制員工65歲退休。而今年4月6日到10月1日期間,只有那些已經被告知4月6日前退休,或者本人已經提出申請確定在10月1日前退休的員工可以被強制退休。10月1日以后,用人單位將不能再援引法定退休年齡政策來強制任何員工退休。
俄羅斯:社保壓力也不小
在俄羅斯,是否應推遲退休年齡也是近幾年社會各界持續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盡管俄羅斯也面臨勞動力人口減少、社會養老問題日益尖銳的問題,但俄羅斯高層領導人表示,暫時不會提高退休年齡。
俄羅斯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比較低的國家之一,目前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此外約有三分之一的特殊人群可提前退休,包括有5個或5個以上孩子的母親、高危行業職工、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居民等。與此同時,俄人口狀況卻在日益惡化。目前尚有10名勞動者供養6名退休人員,但俄適齡勞動力正以每年40萬的速度減少,按照這樣的減少速度,到2030年將是6名勞動者供養10名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