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萬冰艷,馬詩棋,高巧玲,王朝輝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探討“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選穴規律
李艷麗,萬冰艷,馬詩棋,高巧玲,王朝輝*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目的研究“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的選穴規律,建立痹證選穴數據庫,形成規范、系統的痹證治療方案,為腧穴優選方案臨床研究奠定基礎。方法基于中醫經絡理論,運用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采用統計描述、聚類分析等技術,收集《中華醫典》(4版)、CNKI、萬方、維普數據庫中有關“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的文獻。結果從數量上看,1962—2015年每年論文發表的數量有明顯差異,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論文發表數量呈上升趨勢;從選穴頻次來看,使用頻次最高的腧穴依次是環跳、委中、陽陵泉;從選穴規律看,臨床選穴符合痹證的病因病機特點;從聚類分析來看,穴位可以分為重點穴和選配穴兩大類。結論“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有規律可循,其文獻分析可為臨床治療痹證提供參考。
龍虎交戰針法;數據挖掘技術;痹證;文獻研究
中醫“痹證”是指由于風、寒、濕、熱、痰等邪氣痹阻經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癥狀的一類疾病[1],相當于現代西醫學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等骨關節病。這一類疾病發病率很高,據流行病學調查16歲以上人群為例,類風濕性關節炎0.32%~0.36%,強直性脊柱炎0.25%,骨關節炎50歲以上50%[2]。“龍虎交戰”針法首載于徐鳳《針灸大全·金針賦》[3]:“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他指出左捻9次為龍補,右捻6次為虎瀉,能治療疼痛病證。為了更好地研究“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的特點和規律,筆者檢索了建國以來《中華醫典》(4版)、CNKI、萬方、維普數據庫收錄的“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的相關文獻,以期為該病的臨床選穴提供數據支撐。
1.1資料檢索采用計算機檢索和手工檢索相結合的檢索方法。利用《中華醫典》(4版)、CNKI、萬方、維普數據庫和圖書館,查閱和篩選“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的相關文獻,建立文獻數據庫。以檢索“龍虎交戰”“痹證”為主,輔以檢索“沿革”“操作手法”“與疼痛的關系”“最新治療成果”“治療痹證的腧穴優選及配伍規律”,將上述檢索詞前均加上“‘龍虎交戰’針法”。
1.2納入標準凡與“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研究相關的現代文獻,均納入本課題的研究。同一文獻資料在相同時期內以年代較早的文獻為準錄。
1.3排除標準1)以藥物或非針灸療法等為單獨治療手段的文獻。2)無具體針法描述研究的文獻。3)以觀察耳穴、純化學實驗等非針刺手法作用為主要研究內容的文獻。4)在同一時期內重復出現,或重復發表的文獻。5)僅僅提到“龍虎交戰”針法治療效果而無例證的文獻。
1.4內容的規范1)規范著作名稱,杜絕同書異名的現象。2)規范文獻出處,同一文獻資料在相同時期以年代較早的文獻為準錄。3)規范癥狀用詞,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證候、治法部分》《中醫大詞典》等為參考。
1.5統計與分析本研究主要計算變量的頻數分布。分層聚類可以用來分析中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的腧穴應用規律[4],研究采用系統聚類法進行統計。
2.1論文數量分析按照策略進行檢索,通過閱讀檢索得到的文獻題目和摘要,逐步依據納排標準篩查合格文獻。初檢出可能合格87篇,最終確定51篇文獻,均為公開發表的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其中發表年份最早從1962年開始,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為2002年(6篇),其次為2010年(5篇)和2008年(4篇)。以10年為一個時間點進行階段性統計,1961—1970年1篇,1971—1980年0篇,1981—1990年1篇,1991—2000年15篇,2001—2010年24篇,2011—2015年10篇。
2.2治療方法分析51篇論文中,42篇涉及治療,從治療方法選擇上看,單純“龍虎交戰”針法研究論文數最多(34篇),且2000年以來開始結合其他療法,8篇中配合雙針實按灸、電針、傍針刺、雷火灸、溫針灸、巨刺和溫針灸、穴位注射、推拿各1篇。
2.3選穴頻次分析在痹證的治療中,共涉及76穴,使用頻次共240次。將使用頻次前15的穴位按照降序依次排列,結果見表1。

