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巖龍
摘 要:目前,我國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水平已經越來越高了,若在實踐上應用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可進行有效的帶電檢測、帶電設備缺陷消除等工作,文章主要介紹了750 kV線路帶電作業的應用,以及對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安全防護用具,屏蔽服和靜電防護服的工作原理及功能進行了闡述,并且對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作了相關介紹。
關鍵詞: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建議
中圖分類號:TM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29-0108-02
如今,隨著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已經在電氣設施檢修、檢測等處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因750 kV輸電線路具有特殊的線路結構,在進行750 kV線路帶電作業中,需要注意一些技術上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
750 kV線路帶電作業中的有關技術,以及750 kV線路人員安全防護。
1 750 kV線路帶電作業技術應用
1.1 帶電檢測
大量絕緣子在輸電線路中廣泛分布著,若裂化絕緣子片過多,容易出現閃絡而引發事故。可進行帶電檢測絕緣子低零值工作,使得絕緣子在設施運轉中狀態較佳,實現線路運行的穩定、安全。
1.2 帶電消缺
因輸電線路會暴露于室外,若出現外力破壞、不良天氣等會使得設備出現異常及缺陷,有時缺陷會較為危急、嚴重。若對缺陷進行停電處置,會導致設備長時間停運,且處理過程比較麻煩,容易危害線路可靠性,并有出現事故之患。若進行帶電作業,可及時處理設備異常及權限,使線路運行的穩定安全得到保證。
1.3 帶電尋找輸電線路放電點
在電力生產中,輸電線路易因外力破壞、天氣改變、大氣環境等原因發生故障,多數可以通過保護裝置重合閘恢復供電。線路重合成功后,需要線路巡檢人員查找故障點,分析跳閘原因。
一般來說,在查找故障點時可通過望遠鏡進行地面巡視。但因750 kV線路塔高,地面巡視的便捷度、有效度均不高,可在確定故障點時采用帶電作業登塔走線的方式,在對設備近處觀察后,分析排除疑似故障,精準、迅速判斷故障位置、屬性及嚴重度。
1.4 帶電作業法的檢修
750 kV同塔雙回線路的登塔作業間隙小、導線排列緊湊、電場強度高,這就加大了檢修時的風險及難度。若在檢修中使一回線路停運、另一回線路帶電運行,會產生較大感應電,無法滿足正常檢修條件,甚至可能會因不合適的安全防護措施危及檢修者的人身安全。若檢修時采用帶電作業的形式,可避免感應電傷人的發生[1]。
2 750 kV線路帶電作業的主要技術參數
關鍵的750 kV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參數包括最小組合間隙、最小安全距離、絕緣工作最小有效絕緣長度。因750 kV超高壓線路塔頭尺寸大、塔桿高,導線分裂數很多;并且,走廊海拔會經過很大區域范圍;所以,需要結合系統參數、帶電作業實際位置、實際線路桿塔結構,在嚴密試驗后取得關鍵技術參數。
研究方式主要有:算出帶電作業實際線路的最大操作過電壓;展開典型作業下帶電作業間隙放電試驗;進行危險率計算,并在考慮海拔的基礎上確定關鍵技術參數。不同于以往,在計算最大操作過電壓時,并不對系統結構和線路進行考慮,而是通過對系統最大過電壓的采用確定帶電作業間隙;該方式安全性、經濟性、可行性均較高,不會出現難以實施帶電作業的情況。“在各種工況下,得出間隙系數,并得到相應放電特性曲線”是帶電作業間隙試驗的最重要目的。
作業工況類型主要有:等電位、中間電位、地電位等工況。若工況不一樣,則電極結構會存在差別,于是,操作沖擊電壓也有差異,則會獲得不同的放電特性及間隙系數。帶電作業關鍵技術參數的確定可以線路帶電作業危險率水平為依據。最后,將絕緣工具最有效絕緣長度、帶電作業最小組合間隙及最小安全距離確定出來[2]。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普遍應用著750 kV同塔雙回超高壓緊湊型輸電線路。若要獲取放電特性曲線,應當于工況試驗中開展“導線-人-下層橫擔”及“等電位人-下層橫擔”等試驗;在算出試驗結果后,獲取帶電作業最小間隙參數,并將最佳路徑給出。若線路屬于750 kV同塔雙回超高壓緊湊型,會有極其緊湊的塔頭尺寸,且無相應接地構件被安裝于三相導線間,相地和相間距離不大,限制了帶電作業者的進出等電位;應當充分結合實際工況開展間隙試驗;為處理可能出現的間隙不足,應做好保護間隙的加裝,再根據絕緣將保護間隙值定好。
