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林
摘 要:在當前社會的發展中,隨著競爭的逐漸加劇,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變得多樣化,畢業生面對的就業形勢逐漸嚴峻,在面對社會需求之時,作為高校應該更加的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文章分析了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創新型創業的邏輯以及相關措施分析。
關鍵詞:新常態;創新型創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29-0117-02
1 引 言
在十八大之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了新常態時期,也就是說我國經濟逐漸朝向了分工更加明確,形態更加高級以及結構更加合理的時期。經歷了這樣的變化,對于我國傳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形勢來說,需要則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挑戰。隨著我國進入到“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應該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將這個邏輯貫穿到任何工作中。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提出了“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在新常態之下,我國大學生進行創新型創業是同當前國家導向相符合,同時也可以不斷引領當前時代創業的潮流模式,因此,需要對大學生創新型創業的內涵和特點有個全面的認識,也可以給當前廣大的大學生提供進行創新創業較為有利的條件,并且搭建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使得其在創業創新之中可以發揮出一定的作用。因此,作為政府、高校和社會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2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以及當前的發展現狀
我國在2010年之時,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從這之中可以看出,在未來一定時期之內,對于培養什么樣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當前大學生之中展開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可以提升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同時也可以依據當前的調查顯示,在當前的大學生中大約有11%的學生曾經開展過創業活動,有大約有17%的大學生在進行著創業活動,大約有37%人在以后又展開創業的意愿。還有大約35%的學生則表示完全沒有想過要進行創業。從這項調查之中可以看出,現在大學生對于創業活動還缺少一定的了解,雖然有著創業想法的比較多,但是真正投入到實踐之中還比較少,因此,需要提升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2015年之時我國總理李克強曾經提出要大力支持大學生從事創業,特別是在創新性創業,其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就業問題,推進經濟的較快發展。同時創新型創業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主要是通過對一個新行業和產品進行創新,通常會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同時在資本的投資下快速發展。所以,其對于就業和經濟的發展影響是比較大的。
3 新常態下大學生進行創新型創業的原因
3.1 目前大學生進行創新型創業的后勁比較欠缺
在當前的時代,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創業群體進行創新型創業總體來說比較少,通過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我國的一些高校之中,我國目前的諸多高校中,大學生創業人數占據的比較偏小,科技含量需要進一步提升、創業檔次總體來說比較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低率比較低。學生創業項目一般是從事于一些餐飲服務以及零售等等缺少較高的技術含量的的行業,有的還是從事于一些下崗工人就業等等項目,其對于經濟增長以及帶動就業貢獻是比較有限的,在創業過程中容易出現偏重復、模仿以及跟風等等投資驅動。大學生群體創業不僅僅可以將自己獨特的優勢發揮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大學生當前創業的現狀同我國目前實施的創新的驅動發展戰略,不斷促進經濟發展,提升質量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之間相差甚遠,而導致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自己存在較大的就業壓力之下而進行的選擇。同時還同高校對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比較缺乏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作為政府和社會這個環節來說其提供的支撐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完善。
3.2 新常態之下大學生創業的全新挑戰
第一,作為大學生來說,首要任務是要不斷努力認真學習,那么就可以掌握到扎實的知識,同時也要投身到創業創新,不斷的提升當前實踐能力。在實際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能只成為一句口號,在新常態之下,政府制定相關制度安排放出的全新一輪的改革紅利,使得人們可以在財富的創造過程中們,可以有效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自己價值。作為大學生來說,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導以及中堅力量,其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歷史的選擇,那么則就要求其在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建立起自主創業的意識,使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展開一些有效的創業行動,使其可以慢慢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
第二,大學生創業要同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實現產學研的目標之間相結合,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其主要的特點是我國經濟的發展從高速增長的狀態逐步轉向了中高速增長,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結構也需要逐步進行優化升級,需要從投資驅動、要素驅動而逐漸轉向了創新驅動。在當前時期之下,大學生應該同時代發展的要求相符合,在國家戰略布局的推進下,樹立起創新就業的價值觀,充分利用大學,集合了創新資源的地方,實現我國的產學研彼此相結合,逐漸開啟創新創業的理念。
4 在新常態下大學生如何進行創新型創業