表1 穴位頻次表
2.4經絡選用頻次分析所選文獻中對經絡選用頻數進行分析處理,共涉及正經13條,經穴60個,阿是穴10個,經外奇穴6個,見表2。

表2 經絡選用頻次表
2.5特定穴選用頻次分析痹證的治療中,所選特定穴累計44個,頻次達229次,具體見表3。

表3 特定穴選用頻次分析
2.6聚類分析將使用頻次≥6的15個穴位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結果可見腧穴被聚類為兩大類,環跳、委中、陽陵泉為一類,腰陽關、外關、秩邊、肩髎、腎俞、大腸俞、昆侖、夾脊穴、曲池、承山、阿是穴、合谷為一類。
3.1選穴規律符合痹證的病因病機特點臨床一般認為正氣不足或外邪侵襲(風、寒、濕、熱)導致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是痹證的主要病因病機[1]。治則以祛邪活絡,緩急止痛為主。對“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選穴頻次進行分析,使用頻次較高的腧穴有環跳、委中、陽陵泉、阿是穴、合谷、曲池、承山、夾脊穴、大腸俞、昆侖等穴,其中環跳使用率最高,環跳為足少陽、太陽經交會穴,主治痹證。《針灸甲乙經》:“腰脅相引痛急,髀筋瘈,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環跳主之”[5]早有記載。楊艷杰等[6]認為環跳穴是腰到腿的樞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強刺激針刺該穴可滋潤組織,營養肌肉,增強肌力,治療腰痛和腿痛。委中為膀胱的下合穴、合穴,“合治內府”。廖煉煉[7]認為六腑的病癥可取其相應的下合穴進行治療,故以委中疏調經氣,調和氣血。陽陵泉為筋會,也是膽經的合穴,蘇強等[8]認為針刺陽陵泉能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張力,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1)對特定穴選用頻次分析,合穴、交會穴、背俞穴位居前三。合穴位于肘膝關節附近,可通利關節;交會穴不僅治本經病,還能兼治所交經脈的病癥;背俞穴乃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可助陽補虛。2)從經絡選用頻次來看,位居前三的是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稱足泰(太)陽溫(脈)和巨陽脈,行身之后,背屬陽,主筋所生病。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李敏[9]認為下肢后側的組織主要靠該經運行的氣血進行濡養,振奮機體陽氣。足少陽膽經行頭身之側,多骨節,主骨所生病。手陽明大腸經筋主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三條經脈均屬陽經,共司溫煦固護,振奮正氣,驅邪外出之職。
3.2穴位聚類群基本作用明確從聚類分析結果來看,聚類群可為臨床治療痹證提供參考。通過觀察聚類樹形圖,發現穴位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環跳、委中、陽陵泉,此三穴被認為是治療痹證的重點穴。第二大類又被分為2個中類,第一個中類為合谷、阿是穴、承山、曲池、夾脊穴、昆侖、大腸俞,分屬大腸經、膀胱經、阿是穴、經外奇穴;第二中類為腎俞、肩髎、秩邊、外關、腰陽關,分屬膀胱經、三焦經、督脈。穴位大多位于陽經,能達到祛邪活絡,緩急止痛的效果。
從“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從1962—2015年每年論文發表的數量有明顯差異,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論文發表數量呈上升趨勢。原因可能為:醫學研究者的研究程序更加嚴謹,研究內容越來越富有創新性,更容易被期刊和雜志錄用;國家對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大,提高了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痹證在臨床上取得了可觀的療效,得到認可。從治療方法上來看,雖然仍以“龍虎交戰”針法治療為主,但是2000年之后漸漸嘗試結合雙針實按灸、電針、傍針刺、雷火灸、溫針灸、巨刺和溫針灸、穴位注射、推拿等方法治療痹證。可見“龍虎交戰”針法在治療痹證方面還有很多可供挖掘的領域。
[1]李濟仁,仝小林.痹證通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
[2]陳永光.中醫診治痹證學術源流探討及文獻整理與資料查詢系統建立[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3]徐鳳.針灸大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26.
[4]陳霞,盧圣鋒,朱冰梅,倪光夏.針灸治療冠心病臨床選穴規律的數據挖掘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15):418.
[5]沈學勇,許能貴.經絡腧穴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69.
[6]楊艷杰,吳慶,張曉冬.針刺環跳穴治療腰腿痛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22(5):26.
[7]廖煉煉.針刺大杼、委中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9):27.
[8]蘇強,張峰.單秋華.陽陵泉穴現代研究概況[J].甘肅中醫,2009,22(5):80.
[9]李敏.淺談坐骨神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關系[J].臨床醫學,1990,10(5):239.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war dragon” acupuncture law of selected point in treatment of Bi syndrome
LI Yanli,WAN Bingyan,MA Shiqi,GAO Qiaoling,WANG Zhaohu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ragon and tiger war”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rules of acupoints selection establish Bi acupoint selection database,form a standardized,systematic treatment of Bi syndrome scheme,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 acupoint selection scheme.MethodsBased on the meridia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using computer data mining technology,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the description,cluster analysis,collection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the Fourth Edition),CNKI,Wanfang,VIP database in the “dragon and tiger war”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ResultsFrom a number of see,1962 - published per year by 2015 the number has obvious difference,since the nineties of the 20th century.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showed an upward trend;from the point of acupoint selection frequency,us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acupoints followed by ring jump,commission,Yanglingquan;from the point selection rule and clinical point selection with arthralgia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from the clustering analysis,acupoint can is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key points and the matching points.Conclusion“Dragon 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arthromyodynia rules,the literature analys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Dragon Tiger fighting acupuncture;data mining;Bi syndrome;literature research
10.13463/j.cnki.cczyy.2016.05.04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2014CB543100);吉林省衛生廳課題(2013S010);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2014-S9);吉林省科技廳課題(20160101223JC);吉林省教育廳課題(吉教科合字【2015】第330號);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
李艷麗(1972-),女,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腧穴物質基礎及其效應規律研究。
王朝輝,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電子信箱-wzhqiwei@126.com
R255.6
A
2095-6258(2016)05-1013-04
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