3 750 kV線路人員安全防護
會有很大的電場強度存在于750 kV線路帶電梯附近,在高電場強度地區有作業者進出時,將導致電場畸變,使得作業者體表場強增加。并且,電容放電、使脈沖電弧與電流形成的情況可能會在電位轉移時發生。這樣一來,就必須加強對線路帶電作業的安全防護。帶電作業者應當結合使用仿真計算和現場實測的方式來研究安全防護。
在作業者進出高電場強度地區時其體表場強的改變特點為:在桿塔作業中,體表場強和其與帶電導線距離成正比;人體手尖、頭頂等尖端部分具有更高場強;在等電位作業中,場強最高處是體表周圍。已有人得出,240 kV/m為人體感知電場強度。通過實踐可知,直流線路的可感知場強不會很大影響人體,且比交流線路可感知場強更低[3]。
在750 kV線路帶電作業中,人體體表的感知場強比最大場強小,且會經過超過標準限值的電流。所以,作業者應為進行有效的安全防護,穿著屏蔽服裝,包括連接線、連接頭、鞋子、短襪、手套、帽子、上衣等等。一般會將帽子、上衣、褲子連起來,以獲得更大的屏蔽效率。
在開展電位轉移作業時,電位轉移脈沖電流因電容放電而出現,接觸導線方式、導線布置狀況、作業者進出等電位速度均會影響其分散性與大小。電弧會在等電位中出現,若接觸到屏蔽服將有灼傷痕跡產生。因此,應當對電位轉移棒進行研究,其可使帶電梯和作業者間距更大,并使脈沖電流更小。
此外,下列安全防護措施應當做好,以使帶電作業安全得到保證:作業者應將屏蔽面罩、全套超高壓帶電作業屏蔽服穿好;應用電位轉移棒進出等電位,實現動作的準確、快速;地電位作業者應將整套屏蔽服穿好[4]。
4 750 kV線路作業工器具和現場應用
如今,國內已經開發出針對750 kV線路帶電作業的絕緣工器具。在考慮超高壓線路工程絕緣子串型特征之后,通過不斷的研究、開發,制出了鈦合金開具,該卡具結構優化、形式多樣,工具重量被減輕,并且,還有具帶液壓傳動裝置緊線工具被配置其中。研究者應當按下列原則開展器具的研制:具通用性、工具輕便、機械強度大、可保證絕緣性能。
為使各類長度需要得到滿足,應由多節連接成絕緣拉桿。應當結合實際線路工程設計電氣性能;還應具有滿足大荷載需要的機械性能。以后,應當根據高海拔區域狀況,持續進行超高壓帶電作業關鍵技術的研究。
在工器具和帶電作業材料上,應當對軟質柔性絕緣吊拉工器具、柔性絕緣材料加強研究;對等電位作業者需要的機械化、輕型化裝置應加強研究;做好長串絕緣子智能化檢測工具的研究[5]。
5 結 語
有關人員應當對超高壓線路下帶電作業工具加強研究,保證超高壓線路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同時,應當研究出質量較為理想的屏蔽服、靜電防護服及合適的安全工具,使高壓巡視、檢修過程的安全性得到保證。
此外,工作負責人應具備三年以上帶電作業的實際工作經驗,熟悉設備狀況,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事故處理能力,通過崗位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并具備上崗資格。
參考文獻:
[1] 武占邦,張軍.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分析及建議[J].科技展望, 2015,25(11):98.
[2] 丁玉劍,孫輝,李軍,等.海拔3 000 m以上地區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 安全距離分析[J].智能電網,2014(11):37-42.
[3] 葉大鵬,曹志全,高海鵬.進入750 kV輸電線路強電場帶電作業方法探 討[J].寧夏電力,2013(6):23-27.
[4] 石和鵬.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安全防護[J].大科技,2014,32(3):22-25.
[5] 蔡煥青,邵瑰瑋,付晶,等.考慮海拔因素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 保護間隙作業方式[J].高電壓技術,2016,(5):1675-1680.
[6] 蔡文山.Z750 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防護研究[J].科技展望,2016, 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