4.1 加大宣傳力度,創建適宜的文化環境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管是在教育模式或者教育理念之上都同傳統的教育模式有著一定的區別,高校、社會和學生三方都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觀念,同時科學設計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也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以及報刊等等媒體力量對其進行倡導,積極宣傳創新創業教育,給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拓展民眾的視界,同時也可以削弱當前社會上對于創業風險的抵觸和畏懼心理,進而實現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在高等院校之中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不斷加強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努力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創業精神、意識、能力以及文明作為主要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把創新創業教育同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三者之間緊密結合,也可以幫助建立一個創新創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文化氛圍是其催化劑,可以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來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以及關注創新創業實踐以及學習,也可以培養當前大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得學生從被動就業逐步轉變為主動創業,實現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
4.2 不斷完善教學體系
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構建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為主導的多層次創業教育課程系統,同時科學合理進行課程體系設計,實現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之間結合,將培養學生開創型個性作為其基礎,將的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作為其主要的目標,同時把創業意識以及精神培養目標的課程設置作為必修課。這樣就可以推進的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教育之間整合,依據當前高校人才培養教育的要求,將專業教育同創新創業教育之間進行整合,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融入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進而實現同專業教育之間的兼容,也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積極進行創業的積極性,也可以不斷提升當前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系統工程,其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因此,需要對創新創業中的師資隊伍的培養和選拔給予高度的重視,需要建立起具有一定創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兼具教師隊伍。在實際中可以使用校內擁有的資源對師資隊伍進行培訓,同時還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不斷支持、鼓勵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實踐到企業掛職鍛煉,也需要積極參與到社會行業創業實踐中。
4.3 逐步完善當前的學習模式
在當前的學習中,大學生創業培訓模式在組建過程中,應該開闊視野不斷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內外較為先進的大學生創業培訓經驗,通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來不斷對自身進行完善,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推進大學生創業培訓模式構建活動的有序展開。
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對以下方面給予充分的重視:首先,可以吸收一些就業和創業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國外先進的大學生創業培訓模式實踐的相關經驗,力求可以搭建較為科學合理的大學生創業培訓模式。第二,可以有了解到當地大學生創業培訓模式構建上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相關態度。
4.4 對創新創業教育學科的地位進行科學化的定位
當前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學科的定位并不明確,那么就會出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逐步陷入到了邊緣化地步,因此,應該對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地位進行明確,然后同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融合,不斷完善當前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那么就可以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變得有章可循、有本可依。全體大學生都會變成高校創新教育受益者以及參與者,在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科學化定位過程中,高校應該將自身優勢同地域特色之間進行結合,尋找不同的培訓方式以及目標定位,作為教學研究型高校應該將培養的重點放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可以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承擔一定的責任。
5 結 語
在新常態下,社會經濟形態出現了變化,大學生進行創業有諸多途徑可以選擇,然而當前最為重要的是將創新作為大學生創業的突破口,積極尋找項目,進行穩妥創業。大學生在展開創業項目前期之時,不僅僅應該對自己身上的劣勢和優勢有清晰的認識,還需要做好充足的市場調研,通過多角度,多途徑的市場調研,對自己選擇的行業現狀、未來發展、相關社會保障、國家的優惠政策等等有充分了解,在這個基礎上同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結合,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創業計劃。在新常態下,大學生需要做的是可以抓住機會,挖掘出項目的商業價值,努力進取,不斷拼搏。
參考文獻:
[1] 高翠欣.新時期大學生雷鋒精神教育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 2014.
[2] 劉堯飛,蔡華健.高校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河北工業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70-75.
[3] 趙紫妤,周玲.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建設[J].湖 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05:90-93.